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484章 安西军何在?在!【求追订】

议论了一会儿,朱元璋便让刘宽播放第三个视频。

很快,第三个视频被调出来,尚未开始,标题便出现在屏幕上,内容却让朱元璋、朱标等人都一愣。

“【大唐最大的遗憾】安西军何在?在!”

接着又出现一首浅白的五字短诗。

“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独抗四十载,怎敢忘大唐。”

那些不读史的嫔妃、公主等,连安西军具体代指哪支军队都不知道,只知如今大明有安西行省。

一些读史的皇子、皇孙倒是知道安西军指的是大唐安西都护府下四镇唐军。可他们却不明白,下面那首短诗因何而来。

趁着视频尚未开始,读史较多的朱标问:“妹婿,这个视频讲的可是唐安史之乱后,安西、北庭两都护府唐军困守西域之事?”

刘宽点头,“不错。”

朱标沉吟着道,“我记得《资治通鉴》中倒是对此事有几句记载,大概是说唐代宗贞元六年,回鹘与吐蕃战不利,后吐蕃急攻北庭,北庭唐军苦于回鹘所求,遂与回鹘酋长朱邪尽忠皆降于吐蕃。”

“当时北庭都护府在安西都护府之北,互为倚靠,而河西为吐蕃占据后,安西都护府若要与唐庭联络,需绕道北庭。”

“故北庭降于吐蕃后,安西都护府便与唐庭彻底断了消息。《资治通鉴》中只说‘莫知存亡,而西州犹为唐固守’,却并未说守了多久。”

“这短诗中所言‘独抗四十载’,是如何算的?”

刘宽叹了声,道:“太子殿下看完这个视频就知道了。”

朱标没有追问,而是点头:“行,妹婿播放吧。”

刘宽触屏,视频开始播放。

视频一开始,便是唐军骑兵纵横草原、戈壁,斩杀敌人的场景。

同时,一个沉肃的男子声开始解说。

“两千年来,‘安西’二字是无数中国人的骄傲,它代表着傅介子杀王灭国,代表着班定远投笔从戎纵横西域,代表着高仙芝千里奔袭大小勃律···”

“安西都护府,起于强汉,盛于巨唐。自唐太宗贞观十年设立安西都护府后,无数大唐健儿便在这片土地上抛洒热血,前赴后继,死不旋踵。”

“无数大唐将士的奋战,让大唐旗号响彻天山南北,令诸多部族敬畏臣服,天可汗威名亦远播草原、大漠!”

“安西都护府巅峰时,下辖今新疆大部、哈萨克斯坦东部、吉尔吉斯坦···”

视频用剪辑自各种影视中唐军的画面、镜头,配合着地图,从汉代安西都护府的起源开始介绍,让老朱一家子都明白,早在一千多年前西域便属中国所有。

而在巨唐之时,唐朝更是令四方部族听命,跟随大唐的旗帜,征讨不服,百年之间几无敌手。

直到“安史之乱”爆发,事情才发生改变。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公元755年,安禄山造反,歌舞升平的大唐盛世顿时燃起滔天烈焰。彼时,镇守西域的高仙芝正厉兵秣马准备去找阿拉伯帝国的麻烦,一雪恒罗斯之耻,然而长安来的调令,却让他不得不率领安西大军精锐回援中土。”

“安西、北庭、河西等地精锐皆被抽调一空后,吐蕃趁虚而入。”

“初期,留守的安西、河西等各镇唐军还能跟吐蕃斗个你来我往,但随着安史之乱久久不能平息,唐庭无法对西域提供丝毫帮助,导致河西、安西各镇得不到兵员、物资的补充,实力不断下降。”

“公元760年,河西军镇多被吐蕃攻陷,朝廷闻讯急派郭昕巡抚河西、安西等地,抵御吐蕃进攻。然而就在郭昕去西域不久,河西镇便全为吐蕃攻占。”

“郭昕这一去就是二十余年——见朝廷多年不派人来换防,郭昕便于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派人绕道北庭、回鹘回中土禀报安西情况。”

“这时,唐庭才知道安西尚未陷落,唐皇遂加封郭昕为御史大夫、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观察使、武威郡王,又将所有留守安西的唐军将士连升七级。”

“但因河西被吐蕃占据,唐庭又内乱不止,财政困难,故而没能对安西军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此时,最早驻守安西的将士,已戍守西域三十余载···”

镜头中,代表安西军的画面中,大唐将士中已经出现不少头发花白的老卒,令人望之目涩。

而观影众人,哪怕是嫔妃、公主,只要懂事的,此时神色也变得无比郑重,甚至眼圈微微泛红。

“就在安西军这次联络朝廷后没几年,西域局势发生巨变。”

“德宗贞元六年(790年),吐蕃攻占北庭,安西都护府就此孤立无援。最可怕的是,安西都护府就此彻底与朝廷断了联络。”

“至于之后,安西都护府如何,《资治通鉴》中是这样记载的···”

接着,视频中出现一段《资治通鉴》原文,意思与之前朱标所讲的大差不差。

最后一句令人印象尤其深刻:安西由是遂绝,莫知存亡,而西州犹为唐固守。

如朱标、朱橚、朱椿、朱雄英等读史较多的人,看着一句就能推测出,《资治通鉴》作者认为,安西四镇中的三镇多半是在北庭都护府被吐蕃攻占不久就相继陷落了。

西州(龟兹,安西都护府治所)就算一时没陷落,可在四面皆敌,孤城无援的情况下又能坚持多久?

所以,到这里视频虽然过了一半,可朱标、朱雄英等人仍旧难以理解,为何之前短诗中说“独抗四十载”。

若是以郭昕760年巡守西域算起,到790年北庭陷落,也才三十年——难不成北庭陷落后安西仅凭西州一城又坚守了十年?

就在朱标思索这种可能时,视频画面一转,开始呈现以现代为背景的一些镜头、画面。

只见一支支现代考古队踏足西域,在戈壁沙漠中、冰川裂缝里,发现了诸多被黄沙、冰雪掩埋的烽燧、军堡遗迹以及将士骸骨和遗物。

随后镜头一转,到了博物馆中。

便见视频中镜头对着那些文物放大,并配以文字解释,老朱、朱标等人终于知道这些文物是什么了。

画面中先是出现了一枚代表身份的鎏金铜鱼符,上刻“左疏勒镇第四烽”。不用想,看不到的另一面必然刻着该大唐将士的职位、名字。

旁边还有一份家书残页(木牍),上面字迹潦草似在颤抖,朽化得难以辨认。

后世考古破译出的文字内容显示在旁:戍葱岭整十载,胡须尽白!

下面又有横排小字说明:鱼符及家书残页木牍发现于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河谷夯土层,经鉴定都出自贞元九年(793年)。

看到这里,如朱标、朱雄英等较为聪明的,已然想到一件事——这鱼符及家书木牍年代出自793年的话,那么这名大唐将士写下家书时,必然时间更靠后些。

也即是说,在北庭都护府陷落后,安西都护府的疏勒镇至少还坚守了三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