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425章 石板大米养强兵?欧洲的重商主义【求追订】

“在汉武帝看来,当时东北的扶余才是大汉边患,因此汉武帝很带英的将该部落设为玄菟郡下属的高句丽县,以扶持高句丽来对抗扶余。”

“嗐,只要不流汉人的血,他们爱咋打咋打呗。”

老朱、朱标听到这里,明白“带英”是何意了——大概就是扶持一个少族对抗另一个少族的羁縻之策呗?

说起来这确实是汉朝老祖宗就会的手段,如今大明在中南半岛、缅甸亦用的是类似政策,只待到了时机合适时,再收拾那几个跳得欢的。

视频后面讲起了高句丽在大汉爹扶持下的发展史。

其获得了汉人先进的农耕、冶铁等技艺,在与扶余征战的同时也陆续吞并东北边的小部落,不断发展壮大。

到了西汉末年,高句丽见大汉内乱,就想摆脱大汉爹的掌控,自立一国,结果被王莽派兵一通狠揍就老实了,以至于都没能在西汉末年的历史上留下几笔记载。

等到了东汉末年,高句丽又觉得机会来了,立国之心再起,结果被曹操派兵一顿狠捶,再次老实了下来。

在史书中,则成为了一个与乌桓等东北少族一样依附于汉人王朝的小角色。

直到五胡乱华之际,高句丽才得到真正立国并全面发展壮大的机会。

只见视频中出现一幅地图,以绿色代表的高句丽,原本只占据东北数县之地,却在五胡乱华之际向东、北、南三个方向出兵,领土也随之不断扩大。

“在中原这个巨人享受着商鞅发明的行为艺术(分尸)之际,高句丽不仅趁机吞并了后世东三省的大片土地,甚至向南占据了朝鲜半岛的北部,形成了一个相当于后金的东北亚强权。”

“并且这个政权不止懂得游牧和渔猎,还掌握了先进的农耕、冶铁等技术,且使用汉字的高度汉化政权!”

“就像迦太基之于罗马,加拿大之于阿美莉卡,是一个摹仿中原王朝的地方强权。”

“他们往往在攻占一个地方后就将当地人赶跑或奴役,然后另迁高句丽人来同化巩固。”

“事实上,如果你看过平壤高句丽王城复原图,就知道它被汉化多深——其宫殿规模直逼汉代皇宫,完全就是东亚小汉朝的做派···”

讲完了高句丽在五胡乱华时期的扩张史,视频终于讲到了古代东北地区出强兵的原因。

其一,是因为东北地区铁矿资源丰富,只要少族掌握了冶铁技术,兵甲往往相当精良,披甲率很高。

其二,东北地区盛产大仓鼠(熊)和金渐层(老虎),而东北少族不论种不种田都有渔猎的习惯,所以能锻炼出一批又一批的勇猛战士。

如果说上述两个原因是老朱、朱标所能想到的,那么视频讲的第三个原因就完全出乎了他们的预料。

“东北地区除了有丰富的渔猎资源给人提供蛋白质来源,还有肥沃的黑土地,并且其中一些还不是一般的黑土地。”

“因为那里有很多土地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其底层是火山岩层,上层则是植物腐殖和火山灰形成的肥沃黑土,其中蕴含的矿物质、微量元素远不是一般黑土地能比的。”

“后世当地种植的大米不叫东北大米,不叫五常,而是叫石板大米。”

“大唐灭高句丽后做的一件事,就是将当地的石板大米当做皇家贡米。为啥呢?因为古代打仗士卒的身体素质占据很大作用,吃得好才能拥有更好的身体···”

听到这里,老朱、朱标都有点怀疑,心想:东北那边真有什么石板大米?真的更养人?

若是如此的话,回头定要让东北的卫所多在那什么火山岩上多开垦些田地,专门种植皇室贡米。

当老朱、朱标回过神后,便发现视频进入隋唐数次征讨高句丽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他们都通过史书有所了解,虽然视频配合着各种剪辑画面,讲解得妙趣横生,但老朱还是觉得有点无聊。

因为这部分内容对他来讲,并没有什么价值。

倒是其他对这部分历史不了解,或是了解不清楚的嫔妃、皇子、公主、皇孙等,看得津津有味——皇子、皇孙们虽然也学史,可教史书的大多是儒士,很少有人能把历史讲得这么有趣。

一直等到最后,讲到大唐灭高句丽的部分,老朱才看得认真些。

等接近二十分钟的视频播放完,朱元璋便忍不住感慨道:“大唐数次大战皆能胜高句丽,并最终灭其国,而非像隋炀帝那样数征高句丽靡费钱粮却徒劳无功,甚至丧师辱国,除了因为国力、军力强大外,渡海攻击高句丽后方的战略也功不可没呀。”

刘宽道,“陛下说的是——其实后世历史上,大明在对付后金时,也曾采用由海上骚扰后金后方,乃至攻打后金的战略。”

老朱、朱标、朱雄英等人听了都露出好奇之色。

“既采用了此策,为何没能灭了后金?”

刘宽苦笑了下,“自然是因为当时大明朝廷太过昏暗,内部问题太多——崇祯本身没有任何军事才能和见识,朝中占据高位的大臣也都是庸碌自私之辈,朝廷也就没真正重视该策略。”

“并且,当初这个策略的诞生都是意外——当年明军与后金一场大战大败后,一个叫毛文龙的游击将军带着一些溃兵和辽东逃难的汉民,逃到了渤海的皮岛等岛屿上。”

“之后,他以这些岛屿为立足之地,数次袭扰后金,斩获不少,获得军功,方被朝廷所注意到,最终在时任登莱巡抚袁可立的力挺下,开建东江镇,成为总兵官。”

“可惜,因为微臣所述的那些原因,即便毛文龙从海上袭扰后金后方的效果显著,朝廷依旧不够重视,给予的钱粮支持很少,并且让东江镇受辽东及登莱两方面辖制。”

“最终,在崇祯初年,督师辽东的袁崇焕认为毛文龙跋扈,有成为军阀的嫌疑,于是在没有朝廷诏令的情况下,诱杀了毛文龙。”

“东江镇由此与朝廷离心离德,不仅失去了其作用,甚至后来还出现了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等判明投清之辈。”

“其中,孔有德三人更是从登莱给满清带去了众多红夷大炮、鸟铳,乃至训练好的炮手、枪手,以及枪炮工匠,一下子补足了满清在火器方面的缺陷。”

说到这里,刘宽满脸感慨的摇了摇头,没再往下说了。

因为满清得到先进火器和相关人才后,军队战斗力提升有多高,老朱肯定能想到。

果然,听到这里,不论是老朱,还是朱标、朱雄英,脸色都不太好看。

因为不了解其中具体情况,朱元璋便没评论那袁崇焕做得对还是不对。

在他看来,会出现这种事,根子不在于那袁崇焕,而是如刘宽所说,是因为当时的大明朝廷过于昏暗——否则那毛文龙怎么能有做军阀的野心?那督师袁崇焕又怎能私自斩杀毛文龙?

念及此处,他一叹道:“很显然,保持朝政清明,使君明臣贤,才是国家强盛的根本呀。”

“否则,便是有解决问题的政策,也未必有人想得到和提出来。即便有人提出来,也未必能落实得好。”

“人不行,那就什么事都做不好!”

朱标听得点头,朱雄英亦若有所思。

说完这件事,朱元璋想起了什么,问:“对了,那东北真能种出什么石板大米?那大米真的比其他地方的稻米有营养?”

刘宽沉吟着道,“回陛下,石板大米应该是真的,比普通大米有营养也是真的,但效果肯定不如视频中讲的那么显著。”

“微臣以为,东北之所以能养出强兵,主要还是因为当地苦寒的环境,以及渔猎的习惯。”

朱元璋并不尽信刘宽的话,还是决定回头让吉林都司种石板大米,弄来吃试试。

原历史上,朱棣那一脉后面的皇帝多短寿,在他看来就是身体不好。

而朱标在历史上壮年而逝,朱雄英早夭,论身体底子显然还不如朱棣。也许常吃那什么石板大米,能让朱标这一脉的身体好些。

收回思绪,朱元璋便示意刘宽放下一个视频。

这次,看到视频标题后,众人都不禁看了眼朱檀。

而朱檀则露出了喜色。

“早期北美殖民者都是一群怎样的人?”

看这个标题,显然是与北美有关的。

他虽然准备以后世古巴为建藩起始地,可将来还是要往北美发展的。不出意外,这个视频应该对他有不小的价值。

朱元璋则吩咐道,“雄英,将这个视频上的要点记下,回头发电报告诉北美都司。”

“是。”

朱雄英看视频本就带了速记的本子和笔,倒不用专门去拿了。

视频开始显示一些欧洲工厂生产、商人交易等资料片的剪辑画面,阿婆主则由“重商主义”这个名词切入,开始了讲解。

“重商主义是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欧洲的流行思想,他们认为世界财富总量是恒定的,一个人或国家想要致富,只有夺取他人财富才能实现。”

听了这开头,老朱、朱标便不禁微微摇头,心想:这哪里是什么重商主义,分明就是强盗主义嘛。

视频随后由重商主意引出了欧洲的殖民主义,接着便讲述起西欧的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对北美的一次次殖民行动。

“在英国王室的支持下,吉尔伯特在1583年到达了纽芬兰,并以英国女王之名将该岛占据。”

“雷利则在1585年对北美东海岸进行了探索,并将被土著人称为‘罗阿诺克’的岛屿及毗邻的大片土地,以女王的名义将其命名为‘弗吉尼亚’,意为处女之地···”

看到英国探险家以女王名义命名新大陆各个地方,朱元璋并不意外,大明派去美洲的将士,在给地方命名时,往往也会以朝廷的名义。

只是看到“处女之地”这个称呼,朱元璋就忍不住撇嘴了。心想,这英夷的命名也太低俗了些。

视频接下来讲起了发生在罗阿诺克的诡异事件,让朱元璋、朱标、朱檀都听得专注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