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426章 西夷的社会实验,冰岛竟也能种地?【求追订】

“1587年,约翰·怀特带着一百余人的在罗阿诺克岛建立了一个殖民地——这里处于北卡罗来纳州的一系列屏障岛屿之间,景色秀丽,在殖民者眼中是个安家的好地方。”

“然而,当怀特回英国游说以获取更多物资支持,在1590年再次来到岛上时,却发现所有人都消失无踪,就连当初岛上的建筑和防御工事都被拆除得没了踪迹。”

“怀特曾跟留在岛上的人约定,如果他们被武力逮走,就在附近的树上留下十字刻印作为信号。”

“但怀特搜索了整片营地,只找到了刻在柱子上的‘Croatoan’一词——这是一个当地印第安人部落的名字···”

视频用一些画风很阴间的图画、照片作为剪辑画面,并配合网络上一些人的猜测。

有人说岛上的殖民者被土人杀掉并带走了;也有人说他们搬迁到了某个土人部落中,与土人融合了。

还有人则说岛上发生了瘟疫或内乱,所有人都死了,尸体被野兽拖走,留下的物品则被土人拿去了。

看到这里,老朱、朱标都直摇头。

一百多人的殖民点,食物居然需要从当地人那里获取,管理者还三年不联系和补给物资,出事不是很正常吗?

在看了这个事例后,老朱、朱标便有所预感:西欧蛮夷在新大陆的殖民必然是粗放的,其朝廷必然付出的不多,管的也不多。

视频接下来的内容恰好证明了两人这类猜测。

以英国为例,最初被带到新大陆定居殖民的都是一些罪犯;而西班牙、葡萄牙干脆是以从非洲低价购买的昆仑奴或捕获的印第安人作为在新大陆殖民的主要劳动力,西夷只负责监管。

直到一百多年后,西欧诸国在新大陆有了足够稳固,乃至能自给自足的多个殖民地后,才有一些失地的流民、贫民或是怀揣着发财梦的冒险者,主动购买船票前往新大陆。

也由此开启了欧洲人殖民新大陆的大浪潮。

除了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这三家较早前往新大陆的国家外,法国、瑞典、荷兰等国家也纷纷派人前往新大陆,建立殖民地。

视频讲述到这一部分内容时,画面则是一副美洲地图,上面不断出现代表西欧各国的颜色,且这些颜色或不断扩大,或被别的颜色吞并。

赫然上演了一副西欧诸国瓜分新大陆的“盛宴”。

不过视频主要还是以讲述北美殖民势力的衍变为主,即英国是如何先后击败了西班牙、法国、荷兰等殖民国家,一步步掌控北美大陆东部、南部这片富饶区域的。

十几分钟的视频,不知不觉就播放到了末尾,讲起了北美殖民者中的一个特例。

“十七世纪下半叶,北美有一波新移民非常值得注意,这波移民中有个男人对北美未来历史影响深远,他叫威廉·佩恩。”

“佩恩是白头鹰宾夕法尼亚州的开拓者,‘夕法尼亚’有着林地的意思。”

“佩恩出生于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曾是英国皇家海军上将和国会议员,身份显赫。”

“如同许多养尊处优的富家子弟一样,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佩恩接触到了现实残酷的一面,震惊不已的他便有了改变世界的念头。”

“贵格会是新教中一个派别,他们是和平主义与宗教自由的捍卫者···”

视频最后一部分内容,讲述了佩恩在原宾夕法尼亚州进行的“社会实验”。

他带着一批移民者,致力于创造一个与当地印第安人和谐共处,或者说所有人都和谐共处,理论上不存在压迫,相当民主、自由的小社会。

只不过,这个“社会实验”最终随着佩恩的病逝失败了。

视频在一处阴暗荒野下威廉·佩恩的十字架墓地画面中陷入了黑幕,也宣告了视频的结束,仿佛在预兆着白头鹰的未来。

朱元璋、朱标等人呢自是看不懂视频的这一层暗示,却也对这部视频的内容各有思考。

朱标率先开口,感慨着道:“没想到英夷之中也有怀揣类似于天下大同这类理想的人,甚至还付诸实践,倒也令人敬佩。”

朱元璋哼道,“那个佩恩所奉行的一套,可是跟天下大同差别大了——彼辈所言的民主明显更偏重个人之自由,而忽略团体之利。”

“咱们有句老话说得好,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若人人都只想着自己的一摊事,不顾大局,只怕连国家都不会有,又怎能办得成大事?”

朱檀此时跟着道,“父皇说得对,那英夷佩恩所奉行之道,明显是让百姓散漫一团,如何利于统治?”

大约是担心朱标跟朱元璋继续争论,朱雄英此时看向刘宽,问:“老师,我看视频中说英夷在新大陆曾以种植烟叶为主,那烟叶是不是就是后世香烟的原材料?”

刘宽其实不喜欢抽烟,所以过去这些年故意没提此事,如今被朱雄英问到,便不得不说了。

事实上,即便他不说,随着大明对美洲开拓的加深,迟早会有人认识到烟叶的经济价值。

除非让大明以强权,遏制烟叶的传播,否则烟叶迟早会获得类似于后世的经济地位。

念及此处,刘宽便道:“烟叶确实是香烟的原材料,可以助人提神,但具有轻微的成隐性,长时间抽烟对身体也有一定伤害。”

朱雄英听了不解,“烟叶既有此害处,为何看后世的视频、影视中,它却似颇为流行的样子?”

作为一个不抽烟的人,刘宽其实对这方面不太懂,只能照他所了解的说。

“烟叶的成隐性很轻微,是可以自我控制的,对人体的伤害也同样很轻微。”

“但它却可以帮助人提神、缓解压力——后世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故而很多人都喜欢抽烟,以缓解压力。”

朱雄英若有所思地点头,“原来如此。”

朱元璋、朱标也因此转移了注意力,随后几人又讨论了一些视频中涉及的其他问题,这才让刘宽播放下一个视频。

朱檀却在心里想着:这烟叶既然在后世能被很多人喜欢,那么我在北美建藩后,或许可以将其当做一项重要经济作物推广种植,好在将来增加鲁国财富。

不过刚开始肯定要以种植粮食为主——毕竟有粮食才能养活更多人口,有了人口才能做更多事,乃至做大事啊。

见刘宽调出了第三个视频,将平板电脑放好,朱檀这才回过神,看向屏幕中的视频标题。

“同样是种田,贫富差距咋就这么大?”

看见这标题,朱檀心中又是一喜,暗想:还真是瞌睡来了就有枕头,才想着建藩后垦荒种田的事呢,居然就能看到一个相关视频,看来老师还是很在意我这个聪明学生的嘛。

视频开始是一幅幅世界各地人民种田或吃饭的画面,有的看着贫困而麻木,而有的脸上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不断扩张的城市,逐渐萎缩的森林,秩序井然的大农场,犬牙交错的自留地。”

“如今欣欣向荣的人类文明表面是都市的钢筋水泥、灯红酒绿,背后则是无数干饭人的深渊大口,粮食需求。”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全球仅谷物产量便达到了每年28亿吨,然而仍有7亿人食不果腹。”

“耕地扩张、南北分化,生活在地球不同地方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粮食忧虑。而人类绝大部分粮食都来自于耕地。”

“在全球人口日益膨胀的今天,观察世界各处的耕地,了解他们背后的自然条件与社会差异,便很有意义。”

这个视频又是一个朱元璋等熟悉的阿婆主【地球知识局】所制作,其在开篇讲述了制作该视频的目的和意义后,便开始以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来举例。

第一个例子就有点出乎朱元璋等人的意料。

只见视频镜头拉到高空,随即转向欧洲西北方的大海上,那里赫然有好几座冰雪覆盖的岛屿。

最大的一个岛估计都有好几个行省大小,最小的可能只有大明一个县那么大。

最终镜头下降,让一座被标明为“冰岛”的岛屿成为镜头主角。

如今朱元璋也是知晓后世地图上经度、维度意义的,这片岛屿明显处在北方高纬度地区,几乎是与罗荒都司平行,甚至更靠北。

‘这么靠北的地方应该很寒冷吧?看视频的意思,莫非这地方也能种地?’

朱元璋心中疑惑。

大明如今虽设立了罗荒都司,可目前只建立了少量卫所,当地仍以游牧的牧民为主。

只不过从大前年才开始让罗荒的卫所寻觅合适的地方垦荒种土豆。

虽然从这两年罗荒都司土豆收获还不错,但那里苦寒的条件,依旧让人视之为畏途,朝廷只能通过流放犯人充实那边的人口。

为了避免出现卫所军逃亡的现象,罗荒的卫所军施行了轮戍制。

去罗荒都司卫所的将士只待一年,且在原来的卫所仍有田地,由其家人种植,当地卫所也会出人帮忙。

至于将士在罗荒开垦、种植的田地属于卫所军田(公田),获得收成后一部份上交朝廷,将士也可获得部分。

除此外,朝廷还会给予一些补贴,让去罗荒都司轮戍的卫所军比留在原卫所更赚些许。

再加上其他一些配套的政策,朝廷每年投入一定财政支持,才让大明在罗荒的卫所逐年增加,实际掌控的地域逐年扩张。

但朱元璋明白,这里很多政策须得朝廷足够廉政才能维持住,一旦吏治开始**,天然条件恶劣的罗荒都司多半会迅速败坏、荒废。

所以,后世是怎么在比罗荒都司更北的地方种地的?

难道只依靠科技?

带着这种疑惑,接下来的视频他看得更专心了。

“冰岛孤悬于北大西洋上,北极圈穿岛而过,极高的维度导致冰岛空有10.3万平方公里国土,却遍布苔原、荒原和冰川雪原。”

“然而不同于同纬度的格陵兰岛那般白色恐怖,在冰岛西南的海湾和峡谷地区也有着农田和牧场。”

“事实上,冰岛潜在的农牧业用地占总面积的18.76%,甚至还成为了欧洲羊肉供给地。”

“每年北大西洋暖流自南向北,将温暖的海水带至冰岛南部,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同时冰岛低压形成的气旋,给冰岛带去充沛的降水,使西南部和西部地区常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

“气候相对温暖、降水充沛,加之政府兴建温室大棚、补贴电力,使得这处高寒之地,也拥有了独特的农业景观···”

看到这儿,朱元璋不禁眨巴了下眼。

心想:啥意思?这冰岛明明比罗荒都司更靠北,却因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能种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