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424章 朱标之忧,东北为何总养出强悍少族?【求追订】

朱樉听刘宽说南美洲缺少煤炭,铁矿、铜矿也都在深山之中,原本也有些郁闷。

可看到旁边朱檀呆若木鸡的样子,他顿时不郁闷了,甚至暗暗乐起来。

‘这个老十,仗着父皇宠爱借道玄关卫,跑去北美南边。我要去北美,他又万般阻挠。’

‘却不曾想,结果竟选了个天灾频发还铜铁贫瘠的地方,这不是把自己算到坑里去了么?哈哈哈···’

如果不是顾及朱标就坐在上首,朱樉都忍不住要笑出声了。

朱檀回过神后,不禁哭丧着脸看向朱标:“大哥,能否帮忙向父皇说情,让我换个建藩之地不?”

朱标也没想到北美情况竟然那么糟糕,他也不忍朱檀去那种对建藩来说近乎天谴的地方,于是道:“你跟父皇说明情况,想必父皇会允许你更改建藩之地的。”

“只是,你若不选北美了,该选何处?这次可要拿定主意了。”

朱檀当即起身,在厅中一幅幅舆图上寻索起来。

刘宽见朱檀目光在地图上寻索不定,明显没个主意,也不忍他这个学生再选错地方。

他于是道:“鲁王殿下如果还想去美洲,其实后世的委内瑞拉是个不错的选择。”

委内瑞拉?

朱檀脑子很好使,几乎背下了后世的美洲地图,闻言目光一家就定在了眼前舆图南美洲的北部。

看见此地在纬度上属于热带,离赤道没多远,他就不由皱眉——他最讨厌炎热的天气了。

想到这次再选错,可能真没机会换了,朱檀也不藏着了,便问:“老师,这里会不会太热了?我记得您课上讲过,热带很容易发生瘟疫的啊。”

刘宽听了眼角微抽。

心想:这个朱檀,聪明是真聪明,可心性未免差了点——人家朱桢去南洋都行,你去委内瑞拉又怎么了?

但念及师生情份,他到底又看了看地图,随即道:“鲁王殿下若嫌委内瑞拉热,可以考虑北边的后世古巴等诸岛。”

“对了,我记得当地矿藏应该挺丰富的,应该不缺铁矿,另外土人也颇为开化,在后世还发展成了中美洲的军事强国。”

“除此外,古巴等岛屿离北美的佛罗里达州没多远,待殿下将诸岛都纳入统治后,再进入北美也是可以的。”

“若殿下还觉得此处气候不好,可以考虑我之前提到的北美都司、中美都司之间,那里土地宽广,陛下肯定会允许你建藩的。”

朱檀根本不去看西海岸——他当初之所以要选北美南部,其实抱着跟朱樉一样的心思:远离朱元璋的掌控,做一个没人能管的真国王。

于是他问,“如果选古巴,关于登陆地点老师有何建议?”

“自然是选后世的古巴首都哈瓦那了。”刘宽走过来,指向舆图上古巴的北海岸某处,“此处扼守墨西哥湾到大西洋的出入口,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且此地又是该岛的最北方,气候最好,离北美大陆最近。又有河流与岛内相通,原始交通条件也好,是该岛建藩起始地的不二之选。”

听刘宽将哈瓦那描述得这么好,朱檀终于拿定主意,道:“好,那我就选定此处了!”

刘宽则又提醒道:“美洲与我们这边地理隔绝了很多年,因此一些我们身上携带的病毒对当地人来说很致命,尤其是天花病毒。”

“两位殿下如要收美洲土人为己用,还需做好为归附土人接种天花痘苗的准备。”

朱檀笑道,“老师放心,此事我们知道。”

之后,四人继续饮宴,并聊了一些与美洲建藩相关的事。

酒足饭饱之后,朱樉、朱檀相继告辞,离开了春和宫。

刘宽本也要走,却被朱标留了下来。

朱标直言道,“如今到海外就藩的亲王,个个都想着占据多大领土,如此下去,只怕一二十年后海外便再无合适的建藩之地啊。”

“那时海外封藩政策无法再维持下去,却不知该如何安顿宗藩。”

刘宽一听,便知道朱标是担心将来他的儿子、朱雄英的儿子在海外找不到合适的建藩地。

他微笑道,“太子殿下多虑了,我想那时藩王想要积累足够海外建藩的军功也会更加困难——那时世界上可未必有如今这么多仗可打。”

“另外,不是有陛下的二十年周围五千里之限么?想必二十年内,海外不至于找不到建藩之地。”

“再则,将来太子殿下可以对海外藩国多加约束——若有那将藩国治理地一塌糊涂的,朝廷或可取消其藩国。”

朱标摇头,“朝廷若设法取消某藩国,只怕会在百年后引起宗藩大战。我宁愿自己这一脉子孙不再去海外建藩,也不能埋下这般祸根。”

刘宽笑道:“殿下这不是心里有了取舍吗。”

朱标一愣,这才意识到刘宽最后那条建议是在试探他,不禁失笑道:“妹婿,你呀。”

···

···

一晃眼,洪武二十三年的最后一个月也过去,时间来到洪武二十四年的正月初二。

这天中午,刘宽又带着一家子来到皇宫大善殿,参加老朱家的观影宴席。

相比去年的观影宴席,少了一些人,也多了一些人。

朱桢、朱榑两家子不在了,可朱椿、朱柏两家却添了新丁,给老朱生了孙子、孙女;十六岁的代王朱桂也成婚了,娶的还是徐达次女,跟朱棣成了连襟。

因为之前几次桥上出现怪雾时,刘宽主要是下载各种科技相关的视频等资料,下载的歌曲很少。

再加上过去三年怪雾都不曾出现,所以,这次刘宽便给老朱、马皇后准备了六首“老歌”,也即是两人听过的歌。

老朱、马皇后也不在意,就着歌曲视频,高高兴兴地吃起来。

约莫四十分钟后,宴席结束。

马皇后让宫人收拾了碗碟等,又摆好了桌椅,朱元璋便带着一大家子入座。

刘宽在播放视频前,介绍道:“陛下,微臣这次只准备了四个十几分钟的视频,内容则涉及到四个不同的方面。”

刘宽这话说得好听,实际就是四个视频内容互不相干。

朱元璋道,“别管什么内容,只要对咱大明有帮助或者有一定参考价值就行。”

刘宽笑道:“这四个视频也算是微臣精心挑选出来的,对大明而言自然是有其价值的。”

“那便播放吧。”

刘宽点头,小心地将平板放好,触屏播放第一个视频。

标题出现——“为什么东北地区诞生的强权必须被消灭?”

朱元璋、朱标,乃至从对马岛回来过年的朱雄英,看到这个标题都瞬间提起了神。因为他们知道,历史上大明灭亡的一大原因,便是东北建州女真的崛起。

视频开始便是一段各种北方少族与汉人军队战斗场景剪辑成的画面,同时男子的解说声也传出来。

“五胡乱华、金兵南下、蒙古灭金以及清军入关,无一例外不是以东北地区为基地,养出一支强悍军队,进而南下中原。”

“所以,屏幕前的各位有没有想过,为何古代东北地区宗氏出现兵马强悍的少族政权?”

“中原王朝为何执着于将东北乃至外兴安岭地区纳入掌控?”

“另外,为何古代在东北地区出现的都是文明落后于中原的少族部落,却偏偏总是能创业成功,参与中原涿鹿?”

听了这个开头,朱元璋、朱标先是觉得阿婆主所讲略有些牵强。

比如说五胡乱华中的胡族,并不都是来自东北的地区;至于蒙古,虽然最初起源于东北草原区域,却是依靠整个大草原才强盛起来的。

也就女真人在东北的两次崛起,具有一定代表性。

可即便如此,也说明了东北确实更容易养出能夺取中原的少族政权。像西北少族、西南少族,就从没夺取过中原成为天下正统。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阿婆主今日就用东北兴起的第一个刺儿头‘高句丽’作为例子,为大家讲述第一个挑战中原政权的东北政权是怎样兴起,又是怎样被灭掉的。”

高句丽?

朱元璋、朱标都愣了愣——他们之前竟然忘了这个隋唐时期的东北政权。

如今回想一下,不论是隋朝,还是后面唐朝,军事实力都十分强大,令四方蛮夷屈服。

这种情况下,高句丽敢于挑衅中原王朝,甚至令隋炀帝乃至李世民都吃了瘪,确实足够厉害。

如果换成是中原王朝的衰弱期,也许历史上高句丽也能如金人一般入主中原。

这个视频接近二十分钟,算是很长了。

因为阿婆主是从高句丽的前身扶余讲起,应是将东北地区的历史线前推到了西汉时期。

阿婆主还将视频分成了不同的小段,每段都个小标题。

这第一个小段标题就叫做——“汉之鞭,鞭长莫及。”

近现代以前,朝廷对前朝历史,尤其是隔了好几代的历史,并不像后世那样钻研、考究。所以,哪怕朱元璋贵为帝王,对高句丽的了解也仅限于主流的几部史书而已。

如今听阿婆主要讲高句丽的起源,倒是颇感兴趣。

视频上接着播放的却是后世《大汉天子》中汉武帝的剧情画面。

“由于汉武帝并不相信后人的智慧,便命令汉军四处出击,为汉人开疆拓土,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

“其中一支汉军灭掉了战国后裔燕国遗民篡夺的卫满朝鲜,占领了今辽宁、吉林及北朝鲜后,发现在今辽宁抚顺一带,有一支弱小的、离家出走的扶余人,自称为高句丽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