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376章 融入了人工智能的世界,京师大学!【求追订】

刘宽并未正面回答朱标的问题,而是反问:“殿下可否因AI的出现联想到另一项发明?”

朱标是个聪明人,心中一动便道:“你是说蒸汽机?”

“不错。”刘宽点头,“蒸汽机的出现,让纺织等诸多行业的生产力大大提高,却也因此让很多手工业者、普通工人失去了生计。”

“那些失去生计的人若是不能再找到一份工作,无疑会减少他们家庭的收入,若他们本是家里的顶梁柱,那么失业对于其家庭而言便成了一种灾难。”

“但不可否认的是,蒸汽机的出现,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的提高,则让世界物质更加丰富。”

“当人们适应了蒸汽机的存在后,多出的人力便投入到其他仍需要人的领域,比如说管理、科研、教育等等。”

“于是,人类在管理、科技、教育方面也发展得更快,而这又带动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

“当然了,这中间也确实爆发了很多冲突、流血事件,乃至灾难。”

“比如说,历史上英国资本家为了发展纺织业赚钱,发起了‘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强逼农民离开田园,进入纺织厂成为受他们压迫的血汗工人。”

“又比如说,不知多少人因蒸汽机的出现而失业,妻离子散,乃至家破人亡。”

“后世的人工智能,如果真的能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我想也会带来一系列类似的变化。”

“至于各国从中获得的好处多些,还是受到的负面影响多些,就看各国如何布局,又如何引导人工智能相关的产业了。”

朱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走了一段,他问:“若人工智能彻底融入了后世人类社会,世界该是什么样?”

刘宽笑道,“这对微臣来讲也是未来之事,只能根据原来的见识随便说说。”

“人工智能彻底成熟并融入社会后,肯定会跟各种机械相结合,诞生各种智能机械,这就让很多行业不再需要大量工人了。”

“比如说生产,会出现各种无人工厂,开办工厂之人完全可以通过人工智能一个人控制一座工厂的生产。”

“又比如说交通,无人驾驶会大行其道,汽车、轮船、火车乃至飞机,都不再需要驾驶人员,而是由AI负责。”

“甚至管理、零售、教育、物流等行业的大部分工作都将由AI负责,便是餐饮等服务业,也会有部分工作由AI取代。”

“有人说,到那个时候,人们会真正实现基本生存物质的满足,即便什么也不做,也不会因饥寒而死。”

“如此一来,人们就可以将有限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对兴趣、理想的追求之中,做一些对自己、对世界更有意义的事。”

朱标想象了一下,道:“听起来似乎很美好。”

刘宽道:“是很美好,但必然有一批人跟不上时代浪潮,被碾压在科技发展的滚滚车轮下,痛苦挣扎,直至再无声息。”

朱标听了沉默了会儿,露出颇具感染力的笑容,道:“妹婿莫要太悲观了,蒸汽机如今在咱们的掌控下,不就在以一种相对柔和的节奏融入大明社会吗?”

刘宽道,“那是因为咱们知道蒸汽机会给社会带来哪些影响,怎样做会造成坏的影响,怎样做既可得其利而少对百姓造成损害。”

“后世可没谁拥有预知未来五六百年之事的能力啊。”

刘宽这一番感慨,把朱标彻底整沉默了。

恰好此时到了太平大街,两人便互相告辞,一个回府、一个回宫。

···

···

数日后。

刘宽随李叔正等礼部官员一起到正式改造好的京师大学视察。

因为需要的场地不小,京师大学坐落在外城西部的莫愁湖附近——其原本是南宋官绅营造的园林,后被蒙元贵族占去,大明建立后这院子因荒废颇久,修缮不易,便一直在朝廷名下,并未被老朱赏赐出去。

今春得知建立大学需要场地,老朱便想到了这处园林,大手一挥,当做了京师大学校址。

虽然并非全部新建,但要将一座废弃园林改造为近代大学,也是一项颇大的工程。

因此,在刘宽的诸多建议下,这项工程从春季一直干到了秋季,长达大半年。

在七月底,这座园林便改造好了,只是打扫、检查等工作又进行了好几日,这才拖到八月初七正式完工。

当刘宽及李叔正等一班礼部官员站在京师大学校门外时,李叔正等人都觉得,这京师大学的校门风格跟应天工校真是像。

首先吸引众人目光的,是站在校门前的两尊一丈高的人形雕塑,看着都比较高瘦。

西边一尊给人清正儒雅的感觉,东边一尊则给人以肃穆严谨之感。

两尊雕塑下的石台都雕刻有介绍文字,西边的却是孔子门下曾编著《大学》的曾子,后成为儒门亚圣之一。

选择在京师大学前立曾子雕像,而非别的人,可不止是因为他编写的《大学》之名,也因为《大学》所阐述的主要观点确实是儒家思想之精华。

如《大学》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纲领”,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目”,哪怕放在后世,也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思想追求。

除此之外,还因为曾子身份不会压着与他并列的另一尊雕像原型——墨子。

在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儒墨并为百家之首,只是后来墨家没再出什么响当当的大才,又遇到了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才衰落下去,最终淹没于历史中。

京师大学预备建设成一所综合性大学,后世的文科、理科、工科原型都会有,既然以曾子作为儒学的名人雕塑,自然得推出一个能代表理工学科的历史名人,于是便选择了墨子。

不过不论是刘宽还是礼部官员们,可都没有在京师大学传播墨家思想的打算——今后大明在介绍墨子时,也会刻意淡化他的思想,着重讲述他在科学、工造技艺方面的成就。

也即是将墨子打造成探索科学之道的先驱。

在这两尊雕像之间,则有一本打开的一人高书籍雕塑。

打开的两面扉页上,一面记载着《大学》第一篇“大学之道”,另一面则记载着“科学”的定义。

而在这一组雕塑的南边三丈处,则有一座陡峭山峰状的石碑,高也是一丈,上面竖着雕刻了“京师大学”四个漆红大字。

这两组雕塑往北去,才是京师大学的大门——一座由汉白玉建造的牌坊,牌坊上则横着雕刻了“京师大学”四个漆黑大字。

两侧还有一副对联——

欲破难关须向书中求巨斧,要攀高峰还从实践寻天梯。

京师大学并未像应天工校那样安装铁大门,而是由一条可容纳两辆马车的水泥路,两边各外加六尺宽的青砖人行道,直入校内。

校园中古树成荫,既有宋代遗留的亭台楼阁隐现,也有今年才建造的三层教学楼、实验楼等建筑耸立其中——这些后盖的建筑虽然高大,但外表都装饰成近似宋代的风格,倒也不显得突兀。

李叔正下马后,笑着道:“这处园子原本只有五六百亩,但此番改造、修缮进行了扩建,如今却是有一千余亩,扩大了近一倍。”

“这么大的学园,可谓开历代之先河啊。待京师大学正式开学,想必我等也能在史册上留下一笔。”

刘宽听了笑笑,心想:一千余亩算什么?后世稍微有些名气的大学,哪个占地不数千亩?

如果是农林类的大学,更是占地数万亩。

当然,考虑到脚下是京师外城,且国子监新址也只有四五十亩,一千亩确实相当大了。

礼部其他随行官吏应和了几句,一行人便进入了校园。

京师大学的主体建筑是六栋三层的教学楼,每层都有四个普通教室,或两个大教室。

共计有48个普通教室,12个大教室,同时容纳五千学生上理论课都没问题。

再考虑到大学并非所有学生都同时上课,又有学生上实验课、体育课、艺术课等,京师大学虽是初建,却足以容纳一万在校生!

在这些教学楼的后面,则是两栋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的实验楼。

至于行政办公场所、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等建筑,却是由之前园子中的房屋改造而成。教师宿舍可保证一人一间,学生宿舍则是四人一间。

除此外,学校还有操场、靶场(练习弓箭用)、马球场以及可以游泳、划船的小湖。

转了一大圈后,刘宽感觉挺满意的。

李叔正先也是一脸满意的笑容,但最后到了给行政人员使用的一间大屋中坐下时,他却又露出了忧色。

刘宽见状便问:“李侍郎为何如此神色?莫非觉得这校园哪里改造的不好?”

第二更。

晚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