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374章 后世每日一刊?老朱问新作物【求追订】

“陛下,朝廷既已有邸报,那么新创建的这一份报刊就必须跟邸报区分开,各有作用。”

“如今邸报是给朝廷各衙门中官吏看的,而陛下要创建的这份报刊则主要是给朝廷之外广大读书人看的,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区分,即阅读群体的区分。”

“再次,朝廷邸报基本上就是刊登朝廷公文,那么这份新报刊即便是以宣传朝廷政策为主,也不能如邸报般直接刊登公文。”

“应该从侧面去解释、宣传朝廷政策,最多引用一段或数段朝廷公文内容。”

“而为了广大读书人能够接受乃至欢迎新报刊,其文章最好具有一定可阅读性,也即是读起来要让人觉得精彩。”

“最后,报刊需具有一定时效性,毕竟朝廷有些政策须得在一定时间内传达下去,才能得到应有的效果。”

“根据目前的印刷工艺,微臣建议朝廷这份报刊可以选择旬日一刊。”

听到这里,对《自然科学》、《海外风物》两本刊物都有所了解的朱标忍不住道:“旬日一刊?时间会不会太紧张了?”

刘宽道:“旬日一刊时间确实紧张,但以如今的条件是可以尝试的。”

老朱、朱标闻言意识到刘宽又要掏干货了,都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果然,刘宽接着道:“报社,也即是出版报刊的机构,可以培养一支专业采编队伍,专门负责采风及编写报刊所需要的文章。”

“报刊除了从侧面解释、宣传朝廷政策外,也可写民间的重要新鲜事,最好是关乎民生、经济等全民相关问题的。”

“将这支采编队伍锻炼得每旬都能编写出一期报刊所需要的文章,那么这事自然就办成了。”

“当然,新报刊肯定不能像《海外风物》那么厚,可以八开、六开,甚至可以四开。”

这次却是朱元璋出声质疑了,问:“即便是四开的报刊,所需要的内容也不少吧?真能在旬日内编写完毕?”

刘宽听了一笑,反问:“陛下可知后世报刊多久一刊?”

“多久?”

“每日!”

每日?!

朱元璋、朱标听了一时都惊讶无比。

刘宽则接着道:“所以后世有不少报刊叫什么‘朝闻’、‘日报’、‘每日新闻’等等,便是因为其每日都会发行新刊。”

朱标喃喃道,“每日都发刊?哪怕只有四页,他们又是如何做到的?”

刘宽道,“有些事只有试了,才知道能不能做到。”

朱元璋则又问:“即便报社能做到旬日发一刊,可这么短的时间,也难以将报刊送到太多地方发卖吧?”

刘宽道:“以大明如今的交通条件,一份报刊在旬日内估计只能发行到本省及相邻的几个省。”

“但陛下别忘了,大明如今可是有无线电报机的,若是能在北平、西安、成都、开封、杭州、广州几处,以无线电报机接收京师总报社的电文,便有可能在旬日内将报刊发行至大明**行省。”

朱元璋、朱标都眼睛一亮——他们终究不如刘宽习惯远距离即时通讯,这才一时没想到用无线电报机传播报刊内容。

在父子俩想象着用无线电报机传送报刊内容的景象时,刘宽却是说起一件更重要的事。

“陛下,若朝廷欲创建一份发行民间的报刊,就必须对报刊行业,乃至整个出版行业做出规范才行。”

“目前大明报刊行业除了《自然科学》、《海外风物》外,也冒出了不少其他刊物。有些刊物从刊登的内容,到发行的方式等方面,都不规范。”

“长此以往,不仅会让大明报刊行业变得混乱,甚至日后还会出现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不得不防。”

朱元璋本就了解宣传的重要性,如今又意识到报刊乃一种重要“口舌”,听了刘宽的话立马重视起来,“哦,你认为该如何防范?”

刘宽道,“首先是要成立专门管理此类事务的衙门,如后世管理出版事务的有出版局,管理新闻事务的有新闻署,等等。”

“其次,朝廷得向报刊行业讲明,什么样的内容不能刊登——比如说,严重危害大明声誉的文章不能刊登,诽谤朝廷官员的文章不能刊登,造谣传谣的文章不能刊登,等等。”

“最后自然是立下相关法律了——如出版法、版税法、著作权保护法,等等。”

朱元璋略一沉吟,问:“你认为应该将新闻署、出版局放在哪个部下面比较好?”

刘宽道,“若从现在的九部中做选择,礼部自是不二之选。但微臣却觉得,陛下可以趁此成立第十个部门,及专司国家宣传事务的部门。”

朱元璋点了点头,“此事咱会慎重考虑的——新增一个部可不是小事。”

“不过,按你所说,咱大明肯定是要成立新闻署、出版局这类机构的。你既然知晓这些事,回去便劳劳神,写一份相关奏本呈上来。如何?”

刘宽没想到这回又坑了自己,顿时脸色一苦,随即他还是应了下来。

接着,朱元璋说起另一件事。

“刘宽,明天就又到八月初三了,你可还要去那桥上?”

“回陛下,微臣自然是要去的。”

朱元璋问,“若今年怪雾再不出现,可就四年了,是否意味着今后怪雾都不会再出现?”

刘宽摇头,“微臣也不知。”

“也罢,你且退下吧。”

“是。”

待刘宽退出奉先殿后,朱元璋道:“标儿,宣传于朝廷而言有多重要,想必你也知道。因此,将来建立那出版局、新闻署之类的衙司,你得亲自负责起来。”

朱标点头,“儿臣醒得。”

“对了,江南的红薯、玉米应该快到收获季节了吧?应天府之前推广种植的红薯、玉米如今长势如何?”

听朱元璋问起这事,朱标不禁满脸笑容地道:“回父皇,儿臣前几日才去一些接受种植新作物的村庄看过,红薯虽然还需十天半月才能收获,但如今已经能挖出累累硕果了。”

“玉米同样长势喜人——当初那些不乐意接受种植红薯、玉米的农户,如今看着这两样新作物,每日都笑得合不拢嘴呢。”

朱元璋笑道,“那得你许诺的葛家屲农户可是也笑得合不拢嘴?”

第二更。

晚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