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373章 东洋见闻录,老朱想办报【求追订】

洪武二十一年四月,李成桂联合曹敏修借总办检阅开京护军之机,掌控兵马,流放高丽权臣崔莹。

五月,高丽王王禑被曹敏修、李成桂等实权武将逼宫退位,被迫传位于世子王昌。

同时曹敏修、李成桂得任左、右侍中,且曹敏修兼任杨广、全罗、庆尚、西海、交州五道都统使,李成桂则兼任东北面朔方、江陵道都统使。

六月,李成桂利用赵浚弹劾排挤曹敏修,独揽政权。

七月,李成桂又都总高丽中外诸军事,兼判尚瑞司事。

至此,李成桂已然才成为高丽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顶级权臣···

···

八月未央。

夏季的余热尚未消散,秋季尚未来临,大明京师气候凉爽而又不失温暖。

以水泥铺平主路、青砖铺垫两边的街道上,一名身着蓝色劲装的年轻人骑着一辆普通自行车沿街缓缓行驶。

他的自行车后座装着一个竹编书箱,上面插着一面长条小旗,上书“《海外风物》第四期”。

正上午的街道上人流颇多,因此年轻人骑得很慢。

他并不着急,边骑边叫喊,“《海外风物》出第四期了!高丽世族因何筑城为宅?日国最高山在何处?冰火岛究竟有多少座活火山?长白山天池为何常年不冻?”

“高丽、日国风物,北洋、吉林美景,尽在本期《海外风物》一贯一册,马上售罄啦!”

“卖书郎等等,我要一册《海外风物》。”

“我也要一册。”

“这第四期是讲高丽、日国之事的?给我也来一册吧。”

很快,年轻人和他的自行车就被几个书生拦住,纷纷掏出宝钞购买《海外风物》。

说起来《海外风物》并不便宜,一贯钱顶得上京师普通人一旬收入了(过去几年京师百姓收入有所提升),但依旧有不少人购买。

三味书屋的卖书郎沿着这条街才骑行了一半,竹箱里装的五十本《海外风物》第四期便都卖完了。

不少人买了刊物,或进入街边茶楼、酒肆,或是干脆在路边摊坐下,边看边与人谈论。

“真没有想到,这高丽国世族竟是如此地祸国害民,大量侵占土地、吸附人口便罢了,还不向高丽王廷缴税。”

“高丽王廷也是没用,从世族那里收不到税,便给普通百姓加税,如今高丽国内已是水深火热、民不聊生了。”

“这世族还筑城为宅,其实就是坞堡,不是跟咱们历史上的南北朝差不多吗?”

“谁说不是呢。”

“高丽世族是舒服,却苦了高丽百姓呐。”

“看着刊物上的介绍,日国好地方倒真是不少,有火山、雪景,还有温泉——这上面说,泡温泉对人体颇有益处,若有机会,我倒想去看看。”

“听说日国如今分为三国,相互征战不休,还连年饥荒,可不是好去处。”

“怕什么?咱们是大明人,不管是去高丽还是日国,哪个敢为难咱们?”

“哈哈,老兄说的也是。”

“···”

刘宽带着随从,走过长街,听到不少类似的谈论声,嘴角不禁挂上了笑容。

《海外风物》不仅仅是为了给大明人开拓眼界、了解世界的,也略有些许政治宣传的作用。

比如在介绍高丽、日国的几期刊物中,就会侧面讲述高丽、日国民众生活得多么水深火热,世家贵族又是多么的祸国害民。

这样一来,待将来大明吞下高丽、日国,便会有不少人觉得这么做是正义的,帮助了高丽、日国的广大平民。

事实其实也与此相差不大。

高丽人以后会成为大明的少族,但亦会得到较为公正的对待。

日国女子嫁与大明将士、男子,绝大部分也都能过上比原来更好的日子。

便是日国男子,大多数被送去南洋,只要听话、肯干,也能在南洋娶上土人女子,过上不错的日子,甚至有机会为大明建功立业,挣一个更好的未来。

刘宽来到天工院,在职房处理了一个多小时的公务,宫里便来了一位小宦官,却是老朱又召他入宫议事。

刘宽也没问小宦官什么事,对留在天工院的属官嘱咐一番,便进宫去了。

到了奉先殿,见朱标也在,他便先后向两人行礼。

礼毕。

老朱开门见山地道:“刘宽,咱通过锦衣卫搜集的情报得知,自你那《海外风物》发行数月以来,京师等该刊物售卖众多的地方,百姓对海外之事的看法改变不少。”

“比如说,之前朝廷设立吕宋都司,又将设立海龙都司,朝中虽无人敢提什么异议,可咱却知道民间有不少非议,说南洋乃瘴气密布的蛮荒之地,在那里设立都司纯粹是劳民伤财之举。”

“不过,自《海外风物》前三期介绍了南洋诸国、诸岛的各种宝地及特产后,民间这种非议便少了很多。”

“甚至有些个大胆的商贾、乐于冒险的年轻士子,主动前往南洋做生意或是游历。”

“如今看来,你这刊物对朝廷政策的宣传,甚至要比那说书的、唱曲的还要管用啊。”

刘宽听了谦逊一笑,道:“陛下谬赞了,刊物只是在读书人中影响略大些而已,对广大普通百姓而言,还是说书的、唱曲的等更通俗的宣传方式更为有效果。”

“对读书人的影响很重要啊。”老朱如此感慨了句,便话语一转,问:“刘宽,你觉得朝廷办一份类似《海外风物》的刊物,专门针对读书人群体,用以宣传朝廷政策,如何?”

听了这话,刘宽先是惊讶,没想到朱元璋竟自己想到出“官方报刊”。

随即又觉得老朱洞悉报刊的重要理所当然。

大明承宋元之制,本就有邸报,专门下发给朝廷各衙门,用以告知各衙门官吏朝廷的种种政策,或是通报对某些典型官吏的奖惩。

而今朱元璋见识了《海外风物》的宣传作用,自然想到将朝廷邸报的宣传作用再扩大些,笼罩大明读书人群体。

回过神后,刘宽便点头道:“此事自是可以。”

朱元璋见刘宽并没有找理由阻拦,微笑点头,又问:“那你对朝廷要办的这份刊物有何建议?你好好说说,咱让标儿都记下来。”

其实在《自然科学》刊物发行后的这几年中,民间已经有了不少模仿的刊物,当然主题各不相同,也没有什么规范。

虽然不少刊物发行量很小,影响也很小,却正在慢慢地发展壮大。

若是大明朝廷不管这些刊物,随着大明造纸及印刷工艺进一步提升,报刊行业肯定会变得一片混乱,进而造成不良影响。

所以,即便朱元璋没想起办一份“官方报刊”,刘宽也会找个机会提醒朱元璋规范报刊行业。

到那时,朱元璋必然也能注意到报刊在宣传方面的重要性。

念及此处,刘宽觉得还是用心给“官方报刊”的创建提几条建议。

第一更。

真的很无奈,本来就感冒中,还被家里逼着相亲,耽误更新,,,对面的一点不靠谱,相毛啊。

今天又是少写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