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372章 大势煌煌,谍影阳谋【求追订】

嘶——

听了朱标的回答,葛三七及其身后的村民都惊得吸了口凉气。

“亩产千斤?”回过神后,葛三七反而更加怀疑了,“怎么可能?这世上怎么会有亩产千斤的庄稼?公子莫要骗我。”

朱标道,“是真是假,回头老丈去跟那里的老农交流一番就知道。”

葛三七依旧摇头,“太离谱了——万一你们跟那些人合起伙来骗我们呢?”

知县见此忍不住了,很想报朱标的身份,可没有朱标的准许他又不敢。

刘宽也忍不住了,上前道:“葛老丈,你觉得亩产千斤的事离谱,担心受骗,咱们能理解。”

“可是你想过没有,朝廷、官府为什么要骗你们?如果红薯亩产连三百斤不到,或者说干脆颗粒无收,不仅你们少了一季收获,朝廷也收不到赋税。”

“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葛三七皱着花白的眉头思考起来,沉吟着道:“这位公子说的确有些道理,但亩产千斤,这怎么可能嘛?”

这时后面的村民中挤出了个年轻人,拉住葛三七低声道:“二大爷,这人说的没错,官府骗我们没好处——所以这事儿大概是真的。”

“再说了,这是朝廷派下来的任务,万一咱们硬顶着不做,惹怒了朝廷,像山外那几个村的地主老爷一样被送到北边冰天雪地里去充军咋办?”

葛三七听完害怕了。

他叹道:“葛家屲几百年没跟官府对着干过,却不知吃了多少亏,冤死了多少人···这回我们也不对着干,但愿不会再吃亏、死人了吧。”

听见这话,朱标、刘宽都不禁一时沉默。

随即刘宽便道,“葛老丈放心,只要你们按农官教授的好好种这红薯,绝对吃不了亏。”

朱标则道,“葛老丈,若你们种红薯收成比往年种其他庄稼少,差多少我补多少。”

葛老丈瞪大眼睛道,“这位老爷说的可是真的?”

“自是真的。”

“好,我们葛家屲就信这位老爷一回!”

离开葛家屲后,朱标又带着刘宽去另一处村庄视察民情。

路上,他感慨着道:“没想到这红薯亩产太多,朝廷给的政策太好,竟导致百姓不敢相信。”

刘宽笑道,“宋、元两朝对底层百姓本就不好,尤其是元朝,咱大明前些年虽多有实施惠民政策,却也没对百姓这么好过,百姓一时难以相信很正常。”

朱标点了点头,又道:“我可以向葛家屲的村民许诺,却不能去所有推广种植红薯、玉米的村庄许诺——此事看来到底还是要靠朝廷的威严强行实施。”

“我现在就担心,有些地方官吏实施起来太过强硬,甚至借机占百姓的便宜,激起百姓反抗,将好事变成了坏事。”

刘宽道,“直隶毕竟是天子脚下,陛下威严深重,官吏应该没几个敢乱来的。”

“其此番只是让百姓种植新作物,并不会逼得他们活不下去,应该不至于激起民变。”

“但愿吧。”

其实刘宽还有话没说。

他估摸在老朱眼中,就算激起一些民变也是值得的——红薯、玉米、土豆等美洲作物的推广,是大明这这些年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大势煌煌,任何阻挡的人,不论其本心如何,都将被碾压、踏平。

···

···

在大明于直隶、河南、山东、河北、辽宁五省推广种植新作物之时,东北边的高丽国内却是波云诡谲、暗流涌动。

历史上,此时北元未灭,高丽以新兴权臣崔莹为首的一派,曾想在这一年(洪武二十一年)出兵北上,攻打辽东。

李成桂反对无果,路上便让军中发生各种变故,然后在半途中说服主将曹敏休回军。

大军回到开京后,李成桂借着掌握军权之便,以及多年的苦心经营,先是流放了权臣崔莹,随后又和曹敏休一起废了高丽王王禑,由此开始了易姓谋逆、改朝换代之路。

在这一时空,不仅高丽前主子北元被大明早早灭掉,大明水师更是纵横渤海、黄海、北洋,有意无意地从海洋上封锁了高丽国。

虽然高丽没跟明军交过手,却也从一些渠道了解到了如今明军的部分战力。

只论这部分战力,便让高丽君臣胆战心惊,自认为绝对打不过。

如此一来,哪怕是像崔莹这样亲近蒙元、对大明有敌意的权臣武将,也不敢提什么攻打辽东,甚至不敢露出对大明的敌意。

虽然李成桂、曹敏休没有了原历史上那种率领大军的机会,可他们在高丽的权位却在各自谋划、经营下攀升到了同样的高位。

李氏家城。

高丽大族筑城为宅,李成桂如今成为高丽排名前三的权臣,李氏家城自然建设得颇不错,俨然一座战争堡垒。

城内,李氏嫡系所居住的大宅中,已官至三重大匡、判三司事、兼典农寺事、上护军、完山府院君的李成桂,正在书房会见一个神秘人。

此人明明作高丽商贾打扮,可此时坐在李成桂对面不仅不卑不亢,甚至气势上还隐隐压过李成桂一头。

“李院君,上国对王禑不满已久,势必要废了他。你虽然是上面选中执行此事的第一人选,却并非唯一的那个。”

“若你不愿动手,那么我们便会支持别人,比如说崔莹,又比如说曹敏休,相信总有人会愿意做此事。”

“要是凑巧那人是你的敌人,只怕会借机将你一并扫除,甚至将整个李氏拔起。到那时,你再后悔可就晚了。”

李成桂紧盯着对面这人,道:“据我所知,上国不怎么干涉藩属政务,更不会也不该行此阴谋手段,叫我如何相信你所言是出自大明皇帝授意?”

神秘人老神在在地道:“你说的很对,所以你可以选择不相信我的话,甚至当做没见过我。”

李成桂闻言很想将这人抓起来,严刑拷问,但他不敢。

沉思好一会儿后,他还是面沉如水地道:“此事我会慎重考虑的,阁下请离开吧。”

神秘人起身,用懒洋洋地语气道:“三日之后,你若无答复,就不要怪我们找别人了。”

李成桂在书房枯坐了一刻多钟,才敲响玉磬,叫来仆从,吩咐道:“叫郑先生过来。”

仆从应了,默默退下去。

不多时,一个儒士打扮的中年男子便走了进来。

“院君。”

来人向李成桂行礼后,便在其示意下安坐。

此人名叫郑道传,因成为高丽新兴士大夫的代表人物与守旧世家大族对立,遭到政治倾轧而流放。

他由此性情大变,后投靠了李成桂,欲辅佐李成桂成改朝换代,成就王业。

郑道传不仅精通儒家性理之学,更富有机谋、胸怀韬略,因此入幕后很得李成桂信重。

李成桂如今遇到这般大的事,自是要与其商议。

他先将与神秘人数次“交流”的绝大部分经过交代了,随后便问:“先生对此事怎么看?”

郑道传听完眉头已经锁成一团,几息叹道:“那些人行事鬼祟,可用的却是阳谋,难解呀。”

李成桂:“为何如此说?”

郑道传:“道理很简单,明国势大,他支持谁,谁就能取王氏而代之,是不争的事实。”

“就算我们知道明国别有用心,也不敢不抓住这次机会——就如那人所讲,院君不做,别人未必不做。那时,院君也许比做了更惨。”

李成桂沉思了会儿,又问:“先生可能看出明国暗中策划此事具体有何用心?”

郑道传捏着手指盘算,道:“一则,应该是王氏有事胡元之实,且在明国建立后,还曾在元、明之间左右摇摆,甚至曾让明使死得不明不白。”

“如今明国国势如日中天,四海莫敢不服,明国君臣记仇,想要断了王氏的社稷传承倒也正常。”

“二则,只怕是明国对我们高丽国土有所图谋啊。”

李成桂在原历史上能成为李氏朝鲜开国之君,政治方面悟性还是很不错的。

他闻言神色更加凝重,“难不成明国想如汉唐一般,在半岛设立郡县进行统治?”

郑道传直接回答,而是反问:“汉唐曾做到的,明国若不做到,院君若是那位洪武皇帝,会甘心吗?”

李成桂设身处地地想了想,苦笑摇头,“自是不会。”

“那就对了。”

随后书房内一阵沉默,气氛有些压抑。

又过了半刻钟,李成桂才道:“我李氏可有活路?”

郑道传摇头,“属下说不好,只能说,若院君甘做明国棋子,可主动争取一线生机;若院君不愿做棋子,那李氏便只能听从老天安排,看敌人是否会怜悯了。”

李成桂紧握住双拳好一阵才松开来,旋即声音低沉地道:“我李成桂从不将生死交托于他人!”

第二更。

晚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