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364章 老朱、朱标三观碎了一地【新年好,拜年啦!】

朱元璋心里一番羡慕后,接着问:“后世研究生、大学生既如你说的这么多,肯定会有一部分在毕业后无事可做吧?对此后世朝廷又是如何安排的?”

刘宽微笑了下,道:“回陛下,在后世研究生还好些,虽然多,但社会上对研究生的需求也大,找工作还是比较好找的。”

“当然,也因此后世大学生考研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很多人甚至认为读完研,才算完成了大学教育。”

“至于大学生,相对而言,想找到合适的工作就比较困难了。”

“以微臣来大明的那一年为例,记得当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大概接近1200万。”

“而统计出来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只有55%,也即是说,有接近一半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找到或是不想找工作。”

朱标问:“何谓应届大学毕业生?”

“就是当年毕业的大学生。”

听这回答,朱元璋又不禁跟朱标对视了眼。

一年就毕业了1200万大学生?

这可是相当于大明如今六分之一的人口啊!

而听刘宽的意思,里面竟然有近一半的人没工作,那就是近600万。

这样的情况若连续几年,乃至十年,后世朝廷压力得多大?

‘要是能从这些没工作的大学生中挑个十万八万的给咱打工就好了。’

朱元璋心中再次冒出了古怪的念头。

随即他便问道:“那后世朝廷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刘宽道,“后世朝廷未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事实上,当时世界上不少兴办教育的发达国家都没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只能尽力缓解。”

“比如说,鼓励大学生降低择业要求,不要都在大城市找工作,可以到二三线城市去,或者回去建设家乡。”

“又比如,鼓励大学生创业——若是创业成功,不仅能解决其自身就业问题,还能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

“再比如,让他们灵活就业——也即是做一些虽然称不上正式工作,但也可能赚钱养家,甚至富裕起来的工作。”

“还有就是鼓励有能力的人到国外闯荡,争取国外的工作机会,等等。”

“另外,后世朝廷也一直在尽力为社会增加适合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嗯,微臣所知的大概就这些了。”

朱元璋听得微微点头,随即便对朱标道:“标儿,这些你可都记住了?”

朱标道:“儿臣记住了。”

“记住就好——咱大明肯定不能像那满清那般短视,为了方便统治,就故意不好好搞教育,甚至愚昧百姓。”

“如此也就是能得两百多年江山而已,难再长久。而今咱大明既有大气运在,怎么也得将国祚延续到五百年往后。”

“所以,咱大明肯定是要兴办教育的——也许将来也会如后世般面临人才过剩的局面,那时刘宽刚才说的几条应对办法就很宝贵了。”

听到老朱这一番话,刘宽不禁暗自琢磨:这老朱确实是进步不小啊,眼界、胸襟都打开了——若是历史上的老朱,多半是说不出这番话的。

朱元璋嘱咐完朱标,便示意,“刘宽,你继续讲。”

“是。”刘宽此时也谈兴正浓,当即接着之前的话语道,“微臣就拿后世解决人才过剩的第一条办法举个例子吧。”

“在微臣来大明前时,二十多年前金贵的大学生已经遍布各行各业,有到农村去当新农民种田地的,有养猪、杀猪、卖猪肉的,还有落魄到工厂流水线上打螺丝的···”

“等等,”却是朱标忍不住了,“妹婿,何谓打螺丝?”

“额,就是一种工作没多少技术含量的工人,却需要人每日待在一个岗位上重复一套简单的动作超十个小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虽然刘宽描述的简单,可朱标想象了下那种日子,还是不由打了个寒颤。

刘宽则继续之前的话,“还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直接选择黄袍加身,成为快递小哥;也有抛下脸面,选择去捡破烂、收废品的;还有选择当厨子、店小二的。”

“总之,为了生活,为了赚钱养家,很多拥有学士学历的年轻人都放弃幻想,直面现实,下沉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中。”

老朱、朱标父子俩不知今日是第几次对视,又是第几次在对方眼中看到惊讶的表情。

随即老朱便问:“黄袍加身的快递小哥是何意?”

刘宽意识到自己一时说吐噜嘴,便解释道:“就是后世民间的驿卒,因其中最大一个快递公司让送快递的员工都穿上容易辨认黄色制服,故网络上将成为该公司快递员戏称为‘黄袍加身’。”

老朱听得眼角直抽抽。

黄袍加身,曾经多么禁忌的词汇啊,尤其是在宋朝。

可听了刘宽这番话,他顿时有点无法直视这个词了。

刘宽又道,“对了,微臣这里恰好有一部以该公司快递员为主角的电影,回头有机会,陛下和太子殿下可以看看。”

朱元璋点头,回想刘宽前面那番话,又忍不住道:“你说后世大学毕业生选择去种地,乃至流水线上当工人,咱都能理解,毕竟农民一直为历朝历代所重视,工人也似乎很受后世重视。”

“可你说还有大学生去杀猪卖猪肉、捡破烂、当厨子乃至店小二,可是真的?苦读十八年,最后竟沦为屠夫、厨子、店小二乃至拾荒者,他们真能接受?”

刘宽道,“对有些人来讲,确实难以接受,可微臣不是说了么,一切都是为了生活。”

“另外,屠夫、厨子、收废品其实都赚得不少,在后世还不是寻常大学生能玩得转的呢。”

反复确认此事后,朱元璋、朱标只觉得三观碎了一地。

那些可都是苦读十八年,在大明被视作有救时救国之能的大才啊,竟然甘心去做屠夫、厨子和收破烂的!

这···这叫大明那些自命清高的读书人知道了,不得目瞪狗呆?痛不欲生?

回过神后,朱元璋努力不去想后世“研究生满地走,大学生不如狗”的事,而是略一沉思后便道:“这后世学校教育能培养出如此多的人才,确实有独到之处。”

“刘宽,你既有心为咱大明建立第一所大学,不如直接着手帮咱革新官学体系,建立类似后世的学校体系。如何?”

第二更。

过大年的,少更点。

外面已经放炮准备迎接农历新年了。

作者君在这里,提前祝读者朋友们蛇年大吉,福运绵延,心想事成!

一起加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