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三百九十六节 铁案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三百九十六节 铁案

作者:狂人阿Q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3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诛除国贼,何谈谋反?尔等身居高位不思为国尽忠,却一心卖国求荣,尔等才是反贼!”

两个秀才大义凛然的责骂杨潮和身边的郑鸿逵等辈。

郑鸿逵等人虽然被骂,但是却好像明白了什么。

“杨都督,这群秀才怕是误会了吧。”

谋反,这必须是谋反!

不是谋反之罪,怎么能把一万个秀才都充军,所以这不是误会。

杨潮坚定道:“他们手里拿着兵器,擅闯皇宫,喝骂我等,这岂是误会?”

“国贼,吾与汝不共戴天!”

这时候突然两个秀才爆种了,拎着短棍子就冲了上来,但是他们的水平,直接就被亲兵一脚撂倒,马上被抓了起来。

杨潮大怒:“抓,都给本督抓起来,好好审审,是谁主使他们的?”

这时候亲兵才开始动手,包围秀才的士兵们也动手,不过不是动手杀人,而是冲进去,见人就打,勒令他们跪地。

三下五除二,一刻钟时间,所有秀才就被擒拿住了。

闯进皇宫的一共是一千个秀才,人人手里都拿着长短棍棒。

是谁给他们的胆子,他们又为什么要来皇宫。

被抓住的其中一人最清楚不过。

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最恨杨潮的侯公子。

冒辟疆做通了黄凤府的工作,黄凤府告诉他们,今天杨潮会在紫禁城跟清廷派来的使者谈判,商议卖国的事情。

谈判的内容黄凤府都告诉了他们,清廷允诺杨潮裂土封疆,封杨潮为淮王,将两淮地区封给杨潮,而杨潮会把南京献给清廷。

卖国绝对的卖国,这种事情,自诩忠直的四公子怎么能接受。

但是他们也不可能轻易相信黄凤府,毕竟天下武将中就数杨潮跟清军打的最多。打的最恨,杀的清军没有十万也有八万了,各种传言中甚至早就超过了百万,虽然这数字太过离谱。但足以证明杨潮跟清廷仇深似海,别人都可能投降清廷,杨潮怎么敢投降清廷呢。

但是黄凤府有铁证,那就是这三个月以来,清军攻打湖广、攻打江西、攻打四川。四处都在打仗,可是偏偏不打南直隶,不打杨潮。

如此一想,四公子有些相信了,同时他们也相信黄凤府的人品,因为黄凤府就连现在跟四公子合作,都再三苦求四公子最后留杨潮一条性命,这么有情有义的人,怎么不可信?

于是他们相信了黄凤府,而且采纳了黄凤府给他们的建议。那就是带人冲进皇宫,当场拿下杨潮和清廷使者,按照黄凤府的分析,只要让杨潮秘密沟通清廷,并且试图把南京献给清廷一事大白天下,杨潮的名气也就臭了,南畿军民肯定就舍弃杨潮,转而支持朝廷。

四公子就可以迎奉天子还朝,然后飞黄腾达了。

但是四公子还是不敢,因为傻子都知道。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秀才,是不可能攻进杨潮重兵把守的皇宫的。

但是黄凤府还有后手,他告诉四公子,守卫皇宫的士兵。是他的心腹。作为杨潮的第一幕僚,手里有几个心腹,这太正常不过了,所以四公子也没有理由怀疑。

最后让他顾虑的就是,黄凤府的心腹到底可靠不可靠,当他们的人悄悄被守将带进宫转了一圈后。他们也就信了。

接着就是行动,他们采用自愿原则,挑出了一千个不怕死的秀才,然后带着进宫。

非常顺利,元武门的守军看到他们到来,立刻就撤防,让他们进了紫禁城,接着是北安门的守军也是如此,这让带队的侯方域感觉十拿九稳,只要这些当兵的不管是,他们一千人足够在会场拿下杨潮了。

侯方域甚至已经开始做着直接除掉杨潮的打算了,虽说他们答应了有情有义的黄凤府,要留杨潮一条性命,但是成大事者有所牺牲也不可避免吗。

可是当侯方域刚一进入北安门,情况立刻就发生了变故,从东西宫两侧都冲出了士兵,在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前,就把他们包围了起来,然后士兵们就高喊起来“秀才谋反了”。

此时侯方域才猛然惊醒,他们上当了。

但是悔之晚矣,回想一下,所有的事情到处都是破绽,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他们就紧紧抓住那一线合理,岂不知,连法律都讲求孤证不立的说法,他们就顺着那一条合理线推演,却忽视了更多的不合理情况。

还能说什么呢,利令智昏啊,好处实在太大了,只要拿下杨潮,不仅一下子反叛,将这些年杨潮欺压他们的恶气统统出尽,而且还能一步登天,立下大功,直入朝堂,一了他们多年对权力的渴望。

所以四公子就这样一步一步被拙劣的阴谋牵扯了进去,就好像街头骗局明明那么简单,却一次又一次有人上当一样,都是贪婪蒙蔽了人的双眼。

现在侯方域惊醒过来了,可是已经晚了,他恨,但是他更怕,恐惧瞬间就淹没了他的心智,他是高官子弟,普通的罪治不了他,但是谋反这种罪,天都救不了他。

此时侯方域完全吓坏了,他躲在人群中,跟其他秀才一样乖乖的跪在地上,而且头低的比别人更厉害,生怕被人认出来。

“杨都督,这一定是有什么误会,秀才怎么会平白拿着棍子闯皇宫呢。”

“而且就拿根棍子,怕是这些书生胡闹罢了。”

“咱家看,书生们是孟浪了下,稍加惩治即可。”

无论是浙江的王雄还是郑鸿逵甚至连太监都一副大事化小的样子。

尽量淡化秀才是带着并且擅闯皇宫的意义。

杨潮早就知道,其他势力巴不得看到豪族们跟杨潮斗呢,而秀才就是豪族手里的刀,他们才不想看到这把刀这么轻易折断了。

于是杨潮也点了点头,似乎被他们说动了。

可是这时候突然身后几处地方都冒起浓烟,接着就看到火光。

很快有士兵来报:“大都督,秀才在西华门里的太社稷放火,秀才在东华门里的太庙放火!”

放火烧皇宫,这意义就太大了,已经抹不去了。

但是郑鸿逵们还是在坚持。

“我看。事有蹊跷啊,秀才们莫非是被人蒙蔽。”

“有可能,许是被奸人利用了。”

“咱家觉得定是如此,八成啊。是建奴的细作。”

这群人还在给秀才洗地,不过他们认为有幕后主使,这就够了,这正是杨潮想要的。

用一个擅闯皇宫是打不死秀才的,一个两个还好说。可是一万个秀才就不好说了。

所以他们提出有幕后主使,最后拎出几个做替罪羊,也就算了。

杨潮正好顺水推舟,后面的才是给这些人准备的。

“统统抓起来,好好审审!”

杨潮立刻下令。

审讯很容易,也很透明,很快就有几个秀才招了。

他们大义凛然的表示,他们就是要打倒杨潮,但是打到杨潮后他们打算迎立定王朱慈炯登基为帝。

朱慈炯现在依然住在杨潮家里,他是自己不愿意做皇帝的。可是绝大多数读书人都不这么看,他们更相信是杨潮压迫定王,不让朱慈炯当皇帝,是杨潮想要大权独揽,想要谋朝篡位。

虽然钱谦益等大员是知道实情的,但是普通人偏偏喜欢相信这些阴谋论的东西。

于是打倒杨潮,迎立崇祯皇帝的三皇子,定王朱慈炯登基,就是一个很合理的动机。

这动机合理到在二立社内部市场都很大,尽管四公子倾向于迎立福建的隆武皇帝还朝。可是止不住秀才们依然有希望朱慈炯登基的声音。

所以一审,就有几个秀才,根本不惧死亡,大义凛然的说了出来。而且摆出一副要从容就义的架势来。

这几个秀才真的不怕死吗,那倒不是,他们之所以敢这样说,是因为他们是杨潮的人。

以杨潮的权势要收服几个秀才还不容易,其实黄凤府在苏州,虽然遇到了绝大多数豪族的对抗。但也不是没有投诚的,有十多家都悄悄向他投靠。

黄凤府接受了这几家的投诚,然后让这些人跟其他家族一样,派出家中有功名的秀才,响应二立社四公子来南京闹事。

不但这几个‘老实’交代的是杨潮的人,就连在皇宫拿棍子袭击杨潮的人,同样也是杨潮的人,不然就凭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拎两根棍子就敢打杨潮这样的武将?

虽然正大光明的审讯中不是每个人都那么说的,不是每个人都要迎立朱慈炯,但是只要有一个声音就够了,而且杨潮安排的还不止一个,而是一大批。

至于别人信不信不要紧,只要在福建的皇帝信,就够了。

而皇帝会不会信?

他必须信,他不敢不信!

书生们有迎立朱慈炯的声音,那么这置他朱慈焕于何地?

在皇权争斗中,一个微小的声音就足够了,而对于皇帝而言,要搞他的权力,那就是谋反。

杨潮没有直接用武力镇压秀才,因为那样天下文人势必反对,舆论肯定要讨伐杨潮,虽然没有实际的伤害,可是副作用太大了,没有一个好名声,就得不到别人真心实意的配合,将来杨潮的大军到哪里都会被质疑,那可不好。

杨潮更愿意自己的军队打到哪里都被当成解放者,而不是仇寇和反贼。

所以杨潮既不用武力,甚至不用自己出面,只让秀才们承认他们有立新君的打算,小皇帝第一个就要跳出来,定这些秀才谋反了。

那就不干杨潮的事情了,相反杨潮还要唱个红脸,给秀才们求求情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