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三百九十七节 打一棒子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三百九十七节 打一棒子

作者:狂人阿Q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3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果然审出了几个要迎立朱慈炯的秀才后,皇帝派来的太监就第一个站起来大声斥责谋反了。

虽然不是每一个书生都说要迎立新君,也有的被打的受不过老实交代的,但是他们说迎立朱慈焕的说法,太监根本就不信。

在皇权争斗中,往往都是宁可信其有,往往都是要往最坏处考虑的。

接着审讯,这些书生幕后是二立社,而更后面则是江南的豪族。

这更让太监坐立不安了,这说明江南豪族是打算支持朱慈炯登基的。

这说明江南豪族不支持当今天子,这还不是谋反这是什么。

于是一夜审讯后,再太监的压力下,杨潮就不得不调兵将南京戒严,所有城门封闭,将所有在外面聚集的秀才抓捕,无论是一直没有参与进攻皇宫,只是在夫子庙门口读书的,还是根本受不了辛苦,躲在一个青楼中作乐的,统统抓了起来。

一万来个秀才,统统谋反,统统杀头?

这牵扯也太大了,代表皇权的太监倒是希望让杨潮出面,鲁莽的将这些人全都杀了。

但是杨潮不是傻子,这些都是江南的秀才,都是自己地盘上的精英。

他们背后站着的都是江南的豪族,让自己杀了秀才,把那些豪族得罪个干净,然后定一个谋反,那么豪族们不想反都不行了。

至于王雄,身为读书人,身为缙绅阶层,自然是要为这些书生求情的。

而王雄此时代表的是浙江,准确的说是浙江实力最强的巡抚一派,因此让太监暗暗记在了心中。

至于郑鸿逵则非常超然,根本不在乎这些太监的死活。

最后王雄的坚持下,杨潮派快马向朝廷汇报,请示朝廷定夺。

朱慈焕的动作很快,一来一回不到十天。他派的人就到了,刑部尚书亲自出面,加上礼部尚书,锦衣卫三司会审。

审判中。杨潮等人虽然插不上话,但是还是可以陪坐旁听的。

主审的刑部尚书周应期是浙江永嘉县人,是大明正统年状元周旋的第六代孙,这身份一看又是一个豪族,因此心里是倾向于秀才的。因此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礼部尚书黄锦是杨潮的熟人了,隆武登基之后,他被邀请复起又做了礼部尚书,黄锦此人还是比较正直的,审讯中他非常愤怒,怒斥一个个书生胡闹,但不坚持真定一个谋反罪,定了谋反罪可就要杀头的,这是没转圜余地的。

唯有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态度很强硬,那就是谋反证据确凿。必须定一个谋反,将这些秀才统统杀头。

马吉翔是顺天府大兴县人,也就是北京人,武进士出身,但是善于溜须拍马,隆武登基后,第一因为是老乡,第二他是武进士此前一直在广东做都指挥使,投靠隆武后就做了锦衣卫都指挥使,组建了一群乌合之众护卫隆武皇帝。

先让马吉翔才是朱慈焕的亲信。他是坚决要将这些试图推举朱慈炯的人弄死的,这一点上皇帝绝不妥协。

三方争吵不休,秀才们战战兢兢,而他们背后的家族势力也有一种天要塌下来的感觉。豪族们可不愿意束手就擒,开始了各种自救的措施,有相互联合豢养家丁自卫的,有挥舞银子四处求告的。

这时候杨潮觉得实际成熟了,站了出来,他既不表示支持周应期不追究此事。也不赞成黄锦的打一顿板子给个教训就放了的建议,同样不支持马吉翔的所谓除恶务尽的要求。

“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些秀才相公,谋反倒不至于,但是手持兵器,擅闯皇宫,却不能不罚,本督以为,这些秀才,该统统充军!”

杨潮也不支持杀人,但是也是重罚,充军算得上仅次于死刑的重罪了,因此马吉翔也就同意了,黄锦权衡之下,也同意了下来,只剩一个周应期虽然不忍心,但也无可奈何。

与此同时,在苏州,黄凤府不收豪族的礼物,但是只要哪一家豪族的土地清丈完,他就会给豪族一个保证,表示愿意出面证明这家豪族是清白的,绝对跟谋反这种事扯不上关系。

顿时江南豪族似乎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样,扑向了杨潮第一幕僚黄凤府,黄凤府在苏州清丈土地的速度一下子就加快了。

在这种情况下,豪族们积极配合,甚至为了先清丈谁家的田亩还发生了不愉快。

只用了二十天,延宕了大半年的清丈工作就完成了,整个苏州府丈量出田亩共计十二万顷,当真是让人不敢相信,一顷是一百亩,整个苏州府就有一千多亩田地。

当然此时的苏州跟后世的苏州不一样,此时的苏州府可是一个大府,包括后世的常熟、嘉定和上海吴淞江(苏州河)以北地方。

其实张居正改革的时候,敲定的苏州府田亩就是十万顷左右,杨潮其实只比张居正多榨出两成藏匿的土地而已。

但是杨潮也很满足了,因为张居正死后,一条鞭法又给废除了,豪族继续拿起了以前的账册来忽悠官府,崇祯年间苏州纳税田亩就没超过六万顷过。

当年张居正行一条鞭法的时候,统计天下田亩数字,明朝初期可以纳入田赋的土地八百多万顷,到万历年间已剩下不足四百万顷,经过两百多年人口增长,土地开发,交税的土地反而少了一半,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苏州也是如此,张居正其实不过是恢复了苏州明初纳税的额度而已,之后两百年开发的土地,并没有敲出来,这次被杨潮榨出两成,显然豪族们也算是出了一把血。

当然他们肯定还有藏匿的土地,但是杨潮知道一时半会是弄不清楚的,治大国如烹小鲜,得一步一步来。

苏州豪族如此配合,杨潮也很满意,知道他们是在谋反罪的压力之下,才不得不如此,在造反对抗官府和配合杨潮多缴税之间。豪族们知道该怎么选择。

清丈完苏州的土地之后,黄凤府立刻就赶赴松江府,用了一个月时间清丈出了六万顷田亩,同样比他们之前名册上的三万亩多了一倍。

这些豪族能量巨大。明初时候朱元璋丈量的八百多万顷田亩,硬是让他们用各种方式变成了四百多万顷,方式无非是谎称水灾、荒田,老实说这些豪族的土地,即便是被大水淹了他们也有能力重新开垦出来。

真正因为灾荒而废弃田亩的。是小地主和自耕农,这些人的土地才是真的抛荒,但是离奇的是这些真正让田亩荒弃了得百姓,反而没有能力沟通官府更改鱼鳞册,更离奇的是,很多人不得不把自家的废弃荒田卖给豪族后,鱼鳞册上依然是他们的名字,他们到处打工,依然却好缴纳田赋。

这就是大明朝的弊政,拥有据大多数土地的豪族、权贵、藩王和世家。通过隐匿、免税和拖欠等等方法,想尽办法躲避交税,而无地的佃农、自耕农、小地主甚至破产农民反而要缴纳田赋,所以造反就成了唯一的出路,西北的百姓不说了,就是江南都有些苗头。

所以老百姓有三恨,一恨官,二恨王,三恨豪族,所以李自成攻破某地。一定会杀官,杀藩王,杀地主豪族。

但是这些来自底层的百姓真的对吗,也不尽然。其实这些豪族,如果不带感**彩看,他们是在一个社会系统竞争中脱颖而出者,他们是精英,明初时候,哪里有这么多的豪族。还不都是老百姓,他们通过更优秀的经营,通过培养子弟读书科举,一步一步爬到了顶层,成了一个豪族。

通过暴力手段,杀光他们,瓜分他们的财富,然后社会重新竞争,然后又一次杀豪族,吃大户,这样真的好吗,中国这样走了几千年,走到了十九世纪,迎来的是无尽的羞辱。

杨潮有横穿历史的世界观,自然不会像一个小百姓那样仇视豪族,他打击豪族,不过是在调整,是因为豪族通过竞争得到巨大的优势后,开始用这样的优势做一些不合适的事情,比如偷税漏税,这让后来的贫民失去了一个竞争的机会,就好像后世的法律并不禁止垄断,但禁止垄断企业通过垄断权力来打击竞争对手,获取不合适的优势。

显然现在的豪族就扮演了垄断企业的角色,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扼杀了其他阶层向上的希望和机会。

所以杨潮第一步,是取消豪族的这种不公平的优势,得让豪族跟普通百姓一样的纳税,甚至要豪族承担更多的赋税。但是却不会去动豪族的财产,不杀他们的人。

尽管如此,通过将一万秀才充军,其实杨潮也狠狠打了豪族一棒子。

这些秀才,无论怎么算,都是豪族中的精英子弟,大豪族家里或许有不止一两个秀才,可是中等家族要培养出一个秀才,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这一棒子将这些豪族打的非常恨,就算不是伤筋动骨,也算断了他们许多年更进一步的希望。

要知道这些秀才中肯定会出一些举人、进士,将来会有几个做到内阁辅臣一级的大官,中小家族会借此升格成为地方豪族,而地方豪族就会从一个地方豪族,一跃而起变成一个全国性的望族。

但是现在数以万计的中等家族的希望,却被杨潮弄去充军了,要说他们不恨杨潮,那绝对是假的,现在暂时性的妥协,不知道暗中积攒着多么大的怨气,多少家族都在等着机会,给杨潮致命一击呢。

甚至杨潮相信,如果现在清军打过来,肯定会有大量的豪族帮助清军打杨潮。

政治这种东西,必须软硬兼施,所谓一手棒子一手胡萝卜,或者说打一棒子给颗甜枣。

现在棒子已经给了,给了重重的一棍子,那么就得给他们一个大大的甜枣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