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三百节 诏天下勤王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三百节 诏天下勤王

作者:狂人阿Q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3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怎么样咱家没有骗你吧。圣上说了,等杨将军胜利归来,就给你立一座军功牌坊。你在海州的事情,圣上没有忘呢。你这次去金华,咱家知道你一定不会有辱圣命,所以提前给你把牌坊立好了。”

王承恩有些狡黠的向杨潮眨眨眼说道。

确实杨潮在海州的事例值得大书特书,可是去金华确实根本没什么可写的,但是牌坊上为了力求字数相仿,竟然硬是凑到了个海州战绩差不多的字数,而且写的是跌宕起伏不输给海州血战,不知道是出自哪个才子之手,真是能吹!

“杨潮接旨!”

杨潮还没反应过来,突然王承恩严肃的喊了一声。

杨潮立刻跪在牌坊中间,俯首在地。

王承恩大声念叨:“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乃能忠勇体国,出力报效讵可泯其绩而不嘉之以宠命乎。尔南京水营副将杨潮,忠心可表,孤军北上,与虏战于海州,斩首赢万,张我大明国威,使虏不敢南顾,实有大功于国。又南下剿匪,剿灭叛贼,是有震慑南邦之奇功。兹特授尔为前军都督府左都督,加授龙虎将军!锡之敕命于戏,威振夷狄。深眷元戎之骏烈功宣华夏,用昭露布之貔熏,暂锡武弁,另加丕绩,钦哉。

王承恩念完,杨潮领旨谢恩,其实没听清楚多少,因为许多都是空话,最实际的是那个左都督和龙虎将军。

左都督意味着杨潮将武将流官当到头了,五军都督府分左右都督,这已经是顶级的武官了。

而龙虎将军是一个散官职衔,没有正式权力,只是一个荣誉象征,但是也不是那么好得的。

龙虎将军是正二品的官衔,正二品武散官初授是骠骑将军,升授为金吾将军,加授就是龙虎将军,算是正二品最高的将军,在往上就得是荣禄大夫和光禄大夫了,如果以杨潮海州那种战功,没准还会授勋成为一个勋臣。

杨潮这座将军牌坊,就是以龙虎将军的名义建立的。

杨潮领旨谢恩后,王承恩很快扶起杨潮。

“可惜咱家不能喝杨将军的庆功酒了。”

杨潮疑惑道:“怎么,王公公要走?”

王承恩面带忧色道:“那李逆作乱,僭越称帝,已经打到了山西,怕是想要进逼北京。这时候咱家想待在万岁身边。”

杨潮心里暗暗触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陪在崇祯皇帝身边的,不是他信任的王公贵族,也不是皇亲国戚,更不是自诩忠君的文臣,而是这一个太监。

突然杨潮道:“王公公,末将愿带兵护送王公公北上。”

王承恩一愣,没想到杨潮有这个提议,但是他还是挺感动的。

“杨将军有心了,只是咱家同意,怕史大人不肯定答应啊。”

史可法笑道:“难得杨将军美意,可以护送到淮安,在远本官就无权调动了。”

杨潮继续道:“末将观看塘报,李贼作乱,怕是路上不安全,有本官护送,王公公也可大胆赶路,早日回到北京不是。”

杨潮的说法有些牵强,李自成还在山西呢,跟淮安有什么关系。但是杨潮一直在找机会北上,一定要赶在李自成之前进入北京,保住北京就是保住大明朝最后一口气。虽然只能到淮安,但是也许在淮安就接到了崇祯的勤王令,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北京了,比在南京等待要节省时间的多。

王承恩对尽快回北京很在意,哪怕路上没有李贼,那还有流寇不是,有杨潮保护,他还真可能早日进京。

于是点了点头:“那杨将军就送咱家去淮安吧。”

计议已定,杨潮立刻回身来到父母身边,父母脸上的泪痕还没有干。

大明百姓对牌坊这种事实在是太看重了,皇帝给立个牌坊,真能把一个小老百姓感动的肝脑涂地,别说老百姓了,就是当官的也很吃这一套。

“爹,娘!孩儿要北上了,若是遇到李贼,怕是很长时间都回不来了。”

杨潮知道自己北上就是去找李自成麻烦的,但是却不能直接告诉父母,直说可能会遇到。

没想到父母的表现跟上次杨潮北上截然不同。

两人竟然决然的点点头:“我儿你放心去吧,皇上带我杨家隆恩深厚,好男儿正是杀敌报国之时,切不可顾念家里。”

杨家夫妇的话,让周围一众文武大员都不由触动,纷纷赞许起来,称赞的是一品诰命夫人云云。

杨潮这才发现,母亲的官服确实变了,变成了一品诰命的。

原来随着杨潮成为一品武将,母亲的诰命也成了一品,圣旨早前就已经下达了。

现在杨母也是跟史可法的母亲一样品级的一品诰命夫人了。

杨潮又走到妹妹身前:“杨月,哥走后你在家要好好听爹娘的话,不要惹娘生气,知道吗?”

杨月乖巧的点点头。

接着跟一众文武拜谢,这些人也恭喜杨潮,杨潮也道歉说没办法请大家喝酒了。

一番准备,先是去了王义和杂货铺,将王家养在南京的上百只鸽子直接带着。

方便随时传消息回南京,毕竟杨潮这次北上不可能带大军,而且大军还没有全部回来呢,一大半还滞留在镇江呢。

到时候难免要传消息回来调兵,所以有这些鸽子会节省很多时间。

下午就离开南京,从新江口坐船,有张大桅的大船护送到瓜州。

接着不停歇的北上,第二日凌晨就到了扬州,接着又赶到高邮。

第三日过船闸,第四日早晨就到了淮安。

这种速度让王承恩惊呆了,他连说难怪杨潮这么快就从金华回来了,原来手下一个个都是神行太保啊。

可惜的是在淮安也没有受到崇祯的勤王令。

杨潮不能北上否则就是惹麻烦,这是最不能惹麻烦的时候,所以杨潮留在淮安借口休整。

但是却硬派了三十个人,一个旗队北上,说是要送王承恩一直到北京城。

这让王承恩又是感激了一把。

王承恩不知道的是,这群人除了护送他之外,又带了一百只淮安养的鸽子北上。

杨潮给他们的命令是,到了北京城,就想办法留在那里,然后随时关注北京城的动向,一旦有重大消息立刻放飞信鸽传递回来,尤其是李自成如果攻打北京的消息,更是直接将所有信鸽都放飞也不为过。

而且还给他们下达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杨潮没有及时赶到北京,要他们想办法保护皇帝南下,如果不能保护皇帝,至少保护太子或者一个崇祯的皇子南下。

杨潮知道,正是因为崇祯一家都没能够逃出北京,结果江南群龙无首,推举了一个福王还难以服众,结果就是党争不断。

如果有崇祯或者他一个儿子的话,那么情况就会好很多的,毫无争议的继承权是江南尽快稳定的最好基础。

当然这个任务让一众士兵都感到匪夷所思,他们实在是想不到杨潮如何笃定李自成会打北京,而且可能攻破北京城,但命令就是命令,他们必须得执行,而且还必须保密。

杨潮带着剩下的两百多人驻扎淮安城外,杨潮本人则在城里密切活动。

因为在海州的功绩,杨潮在淮安还是很受欢迎的,尤其是各路盐商对杨潮尤为热情。

这些盐商中也有不少沾了杨潮的光,海州大捷后,他们很快就恢复了从海州运盐的生意,甚至有的借助杨潮跟海州官府和商人结交,生意比过去做的更大了。

因此杨潮待在淮安,连日来跟这些商人交往,天天宴饮,同时跟漕运总督府、淮安知府等走动频繁,主动宴请这些文官。

倒不是杨潮贪杯,而是因为他得找一个理由赖在淮安,他这次来淮安用的是护送王承恩的名义,王承恩都已经走了,他还待在这里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了,大明朝的城池对待客军一般都怀有深深的戒心,而外地军官带着军队无故驻扎在别的城池,往往会遭到朝廷猜忌的。

这次在金华,朱大典家获罪,不就是因为他儿子擅自招兵吗,那还是因为保卫金华府,大明朝的文官别的本事没有,对武将的防备可是出了名的。

好在杨潮名头大,而且名声还比较好,又是护送皇帝身边的大红人王承恩来到淮安的,所以淮安官府也得给几分面子,就默认了杨潮暂时将士兵驻扎在城外,自己在城里跟商人、官员应酬的事情,淮安的那些大官多数都以为杨潮这个武将只是贪杯和贪慕商贾们的贿赂,根本就没太放在心上,加上杨潮还给了他们一份仪金,就更没人找麻烦了。

杨潮不得不在这种事情上小心翼翼,虽说以他今时今日的势力,就是皇帝都不好动他,但是杨潮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得罪人给自己惹麻烦,因为自己要做成后面的大事,需要帮忙的地方太多了,官府的不合作显然会非常麻烦。

所以才只带了三百人,并且找各种方法留在淮安,如果带三千人,恐怕无论杨潮如何活动文官,淮安官府也早就催促杨潮回去了。

一连待了三天,到了三月十八日,总算是有几只鸽子飞到了淮安,王家在淮安的掌柜匆匆就找到杨潮,将迷信交给了杨潮。

杨潮打开一看,不是勤王诏,而是王承恩擅自发出的求援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