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二百九十九节 牌坊

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二百九十九节 牌坊

作者:狂人阿Q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6 01:3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快快出发!日夜不停,十天之内,本官要回到南京!”

跟各家豪族达成协议后,杨潮就一一派人去各家收回了那些物资和金银,立刻催促手下动身。

为了卷走这些豪族闹事的本钱,杨潮在许家足足待了近十天,已经到了三月五号了。

十天之内到达南京,那也是三月十五了,然后动身北上勤王,时间差不多了,没准自己回到南京,崇祯的勤王令已经快马到了南京城了。

这次收获极为丰厚。

许家两百万两白银,加上无数金银珠宝,其他七家各自一百万,加起来小一千万两了,这些沉甸甸的财富,不知道多少是沾着血的,杨潮拿走没有丝毫心理负担。

至于这些豪族,他们也不会因为被杨潮搜刮走了巨额财富而倒塌,因为他们最重要的财富土地,杨潮是没有动的,各家的地契都在各家的手里,有这些东西,他们就有翻身的机会。

除了金银之外,还有大量的武器装备。

六万只长枪,一万副铁甲,两万副棉甲,还有五千张弓,四千副强弩,还有腰刀、大刀等武器近万,当然最后八家也确实不是每一家藏的武器装备跟许家一样多,实在是拿不出来的,少交了一部分武器,但是要他们用巨额金钱补上,能舍得市价十倍以上的银子,确实证明他们没有多余的兵器。

所以最后并没有得到许家八倍的武器装备。

这些武器装备让杨潮觉得自己恐怕很长一段时间都不需要打造武器装备了。

但是被杨潮卷走了大量的财物的金华府官场一时间就有些尴尬,突然间大家都不知道说什么了,跟豪族合作的王雄一派官员是欲哭无泪,豪族受此打击,已经没办法按照事先说好的给他们利益了,左光先、姚孙棐一派官员发现杨潮抹去了豪族的罪责,他们就算斗争胜利了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一时间斗争的两派文官和地方豪强统统发现,他们都是输家,赢家只有一个,那就是杨潮。

但是该收尾的工作还是要做。

陈子龙带着许都回到了金华府,王雄作保说许都有意悔改,且主动投诚,要免许都一死。

但是左光先却强硬的表示,王雄的诺言不算数,坚持杀了许都,最后王雄也默认了。

对左光先来说,这些豪强跟王雄一派勾结,趁着他离任的机会,打击他的派系,幸好他及时返回镇压了许都造反,如果许都不问罪,那意味着自己的失败,而且可能牵连到自己的心腹姚孙棐,所以许都必须死。

对于王雄一派来说,许都死不死已经无所谓了,许都在金华城下战败,丢给了王雄数以万计的流民来杀,已经让他赚够了功勋,可以升官发财了。

所以夹在两派中间的许都,成了一个弃子,被文官集团和豪族集团同时抛弃了。

许家都没有为许都说任何话,做任何努力,直接将所有罪责推到许都身上,而文官集团也没追究许家的责任,许家继续做他的豪族。

倒是陈子龙被一些朋友误会,认为是他欺骗了许都,骗许都到金华送死,跟他绝交了。

所以许都是一个输家。

另外一个输家则是朱家。

这次金华府八个县府中,有七个豪族参与了许都造反,唯独金华朱家没有参与,可是事后离奇的是,金华知县徐调元竟然在许都造反的花名册中找到了朱家长子朱万华的名字。

于是文官立刻弹劾朱大典“纵子交贼”,朱家“通贼”和“贼去而兵不散”的罪名。

这几乎是扯淡,朱家这次可是彻底的站在许都的对立面,最后被办一个通贼,那名单上的名字十分可疑不说,就算是真的,事实难道还不能说明一切,朱万华组织了三千义军,为了救他的父亲而冒死包围金华城,结果最后被说是通贼。

而且文官集团率先弹劾的是朱大典纵子交贼,这显然冒头直对朱大典,而朱大典此时在哪里呢?在北京城革职候审呢,他天大的本事远隔万里指挥儿子交贼,而且是跟贼死磕方式的交贼?

很显然这又是一起针对朱大典的政治斗争,不死不休,哪怕他已经革职候审,也要置他于死地。

而且率先由王雄一派的徐调元发起,左光先确认,显而易见这是王雄集团对左光先集团的让步,毕竟这次斗争中他们输了,他们想老实的分一杯羹,就要跟左光先配合一下,打击一下东林的政敌。

所以这次朱家是另一个大输家,最后落了一个父子二人双双逮捕入狱,家产抄没的下场。

而其他各派,包括损失惨重的豪族,都分了一杯羹。

所以最大的输家,其实是这些百姓!

而后左光先一系的倪祚善从金华同知升任处州知府,姚孙棐被定了一个收复东阳有功,升到了兵部做职方司主事,不得不说作为这次争斗的急先锋,姚孙棐获得的好处最大,从一个县令竟然直接升到了中央,算是东林党对马仔的奖励吧。

另一派的王雄一系中,徐调元升任南京任职,手下游击将军蒋若来因破“贼”有功升任参将。

独立派中,招降许都的陈子龙也得到了一个南京吏部文选司主事的差事。

可是这羹从何来?

是那数十万流散的百姓,成千上万破产的中小地主和富农,他们的土地都趁乱被豪族兼并了。

甚至无数百姓都只能卖儿卖女给豪族当奴才。

当然分到最厚重那杯羹的还是杨潮,只是杨潮还在急着往南京赶。

从镇江到金华的时候,杨潮用了七天,这次回去竟然只用了五天。

因为承诺回到南京后,杨潮答应立马征召他们进入军队中,这些难民们都有认识的人在军队中,非常羡慕军队的待遇,羡慕他们可以养活一家子人,所以充满了动力,加上也想尽快的回家见亲人,所以路上日夜不息且非常主动。

三月十日到了镇江后,稍微打探了一下,发现皇帝的勤王令没有消息,杨潮立刻就往南京赶去。

冒险在江上连夜赶路,虽然天气不是很好,第二天晚上,杨潮还是赶回了新江口大营。

当然只是先头部队,后续的部队大多数还在路上。

但是在南京依然没有听到勤王令的事情,这让杨潮送了一口气,感觉到自己没有耽误。

或许崇祯皇帝的勤王令已经发出,只是没有来得及传到南京而已,即便是快马飞报,没有个把月也休想传达到南京来。

虽然没有勤王令,但是各种告急的塘报倒是有一些。

李自成果然出陕西东征了,正月初一,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立国号大顺,年号永昌,远尊北宋时西夏国始祖李继迁为太祖。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政府尚书,开科取士,减免赋税。封刘宗敏以下九人为侯,刘体纯以下七十二人为伯,其余诸将各加子、男等爵。

共有步兵四十万,马兵六十万,稍事休整,率大军渡过黄河,转掠河东,攻陷太原、忻州、代州、彰德、宁武等地。

最后的塘报先是李自成正在奔向大同,在宣府一带作战!

但是塘报中也显示了李自成大军所向披靡,几乎每隔几天就有一座城池陷落,显然不可能是攻陷的,只能是投降的。

杨潮知道,之后李自成几乎是一路受降到的北京。

杨潮必须抢时间,虽然阻挡李自成感觉有些怪异,毕竟这个人在自己接受的历史教育中,形象非常完美,但是杨潮知道那不是真的,而且就算是真的,杨潮也要阻挡他,仅凭他挡不住满清,而明朝是唯一希望上,他就必须去阻挡他。

所以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军营中读了一夜塘报后,第二日一早,一面派人去向史可法交令,报告一下金华战斗的情况,递交请功文书等,杨潮自己则立刻回家。

他要向家人告别。

可是没想到到家里后,家人十分神秘,跟杨潮说话也有些语无伦次,似乎隐瞒着什么一样。

倒是很快几辆马车就停在了杨家门前。

马车上则走下来一个个大人物。

秉笔太监王承恩。

兵部尚书史可法。

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等人。

杨潮感动莫名其妙。

倒是王承恩迫不及待的拉着杨潮往外走,说是要带杨潮看一样东西。

走出杨家大门,往南走到铁作坊街口。

杨潮道是没有注意,这里不知道什么时候立下了一座建筑,不过样子看不太清楚,因为都用红绸包裹着。

王承恩拉着杨潮,其他人也都笑意盈盈的跟着。

突然王承恩点点头,他的随从立刻就架梯子,爬上了建筑,只见他们剪开了一根根绸带,覆盖建筑的红布就落了下来。

一座牌坊!

上书四个大字:龙虎将军!

在看牌坊两侧,竟然都有一些雕刻的文字,详细的写着一个个战例,左边记述的是北上勤王血战海州的事迹,右边写着南下金华,大破许都的战绩。

而这些战绩的主人,则是杨潮自己。

突如其来看到这么个东西,杨潮自己的心也不争气的跳了两下,自己到底也是好名的。

但是回头看去,父母、妹妹,已经留下了激动的热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