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376集:调离朝堂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376集:调离朝堂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7:54 来源:小说旗

栎阳秋寒

秋意已浸透栎阳的每一寸宫墙。

卫鞅站在相府的回廊下,看着庭院里那棵老槐树落了满地枯叶。叶片在风中打着旋儿,像是他此刻纷乱的心绪。三天前,内侍捧着新君的旨意踏进门时,他就知道该来的总会来——不是罢黜,不是问罪,而是一道看似优渥的调令。

\"卫鞅变法有功,然法典草创,多有疏漏。今令其暂居商於之地,专司修订秦法,务使律令完备,传之后世。\"

旨意里的每个字都透着体面,可卫鞅摸着案上那卷墨迹未干的《垦草令》增补案,指腹下的竹简凉得刺骨。商於,那片秦国东南的山地,离栎阳千里之遥,说是让他编法典,实则是请他离开这权力中枢。

\"君上这是......\"侍立一旁的景监忍不住开口,话音里带着愤愤不平,\"变法至今,秦国粮仓溢满,武库充盈,河西之地已收归版图,若非君上......\"

\"住口。\"卫鞅打断他,声音平静得像结了冰的河面。他太了解新君嬴驷了。从太子时代就被新法惩戒的少年,眼里藏着对变法的敬畏,更藏着对自己这个\"酷吏\"的忌惮。如今孝公的灵柩刚下葬三月,朝堂上的风就变了向。那些被新法削了爵位的旧族,最近总在宫门前徘徊,甘龙那张沟壑纵横的脸,每次朝上都似笑非笑。

他早该料到的。当年割了公子虔的鼻子,劓了公孙贾的面,那些血债,嬴驷都记在心里。如今自己成了新君亲政路上最碍眼的那块石头,搬开是迟早的事。

\"收拾行装吧。\"卫鞅转身走向内室,脚步踩在枯叶上,发出细碎的声响。他的书案上堆着这些年的卷宗,最上面是当年给孝公讲\"强国之术\"的手稿,墨迹早已发暗。那时的栎阳还只是个土城,街道上满是穿着破烂麻布的庶民,如今青石铺路的集市上,连贩夫走卒都敢挺直腰杆讨价还价了。

这一切,都是他卫鞅一刀一刀刻出来的。

景监跟着进来,见他正将一卷《分户令》塞进木箱,忍不住红了眼眶:\"相邦,就这么走了?那些新法......\"

\"新法已入秦骨。\"卫鞅的指尖拂过竹简上的\"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忽然笑了笑,\"就算我不在,郡县的啬夫会按律收税,军中的百将还会按军功授爵。嬴驷不是昏君,他知道秦国不能没有新法。\"

只是不能没有新法,却能没有他卫鞅。

这话他没说出口,可景监懂了。老内侍抹了把脸,哽咽着去吩咐下人收拾。卫鞅看着窗外,栎阳宫的角楼在暮色里露出个尖顶,那是他无数次进出的地方。还记得孝公第一次召他入宫,两人在偏殿谈了三天三夜,最后孝公拍着他的肩说:\"鞅,放手去做,秦国就是你的磨剑石。\"

如今剑已磨成,却要被收进鞘里,藏到无人看见的角落。

三日后,离开的队伍在城门外集结。没有百官送行,只有几个当年跟着他推行新法的地方小吏,捧着粗布包裹的干粮,红着眼圈站在路边。卫鞅翻身下马,接过一个老亭长递来的麦饼,饼还带着余温。

\"相邦,商於那边山路险,您......\"老亭长话没说完就抹起了眼泪。他原是个奴隶,靠着新法里的\"军功赎身\",才成了亭长,家里的小子如今在军中做了屯长。

卫鞅拍了拍他的胳膊,将麦饼塞进袖中:\"好好当差,别让新法在你们乡里走了样。\"

队伍出发时,天阴沉沉的。卫鞅回头望了一眼栎阳城,高大的城墙在秋雾里若隐若现,城楼上似乎有个模糊的身影,穿着玄色王袍。他看不清那是不是嬴驷,或许是,或许不是。

车马碾过渭水桥时,他听见身后传来孩童的念书声。是城中新办的学堂,孩子们正读着他编的《教民篇》:\"为国者,务在垦草;为民者,务在力田......\"

卫鞅闭上眼,车厢里的《秦律》竹简轻轻晃动,发出细碎的碰撞声。他知道,自己这一走,栎阳的朝堂上必定会掀起波澜。甘龙那些人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会像嗅到血腥味的狼,一点点蚕食新法的根基。

可他能怎么办呢?

当年入秦,是带着\"强秦\"的抱负来的。如今秦国是强了,他却成了那个必须被牺牲的祭品。就像新法里写的,\"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如今阻碍新法的,变成了他自己这个\"功高震主\"的象征。

车队进入函谷关时,天降起了冷雨。山路崎岖,车轮在泥泞里打滑,卫鞅掀开车帘,看见路边的田里,有农户披着蓑衣在抢收秋粮。他们的田垄划得笔直,是新法里\"废井田,开阡陌\"的模样。一个老农举着锄头,朝着车队的方向望了望,浑浊的眼里忽然亮起光,朝着这边深深作揖。

卫鞅的心猛地一揪。

这些年,他听了太多骂声。旧族骂他\"剥民之皮\",儒生骂他\"刻薄寡恩\",连街头的妇人都偷偷叫他\"苍鹰\"。可此刻,那个老农的揖,比任何封赏都让他喉头发紧。

他想起孝公去世前,拉着他的手说:\"鞅啊,等秦国一统天下,我就把你的名字刻在祭天的石碑上。\"那时孝公咳得厉害,枯瘦的手却攥得很紧。

如今石碑还没影,他却要去那偏远的商於了。

走了半月,终于到了商於的治所。说是城邑,其实就是个大些的坞堡,夯土的墙垣上还留着去年跟楚国交战的箭痕。地方官早已在城门外等候,见了卫鞅,脸上堆着小心翼翼的笑,却不敢抬头看他的眼睛。

卫鞅住进了坞堡里最好的院落,原是当地一个被废黜的旧族的宅子,院里的桂树落了一地黄花。他让人收拾出一间屋子当书房,将带来的法典竹简堆满了整面墙。

第一晚,他坐在灯下,翻开了《盗律》。窗外的风卷着秋雨,呜呜地像在哭。他忽然想起刚变法时,渭水边一次斩了七百个犯法的旧族,鲜血染红了半条河。那时他站在岸边,孝公在身后说:\"鞅,别怕骂名。\"

现在骂名还在,孝公却不在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卫鞅开始修订法典。他将各地报上来的判例分门别类,把\"连坐法\"里过于严苛的地方改得稍缓,又增补了关于水利兴修的条文。地方官每天都来请安,却从不提栎阳的事。卫鞅也不问,只是偶尔从送粮草的兵卒嘴里,听到些零碎的消息。

\"听说甘龙老大人最近常入宫......\"

\"新君好像准了那些旧族恢复部分封地......\"

\"军中的公孙衍将军,被调去北边守长城了......\"

每个消息都像针,细细密密地扎在心上。他知道,嬴驷在平衡,在试探,在一点点削弱新法的锋芒。就像当年他用重刑立威,如今新君在用怀柔安抚旧族。

这天,他正在改《军爵律》,景监匆匆从外面进来,手里捏着一封密信,脸色发白:\"相邦,栎阳来的信,是......是公子虔那边的人递出来的。\"

卫鞅接过信,指尖有些抖。信纸粗糙,上面的字歪歪扭扭,却写得触目惊心——甘龙联合公子虔,已奏请新君恢复\"世卿世禄\",还说要追查当年变法时的\"冤假错案\"。

\"他们这是要翻旧账。\"卫鞅将信纸捏成一团,指节泛白。他不怕翻旧账,怕的是新君会顺水推舟。那些被新法压制的旧势力,就像埋在土里的种子,只要给他一点阳光,就会疯长起来。

夜里,卫鞅站在院中的桂树下,望着天上的残月。商於的星空比栎阳清澈,可他总觉得那月亮缺了一块,像是秦国的新法,被生生剜去了一角。

他想起离开栎阳前,最后一次见嬴驷。那时新君还没下旨,只是召他去御书房,屏退了左右,忽然问:\"商君,你说百年之后,秦国会是什么样子?\"

他当时回答:\"法治不辍,兵甲强盛,四夷臣服。\"

嬴驷笑了笑,没再说话。现在想来,那笑容里藏着多少算计。或许从那时起,嬴驷就打定主意,要让他这个\"商君\"成为秦国百年基业里,必须被抹去的那笔。

深秋的商於开始落雪。卫鞅的法典修订得差不多了,厚厚的几卷放在案上,散发着墨香。他让人将定稿送往栎阳,却迟迟没有回音。

直到腊月初,景监从外面跑进来,身上落满了雪,声音都在发抖:\"相邦,栎阳......栎阳传来消息,新君下旨,恢复了十家旧族的爵位,还......还废止了'禁私斗'的条文......\"

卫鞅正在写《刑赏篇》的最后一句,笔锋一顿,墨滴在竹简上晕开一个黑点,像一滴凝固的血。

他忽然笑了,笑得肩膀都在抖。原来那些不舍,那些不甘,终究是徒劳。他以为新法已入秦骨,却忘了,骨头也能被一点点敲碎。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埋了院中的桂树,也埋了远处的山峦。卫鞅走到书架前,看着那些自己亲手修订的法典,忽然觉得很累。

他想起刚入秦的时候,穿着粗布衣衫,在栎阳的客栈里等了三个月,才等到孝公的召见。那时的他,眼里只有火焰,没有退路。

如今火焰快灭了,退路也早已被自己堵死。

夜深时,他铺开一张新的竹简,提笔写下:\"法者,国之权衡也。权衡不正,则轻重失宜......\"写着写着,笔掉在了地上。他弯腰去捡,却看见竹简上映出自己的影子,两鬓已生了白发。

原来,他也老了。

第二天,雪停了。卫鞅让人备了车马,说要去商於的山野里看看。车辙碾过积雪,发出咯吱的声响。路边的村落里,百姓们正忙着扫雪,见了他的车队,远远地站着,不像在栎阳时那样敢上前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

卫鞅掀开车帘,看见一个少年在雪地里练习剑术,一招一式,是新法推行后军中教的劈刺术。少年的父亲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卷《垦草令》,正趁着雪天认字。

他忽然觉得,或许也没那么糟。

新法就像这雪地里的草籽,哪怕被埋得再深,春天来了,总会发芽。

车队行到一处山岗,卫鞅下车远眺。远处的秦岭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像一条沉睡的巨龙。他知道,从这里往西北走,是他一手变强的秦国;往东南走,是虎视眈眈的楚国。而他,就站在这中间,成了一个被遗忘的符号。

景监递来一壶酒,卫鞅接过,仰头饮了一大口。酒很烈,呛得他眼眶发热。

\"回去吧。\"他说。

回到坞堡时,夕阳正染红西边的天空。卫鞅走进书房,将那卷写了一半的《刑赏篇》放在案上,然后取过一张空白竹简,提笔写下:\"商於之地,秋禾已满仓,冬雪亦丰年。秦法若存,鞅虽远居,亦甘如饴。\"

写完,他将竹简仔细卷起,交给景监:\"派人送到栎阳,呈给君上。\"

景监接过竹简,看着上面的字,忽然哭了出来:\"相邦......\"

卫鞅拍了拍他的背,没说话。窗外,最后一缕阳光落在那堆修订好的法典上,泛着温暖的光泽。他知道,自己可能再也回不了栎阳了,可能会像这商於的秋草,枯了就枯了。

可只要秦国还在,新法还在,就够了。

当年入秦,为的是强秦,不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如今秦国强了,他的使命,或许也该结束了。

夜里,卫鞅睡得很沉。梦里,他又回到了初见孝公的那天,偏殿里烛火摇曳,两个心怀天下的人,说着要让秦国一统天下的梦。那时的栎阳,风里都是希望的味道。

而现在,商於的雪夜里,也藏着希望,只是换了一种模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