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375集:卫鞅自辩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375集:卫鞅自辩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7:54 来源:小说旗

第七章 风言

栎阳的秋意总带着股凛冽的劲儿,像出鞘的青铜剑,明明还裹着鞘衣,寒气已顺着缝隙往人骨头缝里钻。卫鞅踏着宫道上的落叶往前走,玄色朝服的下摆扫过地面,卷起几片枯黄,又很快被风卷走,像极了这些日子里总也抓不住的流言。

他昨夜处理完南郡水渠的账册时,已是三更天。案头的油灯噼啪爆了个灯花,恍惚间竟映出窗外几个鬼祟的影子。亲信景监随后进来禀报,说西街的酒肆里,有人借着酒意说他卫鞅私藏甲胄,还说前几日出使魏国的使者,实则是去密会魏侯,要把河西之地当作自己的封地。

“相邦,这些话……”景监的声音里带着急怒,手按在腰间的剑上,“要不要属下去拿了那些乱嚼舌根的?”

卫鞅当时正用布巾擦着手,闻言只是淡淡抬了眼。铜镜里映出他鬓角新添的几缕白发,是这十年变法刻下的印子。他摇了摇头:“拿不得。你拿了西街的,东街还会冒出来。要嚼的,总归是要嚼的。”

可当今日卯时的朝鼓声里混进了更多窃窃私语,当他走上丹墀时,分明瞥见甘龙那老狐狸嘴角噙着的笑,还有公子虔虽垂着眼,袍袖下却攥紧的拳头——卫鞅便知,这不是寻常的流言了。

宫室里燃着上好的兰香,却压不住空气中那股子若有若无的铁锈味。新君嬴驷正临窗看着案上的舆图,手指在函谷关的位置轻轻敲着。听见脚步声,他没回头,只淡淡道:“相邦来了。”

“臣卫鞅,参见君上。”卫鞅躬身行礼,袍角扫过冰凉的地砖,发出细微的摩擦声。

嬴驷这才转过身。他登基不过三年,眉宇间还带着几分少年人的锐劲,只是那双眼睛里的东西,却比同龄人沉得多。像渭水深处的暗流,看着平静,底下却卷着漩涡。“相邦今日不上朝,特意进宫,是有要事?”

卫鞅抬起头,目光直直看向嬴驷。他见过这孩子幼时的模样,跟着太傅读《尚书》时会偷偷打瞌睡,被孝公发现了,会涨红了脸梗着脖子不认错。那时的眼睛亮得像星辰,如今却蒙着层雾。

“臣是来辩白的。”卫鞅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近日坊间流言,说臣意图不轨,勾结外邦。臣在此向君上明誓,若有半句属实,甘受车裂之刑,以谢秦国。”

嬴驷的手指停在了舆图上,指尖的温度似乎让那处的丝帛微微发皱。他笑了笑,那笑意却没到眼底:“相邦说笑了。你是秦国的功臣,变法强秦,功在千秋,些许流言,何必放在心上?”

“君上可以不放在心上,臣不能。”卫鞅往前半步,玄色朝服在晨光里泛着暗纹,“臣入秦二十三年,初见先君时,秦国还是个连河西之地都守不住的弱国。贵族私斗成风,百姓流离失所,粮仓里的粮食够不上半年的用度。是先君力排众议,信臣用臣,才有了这十年变法。”

他的声音渐渐高了些,像是要把那些埋在岁月里的记忆都翻出来晒一晒:“臣废井田,开阡陌,是为了让百姓有田可种;臣立军功爵,是为了让将士有盼头;臣定秦律,是为了让国法大于私权。这些事,哪一件不是为了秦国?哪一件藏了半点私心?”

宫门外的风卷着落叶打在窗棂上,发出沙沙的响。嬴驷端起案上的茶盏,盖子碰着碗沿,发出清脆的一声。“相邦的功劳,秦国上下都看在眼里。先君临终前也嘱咐过,要寡人信重相邦。”

“可君上心里,终究是有疑虑的,对吗?”卫鞅的目光像把锋利的刀,直刺进那层看似平静的表象里。

嬴驷的动作顿了顿,随即放下茶盏,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相邦这话是什么意思?”

“臣听说,前日有匿名密信送到君上案头,说臣与魏国暗通款曲。”卫鞅缓缓道,“臣也听说,君上让内侍监去查臣府中的往来书信了。”

嬴驷的脸色沉了沉。他最不喜这种被人看穿的感觉,尤其是被卫鞅看穿。这个男人像座山,压在他面前,也压在整个秦国的朝堂上。父亲在世时,这座山是支柱;可父亲不在了,这座山就显得有些挡路了。

“相邦未免太过敏感。”嬴驷的声音冷了几分,“寡人只是例行公事,总不能让流言坏了相邦的名声。”

“君上若真信臣,何须‘例行公事’?”卫鞅轻轻叹了口气,那声叹息里藏着太多东西,有疲惫,有失望,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痛,“君上还记得吗?当年太子犯法,臣依法处置了公子虔,割了他的鼻子。那时臣就对先君说,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若是因为太子的身份就徇私,这变法,不如不治。”

他抬眼看向嬴驷,目光里带着恳切:“臣连太子的面子都不给,又怎么会为了一己私利,去背叛秦国?君上,变法之路走到今日,已如逆水行舟。臣知道,旧贵族恨臣入骨,恨不得食臣之肉。他们造这些谣言,不是为了扳倒臣,是为了毁掉新法啊。”

嬴驷沉默着,指尖在案几上无意识地画着圈。他当然知道。那些老贵族的心思,他看得明明白白。可卫鞅的权势,也实在太盛了。朝堂上,一半的官员是卫鞅提拔的;军中,大半的将领是靠着军功爵爬上来的,个个都念着卫鞅的好。就连栎阳的百姓,提起商君,都比提起他这个新君要恭敬几分。

父亲曾说,卫鞅是国之利刃。可利刃握在别人手里,再锋利,也让人不安。

“相邦的意思,寡人懂。”嬴驷终于开口,声音缓和了些,“那些流言,寡人不会信。新法还要继续推行,秦国的强盛,离不开相邦。”

卫鞅看着他,忽然笑了。那笑容里带着释然,又带着点苍凉:“君上,臣老了。”

嬴驷一愣。

“臣今年已经五十有二了。”卫鞅伸出手,那双手曾握着笔写下秦律,曾握着剑巡视边境,此刻却微微发颤,“精力大不如前。前些日子去视察渭水工地,不过走了半日,就累得喘不上气。”

他顿了顿,目光望向窗外那片湛蓝的天:“臣想,是时候退居幕后了。把朝堂的事,交给年轻人去做;把军中的事,交给君上信任的将领去管。臣只想回商於之地,编修秦律,把这些年的变法经验整理成册,也算给后世留个念想。”

嬴驷的心猛地一跳。他从未想过,卫鞅会主动提出退隐。这个像打不倒的铁人一样的男人,竟然也会有累的一天?

“相邦……”

“君上莫急着拒绝。”卫鞅打断他,“臣不是要立刻就走。新法还有几处要完善,南郡的水渠明年才能完工,军中的新训练法也才推行了一半。臣会再留三年,把这些事都安顿好,再把合适的人选推荐给君上。”

他看着嬴驷,眼神无比真诚:“臣只想让变法之路走得更稳些。君上年轻,有魄力,比臣更懂如何平衡朝堂,如何驾驭人心。臣退下去,才能让天下人都知道,新法是秦国的法,不是卫鞅的法;强盛的是秦国,不是卫鞅。”

嬴驷沉默了。他不得不承认,卫鞅的话,说到了他的心坎里。如果卫鞅真能主动放权,那自然是最好的。既不用担上诛杀功臣的名声,又能把权力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可卫鞅说的,是真心话吗?还是以退为进?那些老贵族说的,会不会有几分道理?万一卫鞅退到商於,凭借那里的封地和民心,暗中积蓄力量……

“相邦的心意,寡人领了。”嬴驷站起身,走到卫鞅面前,亲手扶起他,“但退隐的事,暂且不提。秦国离不开你,寡人也离不开你。”

他拍了拍卫鞅的肩膀,语气无比恳切:“那些流言,寡人会彻查清楚,给相邦一个交代。谁要是敢在背后搞鬼,寡人定不饶他。相邦安心做事便是。”

卫鞅看着嬴驷眼中的“真诚”,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他知道,这番话,不过是安抚。那层疑虑,就像宫墙上的青苔,看似被扫掉了,根却还在土里,只待一场雨,又会蔓延开来。

“臣,谢君上信任。”卫鞅躬身行礼,声音里听不出情绪。

走出宫室时,秋风更烈了。卫鞅裹紧了朝服,却还是觉得冷。他抬头望向天空,一行雁阵正往南飞,排得整整齐齐,像是被谁用墨笔描过一样。

当年他入秦,也是这样一个秋天。那时他心里装着的,是“强秦”两个字,纯粹得像块水晶。如今水晶还在,只是外面蒙了层灰,擦不掉,洗不净。

“相邦。”景监在宫门外等着,见他出来,连忙迎上去,“怎么样?”

卫鞅摇了摇头,没说话。

马车碾过落叶,发出咯吱的声响。卫鞅靠在车壁上,闭上眼睛。他知道,这场风波,不会就这么过去。那些藏在暗处的眼睛,那些磨得锋利的刀,都在等着一个机会。

而他能做的,只有守着新法,守着秦国,像当年在河西战场上一样,一步也不退。哪怕背后是万丈深渊。

宫室里,嬴驷看着卫鞅离去的背影,慢慢收起了脸上的笑容。他走到案前,从一堆奏疏下抽出那封匿名信。信纸已经有些发皱,上面的字迹歪斜,却字字像毒刺:“卫鞅权倾朝野,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商於之地俨然国中之国。若不早除,必成大患……”

他捏着信纸,指节泛白。窗外的风卷着落叶,在地上打了个旋,像是在嘲笑,又像是在催促。

兰香依旧袅袅,可那股铁锈味,却越来越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