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370集:旧贵族妥协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370集:旧贵族妥协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7:54 来源:小说旗

栎阳秋静

渭水的秋汛刚过,枯黄的芦苇在河岸连绵成金浪,风过时簌簌作响,像是在诉说着这个秋天里不寻常的平静。栎阳宫的铜钟刚敲过辰时,甘龙扶着雕花的廊柱站定,望着宫墙下那排新栽的槐树,枝头零星的残叶正被风卷着打转。

\"君上已在宣室殿候着了。\"内侍低眉顺眼地引路,锦靴踩在金砖上的闷响,让甘龙想起二十年前秦孝公初即位时,这宫里铺的还是青石板。

宣室殿的门槛比别处高了三寸,甘龙拾级而上时,听见身后传来整齐的脚步声。公子虔拄着玉杖走在最前,杖头的饕餮纹在晨光里泛着冷光,他身后跟着十三个身着素色朝服的身影——都是秦国世代簪缨的公族宗主,此刻腰间的玉佩都用素纱裹着,连步履都透着几分刻意的恭谨。

\"诸位倒是来得齐整。\"新君驷的声音从殿内传来,不高不低,却让正要下跪的众人齐齐一顿。甘龙抬眼望去,年轻的君主正斜倚在榻上,手里把玩着一枚铜虎符,案几上摊开的竹简不是别的,正是卫鞅昨日刚呈上的《商君书·垦令》新编。

公子虔率先屈膝,玉杖\"咚\"地戳在地上:\"臣等有罪,特来向君上请罪。\"

十三道身影跟着伏倒,玄色朝服在金砖地面铺展开来,像一片沉默的乌云。甘龙伏在最末,鼻尖几乎要触到冰凉的地面,眼角的余光瞥见新君靴底的云纹——那是去年卫鞅请旨新制的王靴,用的是蜀地进贡的锦缎,比旧制的鹿皮靴要亮堂得多。

\"罪在何处?\"新君的声音里听不出喜怒。

甘龙喉头动了动,终究是公子虔开口:\"臣等先前顽冥不灵,屡阻新法,致使国政多有滞涩。今见秦国仓廪充盈,河西之地复归,方知新法于秦有功,臣等愿领责罚。\"

\"责罚?\"新君轻笑一声,将虎符扔在案上,铜器碰撞的脆响惊得众人肩头一颤,\"去年冬日,你们联名上奏说卫鞅乱政,要朕将他车裂于市时,怎么没想过今日的责罚?\"

公子虔的脊背僵了僵,花白的胡须微微颤抖:\"臣...臣那时被猪油蒙了心,误听谗言...\"

\"是误听谗言,还是舍不得封地的隶农?\"新君的声音陡然转厉,\"前日卫鞅巡查北地归来,说你公子虔的封地还在沿用旧制,隶农要给你缴三成的粮,还要服无期限的徭役——这也是谗言教你的?\"

玉杖从公子虔手中滑落,在地上滚出半尺远。他伏得更低了,额头抵着金砖:\"臣知罪!臣这就命人改过来,一切照新法行事!\"

殿内静得能听见窗外的风声。甘龙数着自己的心跳,想起三日前在公子虔府中议事的情形。那时卫鞅刚从河西大胜归来,带回的不仅是魏国割让的五座城池,还有列国派来的贺使。府里的密探回报,卫鞅在军中威望日隆,连最守旧的车骑营都开始推行他的军功制。

\"再闹下去,咱们这些人怕真要成了秦国的罪人。\"甘龙当时捏着茶杯的手在抖,茶沫溅在锦袍上都没察觉,\"前日去栎阳粮仓看了,新粮堆得比屋檐还高,百姓见了官吏不再躲着走,反倒是咱们这些公族出门,街上都没人肯让路了。\"

\"那卫鞅...他总不能一手遮天!\"一个年轻的宗室子弟拍着桌子,被公子虔冷冷瞪回去。

\"他是不能,但君上能。\"公子虔当时正摩挲着自己被割掉鼻子后留下的疤痕,声音嘶哑,\"君上昨日在朝会上说,要把咱们手里一半的山林收归国有,说是要开矿铸钱——这是敲警钟了。\"

最后还是甘龙想出了这请罪的法子。他连夜拟了奏疏,细数这些年阻挠新法的过错,又保证以后全力推行垦荒、军功、郡县三制,只求新君能保留各家族的宗祠和祖田。

\"起来吧。\"新君的声音缓和了些,甘龙感觉膝盖都麻了,扶着旁边人的胳膊才勉强站起。他看见新君正盯着自己,忙低下头。

\"甘龙,你是三朝老臣了。\"新君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当年先君重用卫鞅,你虽有异议,却也没像其他人那样暗中使绊子。\"

甘龙喉头哽咽,忙拱手道:\"臣...臣愧不敢当。\"

\"新法要推行,但秦国的根基也不能断。\"新君从榻上起身,踱到众人面前,\"你们的祖先是跟着襄公迁到西陲的,是跟着穆公称霸西戎的,这份功劳,秦国没忘。\"

公子虔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光亮。

\"宗祠可以留着,四时祭祀照旧。\"新君的声音掷地有声,\"祖田按户分下去,每户三百亩,不用缴额外的赋税,但必须按新法推行军功爵——你们的子孙想当官,想有封地,就得自己去战场上挣。\"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还有,各府的隶农全部改为编户齐民,以前欠下的徭役一笔勾销,但往后要服兵役、要纳粮,和普通百姓一样。\"

甘龙心里一松,这条件比预想的好太多。他偷眼去看公子虔,见他虽面无表情,紧握的拳头却慢慢松开了。

\"谢君上恩典!\"众人再次跪拜,这次的声音里多了几分真心实意的感激。

\"起来吧。\"新君摆摆手,\"明日早朝,你们都要上表,说支持新法。卫鞅那边,朕会去说。\"

走出宣室殿时,阳光正好照在檐角的铜铃上,晃得人睁不开眼。公子虔弯腰拾起玉杖,对甘龙低声道:\"没想到...君上还念着旧情。\"

甘龙望着宫墙外那片刚收割完的农田,田埂上插着的木牌写着户主的名字和爵位——不少是去年河西之战中立了功的士兵。\"不是念旧情,\"他叹了口气,\"是卫鞅说得对,秦国要的是能打仗、能种粮的人,不管他是公族还是平民。\"

秋风卷着落叶穿过宫道,甘龙紧了紧身上的朝服。远处传来卫尉操练士兵的呼喝声,整齐划一,震得廊柱都在微微发颤。他想起二十年前刚推行新法时,栎阳街头到处是哭嚎的旧贵族,如今那些哭声早就被农田里的号子、军营里的呐喊盖过去了。

\"去看看吧。\"公子虔忽然说,\"去看看卫鞅修的那几条水渠。\"

两人没乘马车,沿着渭水的河堤慢慢走。岸边的田地里,几个老农正用新法的曲辕犁耕地,犁过的田垄笔直如线。看见甘龙和公子虔,他们起初有些惶恐,后来见两人只是站着看,便又埋头干活,嘴里还哼着新编的歌谣:\"商君法,定乾坤,男耕织,务本业...\"

\"这歌...是卫鞅让人教的?\"公子虔皱眉。

\"不是,是百姓自己编的。\"甘龙苦笑,\"上次去雍城,连孩童都会唱。\"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卫鞅穿着黑色的官服,带着几个侍从从河西方向来,看见他们,勒住了马。

\"甘大人,公子。\"卫鞅翻身下马,拱手行礼,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神却很平静。

公子虔握着玉杖的手紧了紧,终究还是点了点头:\"卫鞅。\"

甘龙上前一步,难得地对卫鞅露出个温和的笑:\"卫相辛苦,听说河西的水渠已经通了?\"

\"通了,能灌溉万亩良田。\"卫鞅点头,\"正要去宫里向君上禀报。\"

三人站在河堤上,望着远处金黄的田野,谁都没再说话。风从河面吹来,带着水汽和泥土的气息,甘龙忽然觉得,这味道比祖庙里的檀香要实在得多。

卫鞅先行离开,马蹄声渐渐远去。公子虔望着他的背影,低声道:\"他的新法...或许真能让秦国变强。\"

\"是能。\"甘龙望着夕阳里渐渐安静下来的栎阳城,\"咱们这些人,守着祖宗的规矩太久了,忘了秦国要的不是过去的荣耀,是将来的立足之地。\"

回到府中时,甘龙让管家把藏在密室里的旧礼器都搬了出来。那些青铜鼎、玉圭都是列祖列宗传下来的,去年他还想着用这些东西联络旧部,推翻新法。

\"把这些送到宗祠去。\"甘龙摸着鼎上的饕餮纹,\"往后,就在那里好好待着吧。\"

管家不解,却还是照做了。甘龙走到书房,铺开竹简,开始写明日早朝要用的奏疏。窗外的月光正好照在\"支持新法\"四个字上,他忽然想起年轻时跟着先君打猎的情形,那时的秦国,连像样的铠甲都凑不齐,哪敢想有朝一日能让魏国割地求和。

第二天早朝,当甘龙第一个站出来奏请继续推行新法时,朝堂上一片寂静。卫鞅站在对面,朝他微微颔首。新君驷坐在王位上,嘴角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退朝后,甘龙走出宫门,看见公子虔正和几个年轻的宗室子弟说话,教他们如何计算军功爵的等级。阳光穿过宫门前的槐树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秦国此刻的模样——旧的痕迹还在,新的纹路已悄然蔓延。

渭水依旧向东流,载着落叶,也载着秦国的新日子,缓缓向前。朝堂上的风波暂时平息,就像这秋日的天空,虽有过阴云,终究还是透出了清亮的蓝。甘龙知道,平静之下,变革仍在继续,但这一次,连最顽固的旧人都明白,有些东西,是真的回不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