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884集:优化方案科学制定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884集:优化方案科学制定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清晨六点四十七分,办公室的灯还没全亮,刘好仃已经坐在工位上,手指在键盘上敲得不紧不慢。屏幕上,“情感唤醒”四个字静静躺在文档标题栏里,底下是密密麻麻的批注,像一群刚列队完毕的小兵,等他一声令下。

他没急着开会,先泡了杯茶,茶叶在杯底打着转,像在跳早操。七点整,小王抱着笔记本进来,看见屏幕上的标题愣了一下。

“这词儿……听着像心理医生开的药方。”他说。

刘好仃头也不抬:“药方也好,总比冷冰冰的‘系统启动完成’强。”

老李随后进门,手里捏着一叠打印纸,边走边看。小周最后一个到,发梢还沾着晨露,怀里抱着个旧U盘,标签上字迹褪色,勉强能认出“巴西家庭录音”几个字。

“来得正好。”刘好仃点开投影,“昨儿晚上我把北欧、日本、南美的用户反馈又过了一遍。不是技术问题,是感觉不对。”

小王皱眉:“感觉?我们做玻璃的,能管到用户‘感觉’?”

“玻璃后面是屏幕,屏幕后面是人。”刘好仃调出一段语音转文字记录,“这位德国用户说:‘我按下去的时候,手心出汗。’这不是故障,是害怕。”

老李翻着资料:“怕什么?咱们的屏又不会咬人。”

“怕按坏了,怕修不起,怕被家人说老糊涂。”刘好仃把三段原声播放出来——北欧主妇希望开机有“早安”;日本老人说“图标太硬,像在训人”;巴西电工直接问:“这机器是不是看不起我?”

办公室安静了几秒。

小周忍不住笑:“最后这句……真这么说的?”

“一字不差。”刘好仃关掉音频,“我们一直以为问题是‘不会用’,其实问题是‘不敢用’。我们得让机器先说一句‘你好’,再谈功能。”

小王摊手:“可这怎么改?总不能让玻璃自己开口吧?”

“不用玻璃开口。”刘好仃打开方案草图,“启动时加一句语音问候,界面色彩从冷蓝渐变到暖灰,触控响应延迟半秒,给用户一个‘反悔窗口’。这三项,全是可落地的设计点。”

他顿了顿:“‘情感唤醒’不是虚的,是让用户第一秒就感觉到——这机器,知道我在。”

老李盯着屏幕:“可这算优化吗?听着像加戏。”

“真正的优化,是让人用得安心。”刘好仃调出“四维模型”表格,“北欧用户生活在低温环境,家里设计极简,他们需要一点温度;日本用户生活节奏紧,怕出错,需要被尊重的节奏;南美用户家庭观念重,讨厌命令式界面,喜欢有‘人味儿’的交互。我们不能只做冷玻璃,得做暖屏。”

小周点头:“我昨天翻出五年前的访谈录音,有个巴西主妇说:‘我希望它像我丈夫一样,不说废话,但知道我冷。’”

小王终于松口:“所以……我们不是改功能,是改态度?”

“对。”刘好仃在白板上画出三条线,“北欧——温暖启动;日本——尊重节奏;南美——家庭感交互。三大市场,三种情绪,一套逻辑。”

他转身调出方案草案,在备注栏插入一行代码注释:“\/\/待接入方言语音库——粤语、葡语、德语问候语样本采集”。

小周眼睛一亮:“我手头这U盘里,就有巴西家庭的原声,要不要现在转录?”

“会后就做。”刘好仃点头,“用户从来没变,变的是我们听不听得见。现在,我们得把耳朵擦亮。”

会议继续。

老李翻开笔记本:“既然说到优化,我提个实际问题——启动卡顿。数据显示,六十五岁以上用户在‘长按三秒’这步放弃率最高。硬件没问题,可他们就是不敢按。”

小王接话:“那还不简单?改灵敏度,轻轻一碰就启动。”

“不行。”老李摇头,“太敏感容易误触,反而更乱。”

刘好仃早有准备:“我们不改硬件,改逻辑。”

他调出固件设计图:“在系统里加个‘新手引导模式’,用户第一次长按启动时,自动弹出动画提示:‘轻按即可,不会损坏’。视觉安抚,动作减压。”

小王点头:“这招聪明,成本低,见效快。”

“还有服务端。”刘好仃切换页面,“海外售后包里加个二维码,扫码就能听本地化语音指导。语气要像家人,别像客服。”

小周问:“谁来录?专业播音员?”

“不。”刘好仃笑了笑,“找咱们厂退休的老师傅。声音不用多标准,要像邻居大叔,唠家常那样。”

老李一愣:“张建国?他说话慢悠悠的,像老收音机。”

“就他。”刘好仃在笔记本上写下“退休员工语音计划”,圈出“张建国”三个字,“机器冷,人情热。用户怕的不是不会用,是没人教。”

小王忍不住笑:“这算不算……用老师傅的唠叨治用户的焦虑?”

“算。”刘好仃也笑了,“而且免费,还带乡音。”

会议室气氛松了下来。

老李合上本子:“可这么多试点,先推哪个?别样样都试,样样没结果。”

“不试点。”刘好仃调出三张用户画像,“我们先立原型。”

屏幕上出现三人:

赫尔穆特,六十八岁,德国退休教师,独居,怕出错,说明书读三遍才敢操作;

佐藤美香,四十五岁,日本主妇,家里整洁如样板间,追求秩序感;

卡洛斯,三十九岁,巴西电工,一家五口挤一屋,手机是全家唯一智能设备。

“我们不抽象谈用户。”刘好仃说,“就看这三个人,怎么开机,怎么点菜单,怎么遇到问题。”

他逐条串联优化点:

赫尔穆特——启动加语音问候,图标加文字说明,操作延迟半秒;

佐藤美香——界面布局严格对齐,动效缓慢清晰,错误提示用敬语;

卡洛斯——主界面用暖色调,关键功能放大,语音指导带葡萄牙语口音。

“一条动线,三种体验。”刘好仃总结,“我们不是做三个产品,是让一个产品,学会说三种人话。”

小王看着屏幕,忽然说:“我爸妈也是这样。我爸用手机,总怕点错,我妈说‘这东西冷冰冰的,不像人’。”

老李点头:“我岳母装热水器,看了两小时说明书,最后是我小舅子打电话教的。”

“所以问题不在用户。”刘好仃关掉投影,“在我们没把机器当‘家里的东西’来设计。”

他打开会议纪要文档,敲下最后一行:“优化不是让机器更聪明,是让使用者不再害怕。”

小周举手:“那方案……算通过了吗?”

刘好仃环视一圈:“要不,咱们举个手?”

一只、两只、三只手陆续举起。

“全票。”他说,“方案定稿,名称就叫‘情感唤醒计划’。”

会议结束,众人散去。

刘好仃没动,坐在工位上,把“情感唤醒”四个字打印出来。纸张刚出打印机,墨迹未干,他拿起来,贴在工位玻璃上。

窗外,夕阳正缓缓沉下,光线斜照进来,映在玻璃上,字迹微微发亮。

他低头翻开笔记本,在“退休员工语音计划”下面补了一句:“优先联系张建国,录音地点定在老厂区休息室,背景音保留风扇声——让他像在唠嗑。”

合上本子时,他看见老李留下的会议记录本摊在桌上,翻到一页,画了个双环图,外圈写“技术”,内圈写“人”,中间打了个问号。

他没说话,把本子轻轻合上,放回原位。

小周抱着U盘路过,探头问:“那个巴西录音,现在转吗?”

“转。”刘好仃点头,“挑一段最家常的,比如一家人吃饭时的对话。”

“有段是妈妈叫孩子关电视,说‘别让机器吃掉你的时间’。”小周笑,“听着像咒语。”

“就这段。”刘好仃说,“机器不该吃人时间,该帮人省时间。”

小周走后,办公室只剩他一人。

他打开加密文件夹“Ux-000”,把新方案拖进去,重命名为“情感唤醒_第一版”。

光标在“备注”栏闪了两下。

他输入:“真正的优化,是从用户按下第一个键之前,就开始的。”

回车。

屏幕右下角弹出一条系统提醒:“语音样本采集任务已创建,负责人:周某,截止时间:48小时后。”

他没点确认,也没关闭。

盯着那行字看了三秒。

起身,关灯,走出办公室。

门轻轻合上,走廊灯自动熄灭。

最后一缕光,落在玻璃上那张未干的打印纸上。

“情感唤醒”四个字,在黑暗中渐渐模糊,又仿佛更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