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883集:用户需求深入洞察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883集:用户需求深入洞察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打印机吐出的会议通知还贴在公告栏上,一角被风吹得微微翘起。刘好仃没去按,转身走进会议室,把保温杯放在桌角,杯盖拧开一条缝,热气斜斜飘上去,糊了投影仪镜头一下。

他拿纸巾擦了镜头,顺手点开电脑。屏幕上,“问题图谱”四个字静静躺着,下面是一排未分类的文件夹。他双击打开第一个:海外售后工单汇总。文件加载出来,密密麻麻的条目像雨天的车窗,模糊又密集。

“人都到齐了?”他抬头。

小王点头,笔记本已经打开。老李坐在靠墙的位置,手里捏着一支笔,正翻看昨晚整理的笔记。外联组的小周最后一个进来,抱着一叠打印纸,发丝被风吹得有点乱。

“开始吧。”刘好仃说,“昨天电话里说的事,现在算正式立项。名字叫‘全球用户体验联动小组’,任务就一个——搞清楚,用户到底在哪儿卡住的。”

小王抬眼:“我们不是做玻璃的吗?”

“玻璃是给人用的。”刘好仃调出越南那批新机的数据,“系统日志显示触控响应正常,但用户说迟钝。为什么?”

没人答。

他点开一段现场视频。画面里,一个中年男人站在厨房里,手指在屏幕上快速点按,额头冒汗。环境温度显示三十八度,湿度百分之八十二。

“他不是不会用,是怕机器出问题。”刘好仃说,“天热,家里电压不稳,他一碰就担心烧主板。手抖,误触多,反而觉得机器不灵光。”

老李皱眉:“这算我们的责任?”

“不算责任,算现实。”刘好仃关掉视频,“我们能控制玻璃的透光率,但控制不了用户手心的汗。可如果我们知道他出汗,是不是能在设计时留点余地?”

小周翻了翻手里的资料:“南美那边也有类似反馈。有用户说开机界面太蓝,看着心慌。我们回问是不是显示异常,对方说‘颜色像葬礼用的布’。”

办公室安静了一秒。

小王忍不住笑出声,又赶紧憋住。

“笑得出来,说明还没当真。”刘好仃打开另一份文件,“德国一个老年用户,操作视频看了三遍。每次到‘长按三秒启动’这一步,手指按下去,又抬起来,反复七次,最后关机走人。”

他暂停画面,指着时间戳:“每次停留四到五秒,不敢长按。不是说明书没写,是他怕按坏了。”

老李摇头:“行业标准就是三秒,总不能改成‘轻轻碰一下就行’吧?”

“标准是死的,人是活的。”刘好仃调出一张统计图,“我们把所有‘操作失败’的案例按节点拆开,发现‘启动’这个动作的放弃率最高,尤其是六十五岁以上用户和非中文母语者。这不是技术问题,是心理门槛。”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四个词:地理区域、使用环境、文化背景、操作习惯。

“从今天起,每条用户反馈,都往这四个格子里塞。塞不进去的,咱们再加格子。”

小周举手:“那‘颜色太蓝’算哪个?”

“文化背景。”刘好仃在白板上画了个分支,“南美忌讳蓝,北欧嫌冷,日本用户反馈‘开机像医院’。这不是偶然,是色彩在不同地方说了不同的话。我们得建个‘色彩语义库’,以后设计界面配色,先查词典。”

小王嘀咕:“这活儿细得像绣花。”

“机器是铁的,人是软的。”刘好仃说,“我们绣的是人和机器之间的那层纱。纱破了,再好的技术也进不去。”

老李翻开笔记本:“那‘按键三秒’呢?真要改?”

“不改。”刘好仃摇头,“但得知道它卡住多少人。我们引入一个新指标——行为滞留点。看用户在哪个步骤停顿、犹豫、重复操作。停留超过三秒,就算‘心理障碍点’。”

他点开一段新视频。德国老人再次出现,手指悬在图标上方,微微发抖。

“你看他手抖吗?”刘好仃放慢播放速度,“不是关节炎,是怕。怕按下去机器炸了,怕修不起,怕儿子回来骂。这叫‘交互恐惧’。”

办公室没人说话。

刘好仃在笔记本上写下“交互恐惧阈值”,圈出“老年人”“非母语者”两个词,翻页时,笔尖在纸上划出一道长线。

会议继续。

他们开始一条条过数据。售后工单、满意度调查、代理口述记录,格式五花八门,有的用表格,有的是手写扫描件,还有语音转文字的碎片记录。

“统一入口。”刘好仃打开加密文件夹“用户反馈原始池”,“所有原始记录,先归这儿。不删不改,原样存档。”

他带着大家一条条标注。每条记录打两个标签:需求类型——功能型、情感型、文化型;触发场景——安装、启动、日常使用、故障处理。

三小时过去,屏幕上渐渐浮现出一张由数百个标签组成的拓扑图。点与点之间连线密布,像一张蜘蛛网。

“看出什么?”刘好仃问。

小王盯着图:“问题太多,没重点。”

“对。”刘好仃点头,“不是没重点,是没地图。我们现在画的就是地图。画完了才知道哪条路通。”

老李突然出声:“北欧、日本、加拿大,三地都提过‘开机太冷’。”

“情感型需求。”刘好仃把这三个点连起来,标红,“高权重。不是机器温度,是心理温度。用户希望开机时被‘欢迎’,不是被‘通知’。”

小周补充:“南美用户希望界面暖一点,中东有反馈说图标太直白,‘像命令’。”

“所以‘直觉性’不只是会不会用,还是愿不愿用。”刘好仃在白板上加了一行字:操作直觉性 = 动作成本 心理安全感。

“我们一直以为用户得适应机器。”他说,“其实机器也得学会说人话。”

小王翻着笔记:“那下一步是不是该出优化方案了?比如改图标、调颜色?”

“不。”刘好仃摇头,“先别急着修路。我们现在连用户从哪儿来都不知道。”

他调出拓扑图,放大局部:“你看,同一个问题,在不同地方长出不同的根。巴西用户嫌说明书难懂,是因为翻译生硬;德国用户不敢修,是因为服务术语像天书;越南用户误触,是因为环境压力大。表面都是‘不会用’,实际原因完全不同。”

“所以?”老李问。

“所以先画用户画像。”刘好仃宣布,“按区域,每个大市场建一个原型。知道他们住哪儿、用在哪儿、怕什么、信什么,才能知道机器该怎么长。”

会议室安静下来。

小王低头记笔记,笔尖划得飞快。老李把笔搁在桌上,轻轻敲了两下。小周盯着屏幕,突然说:“我们外联部有份旧资料,是五年前做的用户访谈录音,要不要翻出来?”

“翻。”刘好仃说,“十年前的都翻。用户从来没变过,变的是我们听不听得见。”

散会时已近中午。

刘好仃收拾电脑,老李走到门口,忽然回头。

“咱们厂老师傅,装自家热水器都看了半天说明书。”他说,“是不是……全世界都这样?”

刘好仃动作一顿。

他没回答,回工位翻开日历,在下周二下午标了个红圈,写上:“内部员工体验调研——第一轮测试。”

下午他没回办公室,直接去了档案室。调出近三年所有用户反馈的原始记录,一张张扫描进系统。有些纸张发黄,字迹模糊,他一句句核对,补录缺失字段。

晚上七点,办公室只剩他一人。

屏幕上的“问题图谱”已经更新。标签按四维模型重新归类,连线更密,结构更清。他双击打开北欧用户的反馈集,一条条读过去。

“开机界面太冷。”

“图标像医院设备。”

“声音提示太短,听不清。”

他新建一个子目录,命名为“高权重情感需求”。把这三条拖进去。又从日本用户的记录里挑出类似条目,复制一份。

正要关闭文件,鼠标扫过一条备注:

“用户反馈:希望开机时有‘早上好’,而不是‘系统已启动’。”

他停住。

光标在新建文件处闪了两下。

他输入四个字:情感唤醒。

回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