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885集:产品功能优化推进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885集:产品功能优化推进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系统提醒还挂在屏幕右下角,刘好仃没关,也没点确认。他只是转身去茶水间烧了壶水,泡了杯浓茶,茶叶在杯底打着旋,像在赶早班地铁。回到工位时,天刚亮透,走廊的感应灯一盏接一盏熄了,办公室里静得能听见主机风扇的嗡鸣。

他打开“Ux-000”文件夹,双击“情感唤醒_第一版”,把巴西家庭那段录音调出来,推给开发组的共享目录。小周昨晚已经转录好了,音频文件命名很朴素:“妈妈叫孩子吃饭_03”。

“今天第一件事,”刘好仃在群里发了条消息,“不是写代码,是听人说话。”

开发组的小陈戴着耳机听了三遍,摘下来皱眉:“这声音有杂音,厨房锅碗瓢盆响,孩子在哭,说话还带口音……直接用?不怕降质?”

“就怕太干净。”刘好仃走过去,指着波形图,“你看她语速,前快后慢,最后一句拖得老长——‘别让机器吃掉你的时间’,像叮嘱,不像播报。咱们的语音模块太‘标准’,一开口就像客服中心自动应答,冷得能结霜。”

他打开测试机,播放系统预设的问候语:“您好,设备已启动,请开始操作。”声音平稳,无懈可击,也毫无生气。

“这不是人。”刘好仃摇头,“这是录音机成精了。”

小陈笑了:“那您想要哪种‘不精’的?”

“带点喘,带点犹豫,像刚做完饭,手还沾着油,顺口说一句‘宝贝,吃饭了’那种。”刘好仃顿了顿,“再加点背景音,风扇声、锅盖响,都留着。别降噪,那是生活的声音。”

小陈半信半疑地改了参数。十分钟后,测试机传出一句新的问候:“早啊……今天也别让机器吃掉你的时间哦。”语气懒洋洋的,尾音微微上扬,像邻居阿姨站在门口喊人。

办公室里有人抬头,小王从隔间探出头:“这谁录的?听着像我妈。”

“不是谁录的,是生活录的。”刘好仃点头,“就这个味儿,别修,别美化。”

语音模块定下基调,界面渐变却出了岔子。原设计是冷蓝到暖灰的平滑过渡,结果系统自动压缩,变成“啪”一下切换,像灯泡坏了又修好。

老李盯着测试机看了两分钟,摇头:“这不是唤醒,是惊吓。”

刘好仃调出前后对比,放慢三倍速。果然,过渡帧被系统判定为“冗余资源”,直接跳过。

“咱们的系统太讲究效率。”他说,“可人不是机器,升温得有个过程。”

他让前端加了十帧缓动动画,把渐变时间拉到一点八秒,同时在启动画面角落加了个极小的太阳图标,从地平线缓缓升起。

“不是改颜色,是改节奏。”刘好仃说,“人起床都得睁眼、伸懒腰,机器也得学着‘醒’得慢一点。”

第三项是触控延迟。原计划延迟半秒,给用户“反悔窗口”,结果测试机一碰就响应,开发解释:“延迟超过三百毫秒,系统会报卡顿警告。”

“那把警告关了。”刘好仃说。

“不行啊,这是硬规。”

“那就改规则。”他打开系统日志,找到卡顿判定模块,“把‘用户首次操作’单独列一类,前五次长按,不触发性能警报。”

小陈愣住:“这……算不算作弊?”

“不算。”刘好仃敲下备注,“这叫‘给人留面子’。”

三项功能终于跑通,测试机屏幕上,语音、渐变、延迟三项联动,完整走完一次启动流程。办公室里安静了几秒,小王忽然笑出声:“怎么感觉这机器……挺懂事的?”

刘好仃没笑,只说:“再跑一遍,这次按用户动线来。”

他们调出赫尔穆特、佐藤美香、卡洛斯三个原型,开始模拟操作。

德国老人赫尔穆特的第一步是盯着屏幕五秒才敢伸手。测试机记录到触控前的心率模拟值轻微上升,系统自动延长了问候语播放时间,图标边缘微微发亮,像在鼓励。

“这反应对了。”刘好仃点头。

轮到佐藤美香,问题来了。她习惯把常用功能拖到左上角,结果系统弹出提示:“操作非法,布局不可更改。”

老李一拍桌子:“这哪是尊重?这是管教。”

刘好仃回放日本用户原声:“图标太硬,像在训人。”再看这句“操作非法”,冷冰冰的,像法院传票。

“改。”他说,“改成‘建议保持布局整洁’,语气软一点。”

“可她要是非要改呢?”小王问。

“那就让她改。”刘好仃调出动画参数,“加个缓冲,提示出现后零点八秒内,她反向操作,就不算违规。咱们不拦,只是提醒。”

小陈试了试,新提示出现时,背景泛起淡淡的米色光晕,文字用的是手写体,动画缓慢展开,像在递一张便签纸。

“这还像话。”老李点头,“有点‘请’的意思了。”

最后一轮是卡洛斯,巴西电工,家里乱,设备共用,操作急。系统按设计放大了主功能按钮,但为了简洁,隐藏了“节能模式”入口。

模拟操作中,卡洛斯连续点击三次未果,系统记录到操作频率上升,判定为“焦虑状态”,自动弹出帮助浮窗,但内容是英文。

小周一拍脑门:“糟了,我们让他‘看得清’,却让他‘找不到’。”

刘好仃调出巴西录音里孩子抢电视的片段,背景里妈妈喊:“卡洛斯!关了!该做饭了!”声音急,但没发火,是熟人间的催促。

“咱们的问题是,”他说,“把‘简化’当成了‘删减’。”

他提出“动态层级”:主界面只留基础功能,长按主键三秒,弹出“爸爸模式”,里面藏着节能、家长控制等进阶选项。同时加一句语音提示:“爸爸专用,按住三秒。”

“得有归属感。”刘好仃说,“不是所有功能都得摆在明面,但得让人知道它在,像家里的工具箱,不显眼,但需要时一摸就着。”

小陈连夜改逻辑,第二天一早,测试机跑通新流程。卡洛斯长按主键,语音响起,节能模式浮现,界面自动调暗,进入低功耗状态。

刘好仃盯着屏幕,没急着点头。他打开调试日志,在设置界面底层加了个隐藏开关,标注“\/\/仅限赫尔穆特模式”,功能是关闭所有动画,回归极简黑白界面。

“万一有人就喜欢干净呢?”他说,“别替用户做决定。”

小王在旁边改完错误提示逻辑,顺手在内部wiki新建了一页,标题是“情感交互设计守则_v0.1”,把“容错式尊重”“语音生活化”“动态层级”几条写进去。

“以后新人来了,得知道咱们为啥改这些。”他说。

老李路过看了一眼:“你还真当回事了。”

“不当回事能行吗?”小王笑,“张建国老师傅的录音都进系统了,再不立个规矩,以后机器都得带口音。”

中午,刘好仃把三台测试机并排摆在会议桌上,分别贴上“德国”“日本”“巴西”标签。他没开投影,只让大家围过来,亲手操作一遍。

德国机启动,语音温和,图标有提示,延迟合理;日本机提示柔软,允许反悔,布局可微调;巴西机主键一按,语音带口音,功能藏得巧,但一摸就着。

“不是三个产品。”刘好仃说,“是一个产品,学会了看人下菜碟。”

小周忽然问:“那要是用户既像赫尔穆特,又像卡洛斯呢?”

刘好仃没答,只在笔记本上写了一行字:“功能不是越多越好,是越懂越少。”

下午三点,首轮测试总结会。问题清单列了七条,最关键是南美版本的逻辑冲突:系统误判“长按”为“误触”,导致“爸爸模式”偶尔失效。

“得加个学习机制。”小陈说,“让它记住谁常用这个功能。”

“不急。”刘好仃合上笔记本,“先让机器学会说话,再让它学会记人。”

他起身走到白板前,把三项核心功能画成一条动线:语音唤醒 → 界面渐变 → 触控延迟。然后在下方写了一行小字:“真正的优化,是从用户按下第一个键之前,就开始的。”

老李看着那行字,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掏出会议记录本,翻到那页双环图,外圈“技术”,内圈“人”,中间的问号还在。

他没说话,只在问号旁边,轻轻画了个箭头,指向内圈。

刘好仃看见了,没多问,只说:“明天继续测,重点调南美版的响应逻辑。”

散会后,小周抱着测试机往实验室走,路过茶水间,听见里面有人哼歌。推门一看,刘好仃正对着烧水壶发呆,水快开了,壶嘴冒白气,他忽然伸手,把壶盖轻轻掀开一条缝,让蒸汽慢些出。

“您这是干啥?”小周问。

“别让水憋着。”刘好仃说,“一急,就容易喷。”

他关了火,拎起壶,往自己杯里倒水。茶叶沉底,水面上浮着几片碎叶,像在划船。

小周把测试机放在桌上,打开南美版界面,准备跑最后一次模拟。卡洛斯的手指刚触到屏幕,系统突然弹出提示:“检测到连续操作,是否启用‘爸爸模式’快速通道?”

小周愣住:“这功能……什么时候加的?”

刘好仃没回头,只说了句:“刚想起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