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866集:活动方案精心策划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866集:活动方案精心策划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清晨的维修间比往常早亮了十分钟。刘好仃站在工作台前,把夹着草图的文件夹轻轻翻开,那张画着小房子、窗户上斜线清晰的便签被他平铺在台面上,边缘用两枚生锈的螺丝帽压住,防止被风扇吹走。

小王端着两个一次性饭盒进来,递了一个过去:“顺路买的,豆腐脑加咸菜。”

“谢谢。”刘好仃没抬头,手指在草图边缘轻轻划过,像是在测量什么看不见的距离。他抽出一张新打印的表格,标题是《追光计划执行框架(初稿)》,下面分三栏:材料、人力、流程。

“咱们得把这事儿拆明白。”他说,“不是能不能做,是怎么做才不走样。”

小王坐下来,扒了一口饭:“我已经核过b3线最近三批边角料的数据,十七块玻璃的尺寸都能对上,最大那块1.2米x0.8米,刚好能从那块报废的幕墙板里切出来。”

“运输呢?”刘好仃问。

“菲律宾分厂有日常物流,每月两趟补给车,顺带几块玻璃没问题。”小王顿了顿,“就是没人专门盯着清关,文件得他们自己处理。”

老李推门进来时听见了最后一句,顺手关上晃动的门扇:“你们这是打算让当地员工下班后修窗?听着像义务劳动。”

“是志愿。”刘好仃纠正,“每人每周自愿报两小时,不限岗位,不记考勤。我们只提供材料和技术支持,不指派任务。”

老李哼了一声:“听起来好听,可人一多就容易乱。今天你叫他装窗,明天他就得问公司能不能帮他孩子上学。善意这东西,一旦开了口子,收不住。”

“那就别开口子。”刘好仃打开电脑,调出一份文档,“我们写清楚:这是员工自发行为,非公司组织活动;不报销交通费,不提供餐补,不计入绩效考核。装完就走,不留名。”

小王忽然笑了一下:“那要是学校非要感谢呢?写锦旗?”

“不接。”刘好仃说,“他们要写,写‘本地热心人帮忙’就行。我们不出面,不回应,不存照片。”

“连二维码都不能扫?”小王试探着问,“我就想,万一以后咱们还想做别的,有个记录也好。”

“不行。”老李立刻反对,“一扫码跳出来‘深圳玻璃厂公益项目’,那还叫低调?回头谁都说我们作秀。”

“我不是那个意思。”小王有点急,“我是说,内部留个档,以后评优秀员工能参考。”

刘好仃沉默片刻,从工具柜取出一块废玻璃,放在灯下。阳光穿过它,在桌面投下一小片明亮的斜光。他拿起雕刻笔,在背面轻轻划了一道线,和草图上的那条一模一样。

“我们留的不是记录。”他说,“是光的形状。”

小王看着那道斜线,慢慢把话咽了回去。

老李点点头:“这事儿就得这么定——做了,但不说。”

三人重新围到桌前。刘好仃把方案拆成三个模块逐项过。

材料部分,确认使用b3线淘汰的钢化玻璃边角料,切割由厂内夜班余工完成,不占用白班产能;运输依托分厂现有补给车,清关由当地行政人员协助办理,不额外申请预算。

人力部分,制定《志愿协作备忘录》草案:报名完全自愿,时间安排避开生产高峰,安装过程由当地技术员带队,总部仅远程提供图纸与安全指引。

流程部分,设定五个节点:材料准备、运输确认、现场勘查、安装执行、反馈收集——最后一步明确标注:“反馈仅用于内部复盘,不对外传播,不用于宣传素材。”

小王在文档附录加了一句:“建议记录志愿工时,纳入内部荣誉积分体系。”

刘好仃看了眼,没反对:“可以记,但不能奖。一奖励,就变味了。”

“那总得让人觉得值得吧?”小王嘀咕。

“值得不是别人给的。”刘好仃合上电脑,“是你自己知道,那天晚上你多站了两小时,换来一间安静的教室。”

老李忽然问:“这事儿要是被主管查出来,说我们占用公共资源搞非生产**务呢?”

“那就解释。”刘好仃拿出另一份文件,“我把边角料利用率算进去了。这批废料原本要运去回收站,现在直接变公益材料,运输成本没增加,还省了处理费。这叫资源再利用,不算额外支出。”

他又补充:“我们没调人,没花钱,没影响生产。真要叫停,也只能说‘不合规矩’,不能说‘错了’。”

老李盯着他看了几秒:“你早就想好了。”

“不是想好。”刘好仃摇头,“是必须能在规则里走通的路,才叫路。”

中午前,方案初稿基本成型。刘好仃把三部分内容整合进一个文档,封面只写了两行字:

追光计划

执行方案(建议备案)

他在封底空白处,用红笔轻轻写了一行小字:“真正的光,照在人看不见的地方。”

小王凑过来念了一遍,没说话,只是把这句话截图存进了自己的U盘。

下午三点,三人再次聚在维修间。老李拿着打印好的方案逐页翻看,眉头时松时紧。

“运输安排我再看一遍。”他说,“顺带没问题,可万一海关查货,看到箱子没标签,问起来谁负责?”

“箱子不印字。”刘好仃说,“里面用气泡膜包好,贴内部流转单,备注‘技术支援物资’。”

“那要是被当成走私呢?”老李不依不饶。

“不会。”小王接过话,“流转单有编号,我们留底,分厂签收也要登记。全程可查,只是不公开。”

老李点点头,翻到人力部分:“志愿报名这事儿,得有个退出机制。万一有人报了名,临时有事去不了,不能算失信。”

“当然。”刘好仃早写了,“随时可取消,不记录原因,不影响后续参与。”

“还有。”老李指着最后一栏,“这方案提交之后,算不算KpI?”

刘好仃抬头看他。

“我是说。”老李语气平平,“年底总结,能不能写这一条?写了,是不是就算成绩?”

刘好仃合上文件夹,轻轻拍了拍封面。

“不算KpI。”他说,“但它算人心。”

老李没再问,把方案递回来,转身去拧水壶烧水。水壶刚响,门又被推开,小王抱着一台老式标签打印机进来。

“我找到了。”他说,“以前生产部用的那种,还能打防水贴纸。”

“做什么?”老李问。

“给玻璃打编号。”小王把机器放在桌上,“不是为了宣传,是为了安装时不乱。每块玻璃对应窗户位置,打个暗码,只有我们自己看得懂。”

刘好仃想了想:“可以,但标签贴在边缘内侧,安装后看不见。”

“明白。”小王已经开始调试,“就用数字加字母,比如p1-w3,代表菲律宾一号房西墙第三块。”

“别用p。”刘好仃突然说。

“啊?”

“别用国家缩写。”他解释,“万一以后别的地方也做,别让人觉得我们只帮一个地方。”

小王一愣,随即笑了:“懂了。改用F1-w3,F代表教室(classroom)的反向拼写。”

“随你。”刘好仃没纠正,“只要不露身份,怎么方便怎么来。”

傍晚六点,方案最终定稿。刘好仃把文件夹放进铁皮柜最下层,和其他技术日志放在一起。他顺手把那张画着小房子的草图取出来,夹进随身带的笔记本里。

小王站在门口,看着墙上的全球分布图,图钉密密麻麻,唯有菲律宾那个位置被红笔圈了又圈。

“你说。”他忽然开口,“以后要是还有这样的事,咱们还能这么干吗?”

刘好仃正锁柜子,手停了一下。

“只要还有废料。”他说,“还有人愿意多站两小时。”

老李从饮水机旁走过来,手里拿着三杯热水。

“下回。”他说,“别再让我查第十遍运输流程。”

“你不查。”刘好仃接过杯子,“我反而不踏实。”

三人站着喝了口热水,谁也没再说话。

窗外,夕阳把玻璃切割车间的钢架拉出长长的影子,斜斜地穿过维修间的地面,正好落在文件夹封面上,“追光计划”四个字被光照得微微发亮。

小王低头看了看自己的鞋尖,忽然说:“那道斜线,能不能刻得再长一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