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865集:公益项目筛选分析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865集:公益项目筛选分析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把雕刻笔轻轻放回桌面,那道斜线在玻璃背面泛着微光,像一道藏在透明里的密码。他没多看,转身打开工控机,U盘插进去,屏幕亮起的瞬间,文件夹图标跳了出来——《公益项目初筛表》。

小王站在门口,手里捏着几张打印纸:“我刚把菲律宾学校的结构图描了一遍,承重没问题,窗框能直接替换。”

“放桌上。”刘好仃点了点鼠标,投影仪嗡地一声响,墙面上浮现出一张表格,十二行代表十二项提案,四栏标题清晰:本地需求强度、文化敏感度、资源可及性、品牌关联性。

老李推门进来时正好看见这一幕,皱了皱眉:“你们这是要打分?像考试?”

“比考试简单。”刘好仃调出第一项,“印度小学漏水,需求强度拉满,但材料运过去得走海路,运费没算进去,资源可及性得分低。德国老年中心有政府补贴,我们介入会不会抢了本地维修队的活?文化敏感度要扣分。”

老李凑近看了看:“那菲律宾这个呢?”

“学生87人,教室六间,窗户全部需要更换。”刘好仃翻出小王整理的资料,“材料用厂里边角料,运输由分厂日常物流顺带,安装由当地员工下班后两小时志愿完成。总成本估算为零。”

“零?”老李挑眉,“人工不算钱?”

“志愿。”刘好仃点了点表格最后一栏,“但他们的时间是自愿给的,不是我们排班调岗,不算成本。”

小王在旁边补了一句:“而且换的是钢化隔音窗,正好体现我们厂的技术。碎了也不飞溅,声音也隔得住。”

老李没接话,盯着“品牌关联性”那一栏:“这分怎么定?凭感觉?”

“不凭感觉。”刘好仃打开另一个文档,是评分细则草案,“我们定个标准。比如,项目是否使用本厂材料或技术,是否体现‘光’或‘护’的主题。两项都满足,满分;只满足一项,一半分;都不满足,不进候选。”

“那巴西那个遮阳棚呢?”小王翻出便签,“紫外线强,孩子没地方躲太阳。”

“用的是普通铁架和帆布。”刘好仃指了指资料,“没用玻璃,也没用我们技术,品牌关联性归零。可以支持,但不优先。”

老李点点头:“这倒说得过去。可文化这块儿,你怎么量?德国人自己有钱有制度,我们插手,算帮忙还是添乱?”

“所以得分要拆开看。”刘好仃把德国项目的评分栏展开,“需求强度中等,冬季确实冷;文化敏感度高风险,他们福利体系完善,外来援助容易被看作干涉;资源可及性高,本地就能解决。综合下来,不如菲律宾紧迫。”

小王突然笑了一声:“你这哪是筛项目,是给每个地方做体检。”

“体检才能对症。”刘好仃把鼠标移到菲律宾那一行,总分自动计算出来——92.6,排名第一。

“三项进候选,这一个最高。”他抬头,“下周开始做方案,先从它入手。”

老李没急着走,反而拉了把椅子坐下:“可我还是觉得,‘品牌关联性’这词太虚。你说用玻璃就是关联,那要是有人提个‘员工家属生日送蛋糕’,算不算?反正蛋糕盒上能印厂标。”

小王差点呛住:“谁会写这种提案?”

“我说的是标准边界。”老李盯着刘好仃,“你得让人明白,什么算‘我们的事’,什么不算。”

刘好仃沉默两秒,起身从工具柜取出一块边角料,放在会议桌上。阳光从高窗斜照进来,穿过玻璃,在桌面上投下一小片明亮的光斑。

“我们不捐钱,不搞宣传,也不挂横幅。”他说,“但我们能用废料做一扇安全的窗,让盲孩子不再被玻璃碎裂声吓醒。这扇窗是透明的,但它挡住了风雨,也传递了光。”

他顿了顿:“品牌不是贴在墙上的名字,是别人想起你时,脑子里闪过的画面。如果有人问,深圳玻璃厂做过什么?我希望答案是——他们给一所学校换了窗,安静,透光,结实。”

屋里安静了几秒。

小王低头在记分表旁边写了四个字:技术即善意。

老李看了眼,没笑,也没反驳,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那就按这标准走。”他说,“但得分得公开,不能你一个人定。”

“当然。”刘好仃打开共享文档,“现在就开始,你们边看边改。”

三人围在投影前,一项项过。

印度小学:需求强,但运输链太长,最终得分78.3,候补。

德国老年中心:本地已有解决方案,介入必要性低,得分71.5,候补。

巴西遮阳棚:虽有需求,但未使用核心材料与技术,品牌关联性不足,得分69.8,暂不纳入。

其余九项,或因信息不全,或因执行难度高,陆续被归入“后续观察”池。

最后,屏幕上只剩三项候选,菲律宾项目高居榜首。

小王盯着那行数字,忽然说:“其实还有个问题——万一装完窗,人家校长想发新闻呢?我们不是说不搞宣传吗?”

“那就提前说清楚。”刘好仃打开通讯记录,“我们只提供材料和技术支持,不参与任何公开活动。如果学校想感谢,可以提‘本地员工志愿协助’,但不出现公司全称,不挂标识。”

“那窗户上呢?”小王想起雕刻笔,“要不要刻点什么?”

“刻一道斜线。”刘好仃说,“像阳光照进来的样子。不写字,不署名,就留个痕迹,让他们知道,有人惦记着。”

老李看着他:“你倒是想得通透。”

“不是想通透。”刘好仃合上电脑,“是怕走歪。一走歪,好事也变味。”

时间快到下班,维修间的灯亮着,三人把最终清单打印出来,十二项提案按得分排序,前三项用红笔圈出,菲律宾项目被单独标星。

刘好仃在封面写下:候选项目建议清单。

小王盯着那张纸,忽然问:“这计划叫什么名字?总不能一直叫‘那个换窗的’吧?”

刘好仃没立刻回答,而是翻开手写本,翻到前天记录的那一页。他拿起红笔,在“品牌全球化公益活动启动”下面,轻轻写下三个字:追光计划。

“就叫这个。”他说,“不张扬,也不藏。”

老李看着那三个字,沉默片刻,忽然说:“你这名字,倒是比评分表还准。”

“因为光不是我们生的。”刘好仃合上本子,“但我们能让它照得更远一点。”

小王笑了:“听上去不像在做公益,像在修玻璃。”

“本来就是。”刘好仃把清单放进文件夹,夹子合拢时发出清脆的咔嗒声。

第二天一早,刘好仃提前到厂,打开铁皮柜取出文件夹,翻到清单最后一页,在底部加了一行小字:“建议启动‘追光计划’命名动议,待方案细化后提交备案。”

他刚合上夹子,小王推门进来,手里拿着新打印的资料。

“我昨晚查了钢化玻璃的隔音参数。”他说,“五毫米厚度,平均降噪28分贝,足够让教室从‘嘈杂’降到‘安静’。”

“够用。”刘好仃点头,“再核一下切割尺寸,别现场对不上。”

“已经按图纸拆解了。”小王把纸递过去,“八扇窗,十七块玻璃,最大一块1.2米x0.8米,用b3线边角料刚好够。”

刘好仃接过资料,正要说话,老李也进来了,手里拿着一张新的审批单。

“主管又问了。”他说,“维修间最近打印量大,是不是设备要换?”

“正常损耗。”刘好仃平静回答,“我们在做内部评估,还没提交。”

“评估也得有头有尾。”老李把单子放在桌上,“你们这‘追光计划’,真打算做?”

“已经在做了。”刘好仃打开电脑,调出清单,“这是筛选结果,这是评分依据,这是候选项目。下一步是方案,再下一步是执行。只要不花钱,不违规,我们就走得通。”

老李盯着屏幕看了很久,忽然问:“如果上面不同意呢?”

“那我们就停。”刘好仃关掉文件,“但不停思考。只要问题还在,想法就不会断。”

老李没再问,转身要走,手搭上门把时又停住。

“那个评分表。”他说,“第四栏,品牌关联性……能不能加个注释?”

“可以。”刘好仃重新打开文档,在“品牌关联性”下方补了一行小字:“项目是否体现‘光的传递’或‘安全的守护’,且使用本厂材料或技术。”

老李看完,点点头,拉开门走了出去。

中午,刘好仃在食堂吃完饭回来,发现墙上多了几张新便签。

他走过去看。

一张写着:“越南分厂附近有流浪儿童收容所,屋顶玻璃老化,雨天漏水。”

另一张:“南非社区中心想建阳光房,但预算不足。”

还有一张是手绘的草图,画了个小房子,窗户上画了斜线,下面写着:“追光计划,从一扇窗开始。”

刘好仃站在墙前,看了一会儿,拿起红笔,在菲律宾项目旁画了个更大的圈。

小王走过来,站在他身边:“新提案还要筛吗?”

“当然。”刘好仃把草图取下来,夹进文件夹,“但标准已经清楚了。光要照进来,得先有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