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846集:新挑战:品牌全球化人才储备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846集:新挑战:品牌全球化人才储备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蓝粉笔的痕迹还留在白板上,像一道未写完的句号。刘好仃站在窗边,手里捏着半截用剩的粉笔头,目光却不再落在“效果初显,路还长”这几个字上。阳光斜照进来,把墙上的品牌发展规划图照得格外清晰——那上面,几条红线从深圳厂区一路向外延伸,穿过地图上的国界线,扎进东南亚、南美、东欧,像玻璃熔液冷却前最后奔涌的纹路。

他没动,也没说话,只是把粉笔头轻轻放在窗台边缘,仿佛在给某个看不见的信号留个位置。

小陈推门进来时,正看见他这个动作。

“刘哥,问卷反馈整理好了,老陈说可以出简报了。”

“放桌上吧。”刘好仃头也没回,“等会儿我看看。”

小陈把文件夹放下,顺口问:“下周语伴活动还照常?”

“照常。”他终于转过身,语气平得像车间早班的传送带,“文化融合是地基,但房子要往上盖,光有地基不够。”

小陈一愣:“盖哪儿?”

刘好仃抬手指了指那张规划图。“你看这三条新产线,明年一季度投产。技术标准全英文对接,本地团队要能独立运作。可现在,咱们能扛事的复合型人才,掰手指头都能数完。”

小陈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眉头慢慢皱起来。“你是说……人不够?”

“不是不够。”刘好仃走回办公桌,拉开抽屉,取出一份刚打印的邮件,“是够用的人,留不住;想用的人,进不来。”

他把纸推过去。是猎头发来的回复:某德资背景的项目经理,谈了三个月,最后因为“家庭安置问题”婉拒offer。另一家同行企业,开出双倍薪资挖走了咱们去年培养的翻译兼项目协调员。

“咱们厂的文化融合搞得热闹,可外面的人不知道。”小陈低声说,“他们只看薪资、看职级、看发展路径。”

刘好仃点点头,没接话。他走到白板前,拿起蓝粉笔,在“路还长”三个字旁边,写下两个新词:人才储备。

字写得不大,但笔画沉稳,像玻璃切割时的第一道划痕。

“以前是大家坐一块吃饭难。”他背着手,语气忽然轻松了些,“现在饭吃得热闹了,锅却不够大。新菜端上来,没人会炒,火候掌握不了,客人来了也招待不好。”

小陈忍不住笑:“所以你是想开个‘厨师培训班’?”

“比那复杂。”刘好仃摇头,“得让人愿意来,来了能干,干了能留。咱们这儿不是总部,没那么多光环,可咱们有别的东西。”

“比如?”

“比如昨天伊琳娜教我俄语‘你好’的时候,路易斯在旁边纠正发音,汉斯拿本子记语音规则。”他笑了笑,“一个中国老工人学俄语,三个外国人抢着教——这事放别处,谁信?”

小陈也笑了:“可光靠温情留人,不够。”

“当然不够。”刘好仃收起笑,“但温情是钩子,机制才是绳子。咱们得让人觉得,来这儿不只是打工,是参与一件事。”

他顿了顿,目光又回到那张规划图上。“你看这条线,落地越南。当地团队要招二十人,技术岗占一半。可咱们派不出足够的中方骨干去带,本地又没人能直接上手。文化能融,活却干不了,等于玻璃透亮了,但承重不行。”

小陈沉默了几秒:“那……咱们得提前准备?”

“必须。”刘好仃转身,在白板上画了个圈,把“人才储备”框进去,“不是等要用才找,是现在就开始种苗。”

他语气沉下来:“以前咱们解决的是‘能不能说话’,现在得解决‘谁来说’‘怎么说’‘说多久’。”

小陈看着他,忽然觉得眼前的刘好仃不像个普工,倒像个在玻璃熔炉前站了三十年的匠人,一边看火候,一边算着下一炉的料要什么时候下。

“可问题来了。”小陈挠头,“好苗子都往大厂跑。咱们这位置、薪资、晋升通道,拼得过吗?”

“拼不过。”刘好仃答得干脆,“所以我们不拼。”

“不拼?”

“我们换赛道。”他拿起笔,在白板上画出三条线,“第一条,内部挖潜——像伊琳娜、路易斯、汉斯这样的,已经是文化桥梁,得让他们有身份、有权限、有激励,成为‘文化导师’。”

“第二条?”

“外部引流。”刘好仃写下“实习生计划”“跨国轮岗”几个词,“和职业院校合作,招懂技术又愿意跨文化的年轻人,从基层带起。让他们从第一天就知道,这儿不只看KpI,也看你怎么跟巴西人聊足球、怎么跟德国人谈流程。”

小陈眼睛亮了:“那第三条呢?”

“第三条最难。”刘好仃笔尖顿了顿,“是让外面的人觉得,来咱们这儿,不是‘降维求职’,而是‘提前布局’。”

“怎么说?”

“咱们现在是小厂,但全球化业务是真在铺。谁要是能从零参与一个跨国团队的搭建,将来履历上写一笔‘主导过跨文化产线落地’,比在大厂当螺丝钉强。”

小陈点头:“可得有人信才行。”

“那就让人看见。”刘好仃转身,从文件柜里抽出一叠照片——是上次国际文化日的抓拍:伊琳娜教大家跳俄式踢腿舞,路易斯端着甘蔗布丁笑出酒窝,汉斯认真记录早餐搭配表。

“把这些故事拍出来,做成短片。不吹牛,就讲人。”他把照片摊在桌上,“一个中国老师傅学七国语言打招呼,一个巴西工程师为团队改良家乡甜点,一个德国人坚持给每个流程画思维导图……这些事,本身就有吸引力。”

小陈翻着照片,忽然感慨:“其实咱们这儿,挺特别的。”

“特别得藏不住了。”刘好仃把照片收好,“以前怕文化冲突,现在怕没人知道咱们已经不冲突了。”

他走到窗前,拿起那截蓝粉笔。阳光照在粉笔上,映出淡淡的反光,像玻璃表面的虹彩。

“小陈,你去人事处,把近三年离职员工的去向整理一下。再把现在各产线的骨干,做个能力画像。”

“你要做人才盘点?”

“先摸家底。”他把粉笔轻轻放回窗台,“咱们不能光低头拉车,还得抬头看人。”

小陈刚要走,又被叫住。

“等等。”刘好仃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本子,封皮已经磨毛了,“把这个也拿去,里面记了些名字——都是这几年活动中冒出来的人,有想法,有热情,但一直没机会往上走。”

小陈接过本子,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张莉,质检组,英语流利,组织过两次语言角,主动帮巴西员工解决住宿问题。

第二页:阿米尔,维修班,会阿拉伯语和基础葡萄牙语,曾协调沙特客户现场验收。

第三页:田中,包装线,日本籍,虽沉默但记录详尽,多次发现流程隐患。

“这些人……”小陈抬头,“你一直记着?”

刘好仃笑了笑:“我这人记性不好,但眼睛不瞎。好苗子就像好玻璃,得在熔炉里就看出来,不能等出厂了才发现透光率高。”

小陈抱着本子往外走,走到门口又回头:“刘哥,万一……外面竞争太猛,咱们还是抢不到人呢?”

刘好仃没立刻回答。他走到白板前,拿起蓝粉笔,在“人才储备”下面,用力写下四个字:我们不同。

然后他转过身,语气轻得像在聊天气:“那就让他们知道,别的地方给的是职位,咱们给的是位置。”

小陈走了。办公室安静下来。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看着那四个字。阳光慢慢移过墙面,照在品牌规划图上,那几条红线仿佛活了过来,像血管一样搏动。

他忽然想起昨天伊琳娜教他的那句俄语。

他掏出手机,找到录音,按下播放。

“3дpaвcтвynтe, r Лю xaoтnh, r cтekoльhoгo 3aвoдa pa6oчnn.”

声音有点僵,但完整。

他听着,嘴角微微扬起。

这时,办公室门被推开一条缝,小陈探进头:“刘哥,人事处说,下个月有批职校实习生来参观,问咱们要不要安排个‘文化体验环节’?”

刘好仃眼睛一亮:“当然要。”

“那……讲啥?”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蓝粉笔,在“我们不同”旁边,写下第一行活动标题:“一块玻璃的全球化之旅”。

粉笔灰轻轻落在桌角,像初雪。

他刚要说话,手机震了一下。

是猎头发来的消息:“刚接触一位在新加坡做过跨国团队管理的候选人,对‘文化融合实践’很感兴趣,愿意见面聊聊。”

刘好仃盯着屏幕,没回消息。

他把手机翻过来,面朝下扣在桌上。

然后拿起蓝粉笔,在标题下面,写下第一句讲稿:“大家好,我是刘好仃,深圳玻璃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今天,我想从一块玻璃说起。”

他的手顿了顿,在“工人”两个字上加重了笔画。

窗外,那块七语“团结”的布还在风里飘。

阳光照在“团结”下方的中文上,字迹清晰,像刚写上去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