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845集:融合效果初步显现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845集:融合效果初步显现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布在风里晃得像一面招展的旗,七种语言写的“团结”在阳光下泛着光。刘好仃站在走廊尽头,没急着进办公室,而是多看了几眼那块布——昨天还空荡荡的墙,今天挂上了笑声、节奏和陌生的音节。他嘴角一扬,转身推门进了屋,手里拎着一叠刚打印好的问卷。

“小陈,把质检组、生产一班、二班的联络人都叫上,十点半,会议室。”他把文件摊在桌上,纸角压住一杯没喝完的凉茶,“今天咱们不搞活动,来点‘文斗’。”

小陈探头:“啥文斗?考试?”

“比考试有意思。”刘好仃眨眨眼,“咱们来算算,这阵子的笑声值多少分。”

十点半,人到齐了。有人还带着手套味儿,有人袖口沾着玻璃碎屑。刘好仃没开场白,直接把一张图表贴上白板:横轴是“沟通顺畅度”,纵轴是“协作满意度”,中间画了个笑脸曲线。

“咱们搞了几次活动,饭也吃了,塔也搭了,舞也……勉强跳了。”他顿了顿,底下有人笑出声,“现在得知道,这些‘热闹’是不是真让咱们更像一个团队。所以,今天启动第一轮融合效果评估。”

有人举手:“刘哥,这评估……是不是又要写心得?”

“不写心得,写实话。”刘好仃掏出一沓问卷,“每人一份,匿名填。问题就三个方向:你跟不同国家的同事合作顺不顺?有没有觉得被理解?愿不愿意再参加这类活动?”

财务老陈翻了翻问卷,皱眉:“这些指标……会不会太软?”

“软?但真。”刘好仃指了指图表上的曲线,“咱们不搞KpI绑架,但得知道人心往哪边倾斜。数据是冷的,可背后的情绪是热的。咱们要听那股热气。”

他顿了顿,语气放轻:“我知道有人觉得这种事像走过场。但我想说,咱们厂里每一块玻璃,出厂前都得检测透光率。人跟人之间的‘透光率’,也该测一测。”

会议室静了两秒,随即有人点头。

“还有一点,”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角落写下一行小字:“特别关注不同文化背景的反馈。”他圈了个圈,“德国同事可能更看重流程清晰,巴西同事在意氛围轻松,咱们不能用一把尺子量所有人。”

小陈嘀咕:“那不是得做七套问卷?”

“不用。”刘好仃笑,“但咱们得留心——谁说得少,谁笑得勉强,谁提问特别认真。这些,都是数据之外的‘数据’。”

动员完,问卷发下去。刘好仃没回办公室,背着手就往车间走。

一班的小李正忙着调机器,头也不抬:“刘哥,待会儿填,现在顾不上。”

“我知道你们忙。”刘好仃从兜里掏出一张小卡片,“这样,每人五分钟,午休前抽空填完,交到小陈那儿。填完的,月底食堂加一道‘神秘菜’——据说是路易斯老家的秘方。”

“真的?”

“我骗过人吗?”刘好仃拍拍他肩膀,“而且,你填的每一个勾,都可能让下次活动少爬一次绳子。”

小李笑了:“那我得认真点,别让汉斯又拉着我们搞‘力学分析’。”

刘好仃一路走,一路说。到了质检组,伊琳娜正低头看问卷,眉头微皱。

“有啥不明白的?”他轻声问。

“这里问‘是否感到被尊重’……”她抬头,“如果我说‘有时候没有’,会不会让人觉得我不合群?”

刘好仃摇头:“恰恰相反。你说出来了,咱们才知道哪里没做好。文化融合不是让大家变成一样,是让不一样也能舒服地共处。”

他指了指墙上那块布:“你看,七种语言写同一个词,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告诉所有人——你的声音,值得被听见。”

伊琳娜笑了,提笔写了起来。

三天后,数据收齐。刘好仃把小陈和老陈叫进办公室,三个人围在电脑前。

“先看参与率。”老陈推眼镜,“92%,比预期高。”

“说明大家愿意说话。”刘好仃点头,“接下来看内容。”

屏幕上跳出一张词云图:最大的词是“fun”(有趣),其次是“confusing”(有点乱)、“hope”(希望)、“better”(可以更好)。

“有人写:‘和路易斯搭档时总想笑,但他说太快,我跟不上。’”小陈念着,“还有人说:‘汉斯太严谨,但项目最后真没出错。’”

刘好仃笑了:“这不就是互补吗?”

他们继续翻反馈。一条匿名留言引起注意:“我以为巴西人就是爱跳舞,后来发现,路易斯跳舞是因为他爸爸中风后,家人每天跳舞帮他康复。他说,节奏能唤醒身体。”

办公室安静了几秒。

“这哪是团队建设,”老陈叹气,“这是在拆开一个个‘人’,重新认识。”

数据审核完,分析结果出来了。团队整体协作满意度从活动前的61%升至78%,跨文化沟通意愿提升35%,最意外的是——生产误差率下降了12%。

“真降了?”小陈瞪眼。

“真降了。”刘好仃指着对比图,“以前交接时,一个手势理解错,参数就调偏。现在,哪怕语言不通,也会多问一句,打个手势,甚至画个图。”

老陈感慨:“原来‘聊得来’,也能聊出生产力。”

周五下午,会议室重新坐满人。刘好仃站在白板前,背后贴着一张大大的柱状图,颜色从灰蓝变成暖橙。

“结果出来了。”他开门见山,“咱们的文化融合,效果初显。”

底下有人吹口哨,有人鼓掌。

“满意度涨了,误会少了,连废品率都降了。”他笑着,“你们填的每一笔,都算数。”

有人举手:“那……神秘菜呢?”

“下周三上新。”刘好仃一本正经,“但先说好,可能有点甜,因为是路易斯按‘奶奶配方’改良的甘蔗布丁。”

笑声炸开。

这时,小李站起来:“刘哥,我有个问题。78%是不错,可还有22%不满意。他们是谁?为啥不满意?”

刘好仃点头:“问得好。”

他翻开一份汇总:“这22%,主要集中在两个点:一是活动时间,觉得占休息;二是语言障碍,还是担心说错被笑。”

他没回避,一条条念出来,又一条条解释改进思路:“下次活动,我们分批次,自愿报名;语言培训,我们搞‘伙伴制’,一人配一个语伴,错了也没人笑话——因为俩人都在犯错。”

他说完,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伊琳娜举手:“我想参加语伴。我可以教俄语,也想学中文。”

“算我一个!”路易斯跳起来,“我要学‘谢谢’和‘这菜太辣’!”

汉斯也举手,声音不大:“我可以分享德国工作流程的逻辑,如果有人感兴趣。”

刘好仃看着他们,忽然觉得这间会议室,比任何展厅都亮。

“数据不会说谎。”他最后说,“咱们的融合,像一块刚成型的玻璃——还没完全透亮,但已经能照见彼此的影子。”

他顿了顿,在白板上写下最后一句:“效果初显,路还长。”

会议结束,大家陆续离开。刘好仃收拾文件,小陈凑过来:“刘哥,你真打算搞语伴制?”

“当然。”他把资料塞进文件夹,“而且,我报名当伊琳娜的语伴。”

“你?学俄语?”

“怎么?”刘好仃笑,“我五十七了,又不是一百五十七。”

小陈摇头笑:“那你得先学会说‘你好’。”

“我早会了。”刘好仃掏出手机,翻出一段语音,按下播放。

一个略带口音的声音响起:“3дpaвcтвynтe, r Лю xaoтnh, r cтekoльhoгo 3aвoдa pa6oчnn.”

小陈愣住:“你啥时候学的?”

“昨晚上。”刘好仃把手机揣回兜里,“趁他们挂布的时候,我偷偷录了伊琳娜教大家的那段。”

他走到窗边,那块七语“团结”还在风里飘。阳光斜照进来,照在白板上那句“效果初显,路还长”上。

粉笔字的影子,正好落在“长”字的最后一捺。

刘好仃拿起半截蓝粉笔,蹲下身,在“长”字后面,轻轻补了一小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