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847集:人才竞争情况分析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847集:人才竞争情况分析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把蓝粉笔帽咔地一按,盖严实了,顺手塞进白板槽里。讲稿写完了,三页半,字迹工整得像质检报告。他看了眼手机,猎头的消息还躺在对话框里,没回。不急,他想,先搞清楚对手在干什么,再决定见不见。

小陈抱着两台笔记本和一摞打印纸进来时,刘好仃正把“一块玻璃的全球化之旅”的标题用红笔圈起来。

“刘哥,材料齐了。”小陈把电脑摆在会议桌上,一台连投影,一台开文档,“人事那边也把近三年离职去向整理好了,还有各产线骨干的能力画像,都在这U盘里。”

“行,先放着。”刘好仃拉开椅子坐下,“今天不讲玻璃,讲人。”

小陈一愣:“啊?”

“咱们得知道,外面啥行情。”刘好仃打开自己那台旧笔记本,屏幕有点花,但他习惯了,“人才这玩意儿,不像玻璃原料,订了就能到。你得抢,还得知道往哪儿抢。”

他点了点鼠标,调出一份行业报告:“先搞清楚——现在谁最缺人?缺什么人?”

小陈打开文档开始记录,嘴里念叨:“听起来像相亲前先看婚恋市场分析。”

“差不多。”刘好仃笑了,“咱这不是要‘娶’人才嘛,总得知道人家想要什么彩礼,喜欢啥户型吧?”

两人正说着,投影亮了,首页是《2025年制造业人才趋势白皮书》的封面,红底金字,煞有介事。

“你看,”刘好仃指着屏幕,“新能源、智能产线、跨境供应链——这三个方向,人才需求年增三成。尤其是懂外语 懂技术的复合型,抢得跟双十一秒杀似的。”

小陈翻着数据,眉头越皱越紧:“咱们厂去年招的几个技术翻译,三个月就被挖走了……现在看,不是偶然。”

“是必然。”刘好仃点头,“人家大厂,薪资高、平台大、晋升快,咱拿什么拼?”

“咱有……食堂阿姨做的红烧肉?”小陈试探着说。

刘好仃笑出声:“肉是挺香,可人家要的是期权。”

他切换到下一页,是几家同行企业的招聘广告截图,薪资一栏标得格外醒目。

“你看这家,在东莞,招个懂葡语的项目协调,月薪两万八,还有海外轮岗机会。咱们呢?同样的岗位,一万五,顶天了。”

小陈叹气:“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但差距里也有机会。”刘好仃突然话锋一转,“你发现没?他们招人,清一色要求‘三年以上大厂经验’‘985硕士优先’。咱呢?谁都可以来试试。”

“你是说,咱们门槛低,反而能捡漏?”

“不叫捡漏,叫‘提前种树’。”刘好仃翻开自己那个磨毛了的小本子,“像张莉、阿米尔、田中这些人,当年进来时也没人抢,可现在,都是宝贝。”

小陈若有所思:“所以咱们得换个思路——不跟他们抢‘熟手’,而是自己培养‘潜力股’?”

“对路了。”刘好仃竖起大拇指,“就像咱们厂的玻璃,不是靠买最好的沙子,而是靠工艺,把普通原料炼出高透光率。”

正说着,投影突然卡了一下,画面闪出一条招聘网站的弹窗广告:“高薪诚聘!跨国团队管理人才,年薪50w起,速来!”

小陈盯着那行字看了两秒,嘀咕:“这待遇,够买咱们厂半年的电费了。”

刘好仃却不恼,反而笑了:“你看,他们越这么喊,越说明——人不好找。”

“怎么说?”

“真不缺人,谁天天打广告?超市大白菜还搞促销呢。”他合上笔记本,“大厂缺人,小厂更缺。咱们得趁他们抢破头的时候,悄悄挖点‘边角料’。”

“边角料?”

“比如职校里那些肯学外语的技术生,比如刚回国不想卷北上广的年轻人。”刘好仃眼神亮了,“他们不一定要最高薪,但要看得见的成长。”

小陈点头:“咱们的文化融合故事,说不定就是他们的加分项。”

“没错。”刘好仃打开另一个文件夹,“你去把上次文化日的照片整理一下,挑些有故事的,做成简报。咱们不吹‘我们多有钱’,就讲‘我们多有意思’。”

两人正商量着,投影又跳了下,这次是猎头发来的新消息:“候选人已确认见面时间,下周三上午十点。”

小陈看了眼,问:“见吗?”

“见。”刘好仃点头,“但得让他知道,咱们这儿不是‘次选’,而是‘另一种选择’。”

他打开记事本,写下几个关键词:内部挖潜、文化导师、项目参与感、成长可见度。

“咱们拼不过钱,但咱们拼温度、拼机会、拼参与感。”他合上本子,“就像咱们厂那块七语‘团结’的布——别人看是装饰,咱们看,是团队的底色。”

小陈笑了:“那咱们的招聘口号是不是可以写:‘来这儿,不仅能打工,还能学七国语言打招呼’?”

“加一条,”刘好仃补充,“‘顺便改写一块玻璃的命运’。”

两人正笑着,门被敲了两下,人事小李探头进来:“刘哥,刚收到行业协会的季度报告,里面有各企业招聘动态汇总,你要看吗?”

“拿来!”刘好仃眼睛一亮。

小李递过一叠纸,封面印着《华南制造业人才竞争格局分析》。

刘好仃翻开,一页页扫过去,眉头渐渐锁紧。

“你看这儿,”他指着一行数据,“三家同行,最近半年都开了‘青年人才计划’,专门招应届生,包住宿、配导师、三年内保晋升。”

小陈凑过去看:“这不跟咱们想法一样?”

“不只是像。”刘好仃语气沉下来,“是冲着同一个池子来的。”

他翻到下一页,是薪资对比表,咱们厂的待遇在中间偏下,像条不起眼的横线。

“他们用钱抢人,咱们用故事留人。”小陈说,“可故事能当工资花吗?”

“不能。”刘好仃摇头,“但故事能让人愿意少拿点钱,多干点事。”

他指着图表角落的一行小字:“注意看,他们招的人,八成集中在智能检测和自动化控制。这两个方向,正是咱们新产线最缺的。”

小陈倒吸一口冷气:“这是冲着咱们的命脉来的。”

“所以咱们得更快。”刘好仃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圈,“内部挖潜要提速,文化导师制度得尽快落地。张莉、阿米尔这些人,不能只干活,得给身份、给权限。”

“比如?”

“比如让他们带新人,参与项目决策,甚至——”他顿了顿,“在招聘会上站出来,讲自己的故事。”

小陈眼睛亮了:“让员工当‘代言人’?”

“对。”刘好仃笑,“最真实的广告,从来不是hR写的,是员工笑着讲出来的。”

他合上报告,靠在椅背上,语气忽然轻松:“其实啊,竞争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别人在干什么。”

小陈点头:“那咱们现在知道了。”

“知道了,就不慌。”刘好仃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红笔,在“人才储备”下面,写下一行新字:知己知彼,错位竞争。

字写得稳,像玻璃切割前的测量线。

“咱们不拼钱,不拼规模,拼的是——”他转过身,看着小陈,“谁能让人觉得,来这儿,不只是上班,而是参与一场实验。”

“什么实验?”

“一个中国老工人,带着一群外国人,把一块玻璃,送到全世界的实验。”刘好仃笑了笑,“听起来像做梦,可咱们已经开始了。”

小陈低头看着笔记,忽然说:“刘哥,咱们是不是该做个‘人才地图’?标出哪些人能带、哪些人能挖、哪些人能留。”

“好主意。”刘好仃点头,“今晚就启动。”

他拿起手机,终于回了猎头那条消息:“请候选人下周三来厂里,先参观,再聊。对了,安排一场‘文化体验’。”

小陈好奇:“讲啥?”

刘好仃走到窗边,阳光正好照在那块七语“团结”的布上,风吹着,布面轻轻鼓动。

他回头,笑了一下:“就讲,为什么一个57岁的工人,非要学七国语言打招呼。”

小陈正要接话,投影突然黑了,屏幕一闪,跳出一行字:“文件已自动保存”。

刘好仃看了眼电脑,关掉电源。

“走吧,”他说,“去车间转转。真正的数据,不在纸上,在人眼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