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830集:经营方案精心策划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830集:经营方案精心策划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把手机倒扣在会议桌上,屏幕朝下,像是怕它突然响起来打断什么。窗外的风从玻璃幕墙的缝隙里钻进来,吹得投影仪的电线轻轻晃动,像条懒洋洋的蛇。小林刚把笔记本连上投影,老张已经在本子上画了三个圈,分别标着“稳”“险”“赌”,说这是他昨晚做梦梦到的投资哲学。

“咱们不是来选彩票号码的。”刘好仃笑着走过来,手里拎着一袋刚买的柠檬茶,一人一瓶地发,“是来把梦变成计划的。”

茶话会这周没叫“新业务”,改叫“方案工坊”了。牌子是小李手写的,还画了个小火箭,歪歪扭扭地喷着火。桌上没空咖啡杯了,取而代之的是三份打印得整整齐齐的行业分析报告,边角还贴着荧光便签,写着“可切入”“需验证”“先放一放”。

“上回咱们聊到,不做供应商,做‘方案合伙人’。”刘好仃拧开瓶盖,喝了一口,酸得眯起眼,“这话不是灵光一闪,是咱们一步步摸出来的。现在,得把它变成一张能走的路线图。”

他打开ppt,首页没放标题,只有一张照片:厂房屋顶那片光伏玻璃在雨后泛着光,像一块刚被擦亮的镜子。

“先说合作模式。”他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三角,“咱们、设计院、开发商。咱们出材料 技术方案,设计院出图纸 客户关系,开发商出项目 资金。三方绑在一起,谁也别想甩了谁。”

“那咱们占多少股?”小林问。

“不急着谈股。”刘好仃摇头,“第一单,咱们换‘案例’,不换钱。做成一个项目,挂在官网上,拍成视频,发到行业群里。让别人知道,深圳这家玻璃厂,不只会烧炉子,还会算能耗、懂设计、能落地。”

老张点头:“有道理。先混个脸熟,再谈分账。”

“可万一人家做完项目,转头自己干呢?”小李皱眉,“技术不是白教了?”

刘好仃笑了:“所以咱们得留一手。”他从包里掏出一个厚本子,封面磨得发白,边角还贴着胶布,“这是我这些年攒的‘玻璃江湖秘籍’——什么玻璃配什么结构最省电,哪种涂层在南方潮湿天最耐用,连国外几个大项目的失败案例都记着。这东西,不会全给出去,但可以‘借’着用。”

他把本子轻轻放在桌上,像放下一块压舱石。

“咱们的合作,不是卖产品,是卖‘经验值’。别人从零开始学,咱们已经摔过三回跤了。这差价,就是咱们的护城河。”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小林翻着资料,突然抬头:“那投资呢?咱们自己要不要上项目?”

“要。”刘好仃点头,“两条腿走路。一条腿靠合作,轻装上阵;另一条腿,自己投点小项目,练兵。”

“比如?”老张问。

“比如,智能玻璃样板间。”刘好仃调出一张设计图,“在科技园租个百来平的空间,全用咱们的新材料:调光玻璃、发电玻璃、隔音玻璃。做成一个‘未来办公室’,让人进来体验。开发商看了,觉得酷,自然想用。”

“成本呢?”小李算得快,“装修加设备,至少八十万。”

“咱们不全掏。”刘好仃早有准备,“找园区合作,他们出场地,咱们出技术,收益分成。再拉一家家具品牌,联合打造‘低碳办公生态’。咱们不是孤军奋战,是组队打怪。”

老张咧嘴:“这招狠,把别人也拉下水,大家一起努力。”

“不是下水,是上船。”刘好仃纠正,“风浪来了,船大才稳。”

讨论渐渐热起来。有人提议先试水海外市场,有人觉得国内新城建设更靠谱。小林坚持要搞一个数据模型,算清楚每个项目的回本周期;老张则主张“先干起来再说,边走边看”。

刘好仃没急着拍板。他让大家把想法都写在便签上,贴到白板上,然后分类:能马上做的、需要调研的、风险太高的。

最后,白板上留下三个红圈:

与设计院合作,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优先级:高)

启动智能玻璃样板间建设(优先级:中)

探索东南亚绿色建材市场(优先级:观察)

“咱们不贪多。”刘好仃指着那三个圈,“先集中火力,打透一个。等第一个项目落地,第二个自然就顺了。”

“那……万一第一个就砸了呢?”小李小声问。

刘好仃看着她,没笑,也没皱眉:“砸了,咱们就当交学费。但咱们得知道,是哪个环节烧错了火。”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封面上写着“风险评估与应对预案”。翻开第一页,密密麻麻列着二十多项可能出问题的环节:合作方违约、材料交付延迟、政策变动、市场反应冷淡……

“每一条,我都写了应对办法。”他说,“比如,合作方跳单,咱们就立刻启动品牌曝光计划,把项目故事发出去,让他想赖都赖不掉。资金链紧张?我准备了两百万应急资金,不动用工资,不碰生产款,专款专用。”

他顿了顿:“人不怕失败,怕的是失败了,连翻身的力气都没有。”

会议室里有人低头记笔记,有人轻轻点头。

小林忽然问:“刘工,您这本子……是不是从绿色生产那会儿就开始记了?”

刘好仃一愣,随即笑了:“你发现啦?第一笔,是五年前,炉温突然升高,差点炸炉。我记下来,后来发现是传感器老化。第二笔,是环保局来查,咱们数据对不上,从那以后,我开始每天手抄能耗表。”

他合上本子,轻轻拍了拍:“有些东西,当时觉得是麻烦,回头看,全是宝贝。”

老张喝了口茶,忽然说:“那……咱们现在,是不是也在写新的一页?”

“已经在写了。”刘好仃站起来,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三个红圈下面,写下一行字:

“从一块玻璃,到一栋会呼吸的楼。”

“这不是口号。”他转身面对大家,“是咱们接下来一年的目标。投资、合作、试水,都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让别人看到咱们的时候,不再说‘哦,那家做玻璃的’,而是说‘那家懂绿色建筑的’。”

没人说话,但有人悄悄把手机调成了静音,有人把柠檬茶瓶盖拧紧,像是准备出发。

刘好仃环视一圈,声音放轻:“我知道,还有人心里打鼓。这正常。但我想说,咱们已经比三个月前强太多了。那时候,咱们连‘方案合伙人’这个词都没听过。现在呢?咱们不仅能说,还能画图,能算账,能谈合作。”

他拿起那本发旧的笔记本,轻轻放在会议桌中央。

“接下来,咱们要做的,不是从零到一,是从一到十。难,但不虚。因为咱们手里,有数据,有经验,还有——”他指了指大家,“一群敢想敢试的人。”

小林深吸一口气,举手:“我有个建议。咱们能不能先找个小型设计院试试?别一上来就找大院,人家门槛高,咱们容易碰壁。”

“好主意。”刘好仃点头,“小院灵活,合作成本低,试错代价小。就从他们开始。”

老张也跟进:“我认识一个做产业园设计的团队,前阵子还问我有没有节能玻璃资源。我可以先探探口风。”

“那就这么定。”刘好仃拿起笔,在“合作项目”那一栏写下“初步接洽:3个工作日内启动”。

小李翻着资料,突然抬头:“那个……东南亚市场,虽然暂时不主推,但我觉得可以先注册个海外商标。万一以后要用,不用临时抓瞎。”

刘好仃眼睛一亮:“这步走得远。商标注册我来安排,下周就提交。”

讨论持续到下午三点。最终,经营方案的框架成型:以合作项目为突破口,以样板间为展示窗口,以风险预案为安全绳,三线并进,稳中求变。

刘好仃把方案打印出来,每人发了一份。最后一页,是他手写的一句话:

“不怕慢,就怕站。走一步,算一步,步步有回响。”

散会前,他站在门口,看着大家收拾东西。小林把笔记本塞进包里,老张把空茶瓶捏扁扔进垃圾桶,小李把那张画着火箭的牌子收进抽屉,说下周再用。

“刘工,”小林突然回头,“咱们……真的能做成吗?”

刘好仃没立刻回答。他低头看了看手表,又抬头看了眼窗外。阳光正好,照在车间屋顶的光伏板上,反射出一片银亮的光斑,像无数个小太阳落在地上。

他笑了笑,说:“你记得咱们第一块环保认证是怎么拿的吗?”

小林摇头。

“我忘了告诉你——那天,我偷偷把检测报告看了三遍,生怕哪个数错了。”刘好仃眨了眨眼,“可最后,是真的。”

他拉开会议室的门,走廊的光涌进来。

“所以啊,别问能不能,先问想不想。”

他走出去,脚步没停。

小林站在原地,忽然想起什么,快步追上去:“刘工,如果设计院问咱们有什么成功案例,咱们怎么说?”

刘好仃停下,回头,从包里掏出那本发旧的笔记本,翻开一页,指着其中一行字:

“你就说——”

他的手指轻轻敲在纸面上,发出轻微的“嗒、嗒”声。

“我们正在创造第一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