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822集:新挑战:品牌全球化绿色发展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822集:新挑战:品牌全球化绿色发展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盯着手机屏幕,那条没发完的消息像块没烤熟的面包卡在对话框里:“你们能预测我们自己都没意识到的需求,这不像做生意,像……”他手指悬在键盘上方,迟迟没点发送。

窗外,叉车正把最后一批贴着新标签的玻璃运走。阳光斜切过厂房玻璃顶棚,在地面上拉出一道明亮的光带,像谁用尺子画了一条金线,刚好落在“环保角”的旧海报上——那张印着枯树和干裂土地的图,边角已经卷了,被胶带勉强粘住。

他放下手机,走到窗边。玻璃在阳光下泛着干净的光,像是能吸进整个春天。可他忽然觉得这光有点刺眼,不光是反光的问题,而是——他眯起眼——这光里好像少了点什么。

“以前我们拼价格,后来拼速度,现在拼预判。”他自言自语,“可人家客户要的,是不是不止这些?”

他转身拉开抽屉,翻出一份澳洲客户寄来的项目书复印件。第一页写着“绿色建筑认证标准”,密密麻麻列着材料碳足迹、生产能耗、回收率……他一页页翻,翻到一半,手指停在“供应链环保合规声明”那一栏。

“咱们有吗?”他问空气。

没人回答。办公室空了,人都去产线看新流程跑单去了。他低头看了看自己工牌,上面印着“深圳玻璃厂”,没头衔,没职称,就一张笑得有点憨的照片。可他知道,这张脸现在代表的不只是一个厂,而是一群人熬出来的信任。

他想起昨天小陈说的那句:“客户回了个‘’,说‘就等你们这句话’。”

那时候他觉得是胜利。

现在他觉得,那可能只是起点。

他打开电脑,搜“全球建材环保标准”,页面刷出一长串文件,欧盟的、北美的、澳洲的……点开一份,满屏术语:“LcA生命周期评估”“Epd环境产品声明”“零碳工厂认证路径”。他看不太懂,但看懂了几个数字:某国际品牌玻璃的碳排放量,是他们目前的三分之一;回收材料使用率,人家是68%,他们连15%都不到。

“我们……是不是跑偏了?”他喃喃。

不是技术不够快,不是响应不够准,而是——他忽然意识到——人家在比谁更绿,而他们还在比谁更快把玻璃送出去。

他抓起外套往外走,脚步比平时快半拍。路过车间时,听见小王在跟新员工讲系统怎么自动排产,声音清亮:“现在咱们的订单处理效率,全球前37%!”

刘好仃没停,只轻轻拍了下小王的肩,继续往前。

他要去找老张。

老张是厂里干得最久的包装工,手上有茧,嘴上没把门。刘好仃知道,要听真话,就得找那种“不怕说错”的人。

老张正蹲在废料区,手里捏着一块边角料,皱着眉看上面的标签。

“这玩意儿,还能不能烧?”他抬头看见刘好仃,“前两天环保局来人,说咱们这废料分类不细,罚款倒是没开,可话里话外,像是在等咱们犯错。”

刘好仃蹲下来,捡起另一块碎玻璃,边缘还沾着胶条。

“咱们每年废料多少吨?”他问。

“光去年,三千多吨。”老张吐了口唾沫,“大头是边角料和次品,小头是包装。纸箱、泡沫、塑料膜,混一堆,拉走一车烧了事。”

刘好仃点点头,没说话。三千多吨,听起来像数字,可要是堆起来,能盖三栋楼。

他站起身,拍了拍裤子,忽然问:“老张,你说咱们这玻璃,要是能自己‘生’自己,行不行?”

老张一愣:“啥意思?玻璃还能下崽?”

“我是说,”刘好仃笑了,“用旧玻璃做新玻璃。熔点低,能耗少,碳排放也少。咱们能不能把废料全收回来,做成新产品?”

老张挠头:“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谁愿意多花这钱?客户不就图便宜?”

“可客户要是图的不是便宜呢?”刘好仃看着他,“要是他们要的是‘绿’呢?”

老张没接话,只低头踢了踢脚边的废料桶。

刘好仃却觉得心里那根线,突然绷直了。

他回到办公室,打开窗。风灌进来,带着一点金属和玻璃粉的味道。他盯着墙上那张旧环保海报,忽然起身,撕了下来。

“过时了。”他说。

然后他打开ppt,新建一页空白幻灯片。光标在中央闪了两下,他敲下八个字:

品牌出海,先过绿关。

他没写方案,没列数据,就这八个字,加粗,居中,字号拉到最大。

手机又震了下。这次是小林发来的消息:“刘哥,澳洲客户追加问题:你们的产品有没有碳足迹标签?能不能提供回收率证明?”

他回:“正在准备。”

发完,他靠在椅背上,闭了会儿眼。

三年前,他们还在为能不能准时交货发愁;两年前,为系统卡顿急得拍桌子;去年,为一个客户改尺寸吵到半夜。现在呢?客户不问“能不能改”,而问“够不够绿”。

他睁开眼,窗外阳光正好,照在刚运走玻璃的叉车上,车斗空了,可那道光还留在地上,像一条通往远处的路。

“咱们不能只做‘快’的玻璃。”他轻声说,“得做‘亮’的玻璃——不是反光亮,是心里亮。”

他起身,拨通全厂广播系统。

“所有人注意,十分钟后,车间会议室开会,主题:咱们的玻璃,怎么才能绿起来。”

挂了电话,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红笔,在“下一步:听懂客户没说出口的话”下面,又写了一行:

他们没说的,是地球在说。

会议开始前,小王跑进来,手里抱着一叠资料:“刘哥,我刚查了,全球有二十多个绿色建材认证,咱们一个都没拿。最基础的那个,光材料申报就要填八十七项。”

刘好仃点头:“那就一项项填。”

“可咱们数据不全啊,能耗、排放、回收……好多没记录。”

“那就从今天开始记。”

小王愣了下:“可这不耽误生产吗?”

刘好仃笑了:“小王,你记得咱们上个月系统刚上线时,也有人说‘太麻烦’‘耽误事’。现在呢?谁还抱着文件跑?”

小王不说话了。

刘好仃拍拍他肩:“麻烦,是因为在进步。不麻烦,才是停了。”

人陆陆续续进来,坐满会议室。老张坐在后排,手里还捏着那块边角料。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没讲数据,没放ppt,只问了一句:

“你们有没有想过,咱们做的玻璃,有一天能铺在南极科考站的墙上?”

全场安静。

“不是能不能做出来,”他继续说,“是人家让不让进。因为环保标准太高,材料不合格,一块都运不进去。”

他顿了顿:“可咱们的玻璃,明明能透光、能隔热、能防雾,为什么进不去?就因为不够绿?”

没人说话。

“我知道大家觉得这事儿远。”他声音放轻,“可客户已经在问了。澳洲问,德国问,连新加坡的经销商都在打听咱们的回收计划。这不是趋势,是门槛——谁迈不过去,谁就被挡在门外。”

小林举手:“那咱们……从哪儿开始?”

“从承认自己不够好开始。”刘好仃说,“咱们现在是‘前37%’,可那是在效率榜上。环保榜呢?我敢说,咱们连前80%都挤不进去。”

他拿起红笔,在白板上画了个圈:“但没关系。咱们以前啥都不会,现在不也把系统跑起来了?绿,也可以学。”

老张在后排嘟囔:“学是能学,可钱呢?设备要改,流程要调,客户认不认还不知道。”

刘好仃看着他:“老张,你记得九十年代咱们厂最穷那会儿吗?连电费都交不起,可你还天天擦机器,说‘机器亮堂,人心才亮堂’。”

老张一愣。

“现在也一样。”刘好仃说,“咱们搞绿色,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是让咱们的品牌,走得更远。让全世界知道,中国玻璃,不光快,不光准,还——”

他顿了顿,写下最后一个词:

干净。

会议室静了几秒,然后,小王第一个鼓掌。接着是小林,是技术组的小李,是包装组的老赵……掌声不大,但持续。

刘好仃没笑,只看着窗外。

阳光依旧照在厂房顶上,玻璃反射出一片清亮的光。他忽然觉得,这光比以前干净了。

他拿起手机,给澳洲客户回了条消息:

“您说的‘像’什么,我们想了想——像朋友。”

发完,他转身对会议室的人说:

“明天开始,咱们成立‘绿色行动组’,谁愿意?”

话音未落,老张站了起来,手里还捏着那块边角料。

他走到前面,把玻璃放在桌上,说:

“这块料,我留着,等它变新玻璃那天,我要亲手贴上标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