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820集:业务流程优化实施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820集:业务流程优化实施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清晨六点四十分,厂门口那盏总在阴天提前亮起的路灯还没熄,刘好仃已经蹲在成品区第三排货架前,拿记号笔在一块边角发毛的玻璃上画了个圈。

“这儿,每次打包都得绕开,”他头也不抬地对身后跟着的小王说,“不是工人偷懒,是流程没给留出处理瑕疵的时间。”

小王低头看表,七点差五分。昨天下午签完合同,晚上团队群里的消息就炸了锅,全是“AR系统上线倒计时”“客户远程验货模拟演练”这类标题。可刘好仃一早没提技术,反倒拎着保温杯,带着人往产线最乱的几个节点钻。

“流程比系统老实,”他边走边说,“你骗得了代码,骗不了工人手上的茧子。”

八点整,车间会议室的门被推开,智链工科的工程师刚坐下,刘好仃就把一张A3纸拍在桌上——手绘的,歪歪扭扭,像小学生作业,却是整厂业务流程的草图。

“咱们今天不聊云,不聊算法,”他说,“先把自己走过的路,一五一十画出来。”

没人说话。财务小林盯着图上“订单确认”到“排产调度”之间那团乱麻似的箭头,眉头皱得能夹住回形针。小李则盯着“客户修改需求”这个节点,下面连着七条分支,像棵被雷劈过的树。

“我知道大家想赶紧上系统,”刘好仃喝了口茶,热气把他的眼镜熏出一层白雾,“可咱们要是连自己怎么干活都说不清,再好的技术,也只能帮咱们更快地犯错。”

会议室静了两秒,小王突然笑出声:“您这图,比我大学画的毕业设计还抽象。”

“抽象才真实,”刘好仃擦擦眼镜,“毕业设计讲究美观,咱们这行,讲究的是——别卡住。”

话音落,分工开始。小王带人盯销售到生产,小李负责质检到发货,小林则拉着智链工科的财务对接员,一栏栏核对成本流转节点。刘好仃自己,拎着本子,从早八点到晚五点,跟着五条产线来回转。

第三天,问题浮出水面。

“排产计划每周一发,可客户周三改图,周五加急,”小王翻着记录本,“调度组每次都得手动插单,系统里根本没这入口。”

“质检报告要等客户确认才能归档,可客户三天不回,仓库就不敢发,”小李摇头,“结果货堆着,运费照算。”

最离谱的是包装环节。一块玻璃要贴三种标签:出口合规码、客户定制编号、物流追踪号。可这三个信息来自三个部门,录入时间差最长能到四十八小时。

“工人得每天早上去三间办公室门口蹲人,”刘好仃记下,“像讨债。”

第五天,进度开始不齐。小王组的数据已经整理成表,小李组却卡在质检标准的定义上——“轻微划痕”和“可接受磨损”到底差多少?没人说得清。

刘好仃召集短会,十五分钟,站着开。

“别等完美,先交初稿。”他指着白板,“咱们不是在写论文,是在修水管。漏水的地方,先拿胶带缠上。”

当天下午,进度协调群建立。每晚六点,各小组发一页ppt,只讲三件事:做了啥,卡在哪,需要谁帮忙。

第七天,初版流程图出炉。打印出来贴满整面墙,红笔批注比原文还多。

就在大家准备松口气时,小林突然指着“订单变更”节点:“这儿有个空子——客户改需求,但成本没重新核算,最后亏的钱,全摊在生产头上。”

刘好仃盯着那点看了半分钟,忽然笑了:“好家伙,藏了十年的窟窿,今天算挖着了。”

当晚,他没回家,在办公室改流程图。凌晨两点,给智链工科的技术组长发了条微信:“能不能在AR系统里加个‘变更预警’?客户一改图,自动触发成本重算,推送给销售和财务。”

对方秒回:“能。明天我让开发组评估。”

第二天一早,刘好仃站在会议室前,手里拿着新打印的流程图,边角还冒着打印机的余温。

“从今天起,试运行新流程。”他把图贴上墙,“先跑两周,不考核,只记录问题。”

新流程砍掉了五个重复审批节点,合并了三处信息录入口,最关键的是,把“客户变更”和“成本重算”绑在了一起。

第一天,乱了。

销售部老张不习惯新表单,填错两单;仓库小陈按旧习惯等质检确认,耽误了装车;最要命的是,新流程要求所有变更必须在系统留痕,可老客户打电话口头改图,没人知道该不该录。

中午,会议室又挤满了人。

“不是流程不好,”老张搓着手,“是咱们习惯了‘打个招呼就行’。”

刘好仃点头:“那咱们就教系统‘听懂招呼’。”

他当场决定:所有电话沟通的变更,必须由接话人十五分钟内补录系统,超时自动提醒主管。同时,在系统首页加个显眼按钮:“客户口头变更登记”。

培训跟着上线。刘好仃亲自上阵,在投影前比划:“以前是‘我跟老李说过了’,现在是‘我让系统知道了’。不是不信人,是别让后人翻档案时,对着空白发愣。”

一周后,变化悄然发生。

销售部开始主动提醒客户:“您要是改图,记得让我们录系统,不然财务那边算不出加急费。”

仓库小陈学会了看系统预警,提前备货。

最让刘好仃意外的是,老张那天下班前,主动把三年来的“口头变更”案例整理成文档,发到了群里。

“以后新人培训,就用这个,”他说,“叫《那些年我们靠嘴改的单》。”

两周后,初评会。

小王汇报:“订单处理时间平均缩短41%,客户变更导致的纠纷下降七成。”

小李补充:“质检到发货的等待时间,从平均三天,压到了十小时以内。”

小林最后说:“上个月,因变更未及时核算导致的成本偏差,是零。”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然后不知谁先拍了手,接着掌声响成一片。

刘好仃没鼓掌,他盯着墙上的流程图,目光停在“客户反馈”那个节点。

“咱们把内部流程理顺了,”他慢慢说,“可客户那边,还是黑箱。他们为啥改图?为啥加急?咱们只知道结果,不知道原因。”

小王立刻接话:“AR系统不是能记录客户查看模型的停留时间吗?要是他老盯着某个角看,是不是说明那儿有问题?”

“对!”小李眼睛亮了,“还能统计他反复放大哪个区域,推测关注点。”

小林也来了劲:“把这些数据跟最终变更记录一比,说不定能找出规律。”

刘好仃嘴角动了动,没笑,却比笑了还暖。

“那就这么办。”他拿起笔,在流程图最外圈,画了个大圈,“从下个月起,咱们不光记录客户改了啥,还要试着听懂他们没说出口的话。”

散会后,他站在窗边,看着成品区那块被画了圈的玻璃已经贴上新标签,正被叉车缓缓运走。

手机震了一下。

是智链工科的技术组长:“‘变更预警’模块开发完成,今晚可部署。另外,我们加了个小功能——客户在AR模型上停留超过30秒的区域,会自动生成‘关注热点图’。”

刘好仃回了个“好”。

抬头时,发现小王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叠纸。

“这是今天培训时,几个工人写的建议。”他递过来,“有人说,能不能在系统里加个‘紧急通道’按钮,专处理加急单;还有人说,包装标签能不能合并成一张,省贴的时间。”

刘好仃一张张看,笔尖在纸上轻轻划过。

最后一页,字迹歪歪扭扭,写着:“系统能不能提醒我们,哪块玻璃站久了,该擦灰了?”

他笑了,把纸折好,放进工作手册的夹层。

下午三点,阳光斜照进车间,新流程运行第十天。

刘好仃站在产线尽头,看着一块玻璃从切割到包装,全程只被扫描了四次,信息自动流转,无人干预。

智链工科的工程师走过来,递上平板:“系统刚推送一条预警——b区17号货架,有三块玻璃超过48小时未移动,建议优先处理。”

刘好仃接过平板,指尖滑动,调出那三块玻璃的客户信息、生产批次、存储时长。

他正要说话,小王从质检台跑过来,手里挥着一张单。

“刘哥!刚收到客户邮件,他们看了AR模型,说右上角反光不对,要改设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