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819集:新技术引入推进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819集:新技术引入推进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小王把那片绿萝叶子从打印稿上轻轻拿开,正准备重新整理桌面,刘好仃的微信语音就跳了出来,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劲儿:“今天上午十点,会议室,带上你那套‘轻量AR 数据平台’的对接清单,咱们要见‘真神’了。”

他没说是谁,但小王一听就明白了——合作对象要来了。

半小时前,他还盯着那家大数据平台的试用延期通知发愣,现在,空气里仿佛已经飘起了代码和合同纸张的味道。他赶紧打开电脑,把昨晚加的备注“优先对接供应商培训资源”又加粗了一遍。

十点整,会议室门被推开,刘好仃一手拎着那个漆掉半边的保温杯,另一手夹着三份文件,身后跟着小王、小李和财务小林。投影仪已经亮起,屏幕上是昨晚连夜整理的《技术合作候选企业初筛报告》。

“人都到齐了?”刘好仃把保温杯放下,没拧盖,热气往上窜,像在给自己打气,“好,咱们不绕弯子。方案定了,试点要推,下一步,就得找人搭伙。”

小林翻了翻手里的成本测算表,小声问:“已经有目标了?”

“有三个初步接触的。”刘好仃点开ppt,“但咱们得挑。不是谁报价低就选谁,得看懂咱们这行——玻璃不是芯片,也不是服装,咱们的痛点是订单碎片化、交期紧、客户还爱改需求。技术得能‘听懂人话’,不是光会跑数据。”

小李点头:“上次那家AI公司,一上来就说要给我们做‘数字孪生工厂’,我说我们厂才八千平,他以为我们是钢铁厂。”

会议室爆发出一阵笑。

“所以第一关,”刘好仃竖起一根手指,“必须有制造业落地经验,尤其是非标定制类的。第二,支持本地化部署,咱们的数据,不能随随便便上云。第三,培训得跟上,不能签完合同就甩个手册走人。”

小王记着笔记,忍不住问:“那价格呢?预算还是……”

“预算没变。”刘好仃笑,“但我们得聪明花。就像买菜,不一定要最便宜的,但得挑最新鲜、最耐放的。我已经让行政联系了行业协会,要了两份‘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商口碑榜单’,又让技术组去扒了近半年的客户案例。”

他顿了顿:“今天起,咱们分三路走:小王负责技术对接能力评估,小李查过往项目落地效果,小林算综合成本,包括隐性成本——比如培训时间、系统停机风险、二次开发费用。”

小林眼睛一亮:“我连他们客服响应速度都打算测,打个电话试试看多久接。”

“对!”刘好仃一拍桌子,“细节见真章。咱们不选‘听起来厉害’的,要选‘用起来顺手’的。”

散会后,团队立刻动了起来。小王在搜索引擎里敲下“制造业 AR远程验货 成功案例”,一页页翻,标记出带视频演示的;小李翻遍行业论坛,找到某家具厂用类似系统把验货周期从五天缩到两小时的帖子,截图转发到群;小林则悄悄注册了两家公司的免费试用账号,假装是潜在客户,测试后台操作流畅度。

两天后,名单从十二家缩到五家,又从五家筛到两家。

一家是业内知名大厂,方案成熟,案例光鲜,但报价直接顶到预算红线,且坚持要求全系统上云;另一家叫“智链工科”,规模不大,但做过两家建材企业的转型项目,系统支持私有化部署,报价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二,还主动提出免费提供三个月驻场技术支持。

“关键是,”小王在汇报时说,“他们去年给一家陶瓷厂做的AR验货系统,客户反馈说‘比看实物还清楚’——因为能放大看釉面细节。”

刘好仃摸着保温杯,若有所思:“他们愿意见我们?”

“约了明天。”小王说,“他们团队可以来厂里,现场演示系统,还能根据我们的产线做定制调整。”

“那就见。”刘好仃站起身,“不看ppt,要看真家伙。”

第二天上午,智链工科的团队准时抵达。三个人,两男一女,背着设备箱,穿着印有公司logo的深蓝色工装,看起来不像销售,倒像刚下车间的老师傅。

演示在成品仓库进行。小王用手机扫了他们提供的测试二维码,屏幕一闪,一块3d玻璃模型缓缓浮现,指尖一滑,玻璃旋转,放大,甚至能切换不同光照环境下的反光效果。

“这是我们用你们上次提供的样品数据重建的模型。”男工程师说,“如果正式接入,系统还能叠加生产进度、质检报告、物流信息。”

小李凑近看:“这模型精度……比我们预想的高。”

女工程师笑了笑:“我们用的是轻量化建模引擎,专为移动端优化。你们客户就算用千元机,也能流畅查看。”

刘好仃没说话,蹲下身,盯着手机屏幕里的玻璃边缘。良久,他抬头:“能加上‘划痕模拟’功能吗?就是客户想看看这块玻璃刮花后啥样。”

工程师一愣,随即点头:“技术上可行。我们可以加个‘老化测试’模块,模拟不同年限的磨损效果。”

“好。”刘好仃站起身,拍了拍裤子,“我再问最后一个问题——你们团队,最快什么时候能进场?”

“合同签了,下周就能派技术驻场。”男工程师说,“我们有个‘百日攻坚计划’,保证在90天内完成系统部署、员工培训和首轮优化。”

会议室里,团队成员交换着眼神。

小林小声问:“他们真能按时?”

“不一定。”刘好仃说,“但愿意承诺‘百日攻坚’的,比那些说‘视情况而定’的靠谱。”

当天下午,双方进入最终谈判。价格、服务周期、违约责任、数据归属……一条条过。小林拿着计算器,逐项核对,连“驻场工程师每日餐补是否含在合同内”都问了三遍。

傍晚六点,合同终于定稿。

刘好仃拿起笔,笔尖悬在签名处,抬头问对方负责人:“你们为什么愿意接我们这个单子?说实话。”

对方笑了笑:“因为你们是第一个,没提‘数字孪生’‘元宇宙’,却把问题说得最清楚的客户。你们要的不是概念,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刘好仃笑了,落笔签上名字。

合上合同,他转头对团队说:“从明天起,咱们厂要来新人了。智链工科的技术小组,会跟咱们一起上班,一起吃饭,一起改bug。他们教我们用新系统,我们也得让他们懂我们的活儿。”

小王点头:“我打算把AR模块的测试安排在下午三点,那时候产线刚做完一批货,数据最新。”

“好。”刘好仃说,“记住,这不是他们在帮我们,是咱们在合伙干一件事。技术是外来的,但转型的根子,得扎在咱们自己人心里。”

晚上七点,厂门口的路灯刚亮,智链工科的工程师们收拾设备准备离开。刘好仃叫住他们:“明天早上八点,我在车间等你们。咱们的第一课,不是代码,是玻璃。”

对方点头:“明白。先认材料,再谈系统。”

人群散去,小王回到工位,发现桌上多了张纸条,字迹工整:

“轻量AR系统v2.1已支持划痕模拟功能,明天演示可用。”

他抬头看向车间方向,刘好仃还站在那盆绿萝旁,手里拿着新买的花剪,正小心翼翼地剪掉一片发黄的叶子。

灯光下,那盆绿萝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斜斜地铺在墙上,像一株正在生长的代码树。

小王打开电脑,新建文档,标题打上:“AR验货系统员工培训手册(初稿)”。

刚敲下第一行字,手机震了一下。

是智链工科技术组长发来的消息:“我们带了便携式3d扫描仪,明天可以现场采集样品数据。”

小王回了个“收到”,抬头看了眼白板。

阳光早已褪去,但“让客户用手机‘摸’到玻璃”那行字,在顶灯的照射下,依然清晰可见。

他正要关机,忽然听见小李在隔壁喊:“刘哥!刚问了,他们驻场工程师里有个是玻璃工艺出身,干过五年质检!”

刘好仃的声音从走廊传来:“告诉他们,我们可能合作五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