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811集:国际供应链复杂分析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811集:国际供应链复杂分析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挂掉纳赛尔的电话,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多停了两秒。他没急着放下,而是转头看向会议室中央那张铺满资料的长桌——三叠文件分别贴着“德国”“迪拜”“韩国”的标签,像三个等待拆封的谜题。窗外物流通道的叉车刚运走一车成品,空托盘整齐码在角落,仿佛在无声催促:下一程,该往哪儿走?

“走。”他把手机倒扣在桌面上,“昨天说的事,今天就得动起来。”

小陈正咬着笔帽看一份港口作业时间表,听见声音一激灵,笔帽差点吞进去。尤哈的笔记本刚打开德国铁路货运官网,页面还卡在验证码加载。阿米尔倒是已经拨通了韩国物流公司的电话,正用磕磕巴巴的韩语问“智能配送枢纽”的入驻门槛。

“先别急着往下探。”刘好仃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在“全球供应链优化”下面画了一条横线,“咱们现在要做的,不是拍脑袋定方案,是把各国的‘路’看清楚——哪段坑洼,哪段堵车,哪段根本没铺完。”

他转身,语气轻快了些:“来,先说德国。谁负责这块?”

尤哈举手:“我。但……德文资料太多了,光一个‘温控车厢’的标准文档就有四十页,专业术语还带法律条文引用。”

“正常。”刘好仃点头,“德国人连垃圾分类都能写成宪法,运输标准当然复杂。这样,厂里那个会德语的小李,调过来支援你两天。看不懂的,标出来,咱们一起啃。”

小陈插嘴:“那迪拜呢?我联系了商会,但他们说要先签保密协议,还得交两百迪拉姆的查询费。”

“交。”刘好仃干脆,“信息也是成本。你告诉他们,我们不是来打探行情的,是来长期合作的。诚意,得用行动买。”

阿米尔放下手机:“韩国这边更麻烦,运输、仓储、清关归三个部门管,数据格式还不统一。我拿到的配送时效表,居然还是Excel 97版本的。”

“老系统?”刘好仃笑了,“看来他们也有人在用古董电脑加班啊。这样,你把问题列出来,我来联系韩国合作方的项目主管,请他们协调内部对接。咱们不懂流程,但他们得帮咱们弄懂。”

会议室的气氛慢慢热了起来。资料一页页翻开,像拆开一封封来自异国的信。有人查汇率,有人比对运输时间,还有人开始画各国物流节点的草图。白板上的字越来越多:清关耗时、燃油附加费、铁路限重、节假日停运期……密密麻麻,像一张正在成形的迷宫地图。

刘好仃站在一旁,看着尤哈把一份德文报告投影到屏幕上,左边是翻译软件的生硬译文,右边是他手写的注解。突然,他凑近看了眼某个数据,眉头轻轻一动。

“尤哈,停一下。”他指着屏幕,“这个‘延误容忍度’,德国铁路货运标准里写的是‘超过两小时即视为违约’?”

“对。”尤哈点头,“而且违约金是单次运费的150%,还得承担客户索赔。”

刘好仃没说话,拿起笔在纸上记下一行字,又在“运输稳定性”下面画了个圈。他轻声说:“德国这块,运输稳定性是重中之重,我们得格外留意。”声音不大,但会议室里几个人都抬了头。

小陈翻着迪拜的海运报价单,越看越皱眉。油价上涨、港口拥堵、附加费名目繁多——什么“低硫燃油调整费”“岸电使用费”,看得他头晕。

“这成本涨得太厉害。”他忍不住说,“咱们产品价格要是跟着涨,客户肯定有意见,得想想办法。”

刘好仃走过去,扫了眼数据:“你觉得,是涨得不合理,还是市场就这样?”

“市场就这样。”小陈苦笑,“可问题是,咱们的玻璃本身定价就不低,再加运输成本,迪拜那边的竞争力就弱了。”

“所以,”刘好仃把报价单轻轻推回去,“咱们得算清楚——是让客户多掏钱,还是咱们自己消化?或者,换条路走?”

“中欧班列呢?”尤哈抬头,“之前不是说,走陆运能省一半?”

“能省,但速度呢?”刘好仃反问,“迪拜客户等得了十四天吗?”

“他们清关快。”小陈说,“如果货到港时手续齐全,两天就能提货。问题是,咱们能不能保证货和文件同时到?”

“这就是‘协同’。”刘好仃笑了,“运输不是单选题,是拼图。咱们得把时间、成本、稳定性,一块块拼起来看。”

阿米尔那边也不轻松。韩国陆运的人工成本数据刚出来,他就倒吸一口冷气。

“一小时三十块人民币起步,还得分节假日、夜间、山区加价。”他掰着手指算,“咱们的大板玻璃,从釜山港到首尔,光最后一程配送,每块就要摊上八百多。”

“那前置仓呢?”刘好仃问。

“租仓库不贵,但库存积压有风险。”阿米尔摇头,“而且玻璃这种重货,仓储费按体积和重量双计,放久了,光利息都吃不消。”

“所以,”刘好仃摸了摸下巴,“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前置,得看周转率。”

他走到白板前,把三国的数据并列写上:德国——高稳定性、高成本、严标准;迪拜——中速海运、成本波动大、清关复杂;韩国——高效配送、人工贵、最后一公里压力大。

“看出来没?”他问,“咱们面对的,不是一条供应链,是三条完全不同的‘生态’。”

小陈挠头:“那咱们是不是得定制三套方案?”

“可能还不止。”刘好仃说,“以后要是进了南美、东南亚,还得再加。”

尤哈突然叹气:“这么复杂,真能优化吗?我觉得,光把这些数据理清楚,就得三个月。”

“三个月?”阿米尔笑出声,“我看三年都不够。系统不互通,语言不通,连节假日都不一样。德国人复活节放假,咱们发货正好卡住;韩国中秋节全国歇业,物流直接停摆。”

会议室安静下来。刚才的热乎劲儿像被泼了盆冷水。有人低头翻资料,有人盯着白板发愣。小陈把笔一扔:“要不,咱们还是请个专家吧?这种事,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刘好仃没急着回应。他走到窗边,看着物流通道上一辆集装箱卡车缓缓启动,车尾喷出一缕淡淡的白烟。阳光照在车身上,映出玻璃反光的波纹。

“专家当然有用。”他转过身,语气平和,“但专家不了解咱们的玻璃有多沉,不知道它怕什么震,也不清楚客户催单时的语气有多急。”

他走回桌前,拿起一块样品,轻轻放在德国那叠文件上:“他们能给方案,但落地时,谁来盯细节?谁来判断‘差不多’和‘差一点’的区别?”

“所以,”他顿了顿,“咱们得先自己搞懂。不是为了取代专家,是为了——能听懂他们说什么。”

小陈眨眨眼:“您的意思是,咱们先当‘半个专家’?”

“对。”刘好仃笑了,“等咱们能把问题问到点子上,专家的价值才能翻倍。”

阿米尔若有所思:“那现在这些数据,是不是还得再挖深一点?”

“必须。”刘好仃点头,“比如德国的违约条款,不能只看数字,得知道他们历史上因为什么出过问题;迪拜的港口费,不能只看报价单,得搞清楚哪些是固定成本,哪些能谈;韩国的人工费,得算上培训、保险、加班补贴,才能知道真实成本。”

尤哈苦笑:“这哪是分析供应链,简直是做社会调查。”

“本来就是。”刘好仃摊手,“供应链不是冷冰冰的路线图,它连着人、制度、文化。德国人守时,是因为违约成本高;迪拜清关慢,是因为审批链条长;韩国配送快,是因为城市密度大、竞争激烈。”

他环视一圈:“所以,咱们要的不是‘最优解’,是‘最合适’的方案。”

小陈忽然举手:“那……咱们现在得出的结论是?”

刘好仃拿起马克笔,在白板中央写下一行大字:国际供应链复杂,优化难度大。

“这是现状。”他放下笔,“不是终点,是起点。咱们现在知道难在哪了,下一步,才是想办法。”

阿米尔问:“那接下来呢?”

“接下来?”刘好仃看着满屋子的资料,嘴角微微扬起,“先把这三张‘考卷’答完。德国的稳定性、迪拜的成本、韩国的效率——哪个最痛,咱们就先深挖哪个。”

小陈翻开笔记本:“那我继续查迪拜的港口动态,看能不能找到成本波动的规律。”

“去。”刘好仃点头。

“我联系德国合作方,问问他们过去有没有遇到过运输延误,怎么处理的。”尤哈合上电脑。

“我整理韩国人工成本的完整清单,再对比一下其他城市的仓储报价。”阿米尔已经开始打字。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看着那行“复杂,难度大”的结论,忽然觉得它不像一句泄气话,倒像一块磨刀石。

他拿起笔,在结论下面轻轻画了一道斜线,像是在为下一个词腾出位置。

门外,叉车再次启动,托起一摞空箱,缓缓驶向仓库。阳光斜照进来,落在白板上,把那行字照得发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