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812集:优化方案科学制定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812集:优化方案科学制定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阳光穿过会议室百叶窗,在白板上投下一道道细长的光斑,像被谁用尺子量过一般整齐。刘好仃站在桌边,手里捏着一支蓝色荧光笔,轻轻敲了敲桌面。纸页翻动的声音窸窣响起,三份装订好的文件被依次推到每个人面前,封面上分别印着“德国物流深度调研”“迪拜港口成本结构”“韩国最后一公里配送实录”。

“昨晚都睡好了吧?”他笑着问,“毕竟,咱们今天不是来听汇报的,是来动手术的。”

小陈正低头看德国那份报告,听见这话差点笑出声,赶紧憋住。尤哈推了推眼镜,嘴角微扬。阿米尔则把韩国的数据表摊开,手指在几个加粗的数字上来回滑动。

“动手术?”小陈抬起头,“您这是要开膛破肚啊?”

“不,”刘好仃摇头,“是搭桥。血管堵了,得绕路;关节僵了,得润滑。咱们的货走不出去,不是路少,是没选对走法。”

他走到白板前,抹掉上一章写下的“复杂,难度大”,重新写下三个词:路线、库存、响应。

“先说路线。”他转身,“德国那条铁路,违约金吓人,但稳定性高得像闹钟。咱们能不能利用这点,把‘准时’变成卖点?”

“您的意思是……主打‘准时达’?”尤哈眼睛一亮。

“对。客户不怕贵,怕不准。咱们把运输时间锁死,配套签‘延误赔付协议’,反而能增强信任。”

小陈插嘴:“可万一路上真出事呢?火车停了,咱们赔得起?”

“所以不能只靠一条腿走路。”刘好仃拿起笔,在“德国”旁边画了个分支,“中欧班列虽然慢两天,但价格低三成。咱们可以搞‘双轨并行’——急单走铁路快线,常规订单走班列分流。”

“那清关呢?”阿米尔问,“两边文件格式不一样,咱们怎么同步?”

“提前。”刘好仃说,“客户下单时,咱们就把清关材料模板发过去,让他们提前准备。系统对接不了,人就得跑在前面。谁负责对接,谁就得比客户还急。”

会议室安静了一瞬,随即响起几声轻笑。尤哈翻开笔记本:“那我列个‘双轨发运流程表’,把时间节点卡死。”

“好。”刘好仃点头,“迪拜那边呢?成本像过山车,咱们怎么稳住?”

小陈翻着港口报价单:“我查了过去半年的附加费记录,发现‘低硫燃油调整费’每个月都涨,但‘岸电使用费’其实能申请减免——只要提前48小时报备。”

“哦?”刘好仃挑眉,“这信息值钱啊。”

“还不止。”小陈咧嘴一笑,“我还联系了两家本地货运代理,他们愿意打包报价,一口价包干,把浮动成本吃进去。”

“聪明。”刘好仃拍了下桌子,“咱们不怕贵,怕不可控。一口价,反而让人安心。就这么定:迪拜走‘包干制’,锁定成本,哪怕贵一点,也图个省心。”

阿米尔忽然举手:“那如果以后油价暴跌,咱们不是亏了?”

“会亏一点。”刘好仃坦然,“但省下的沟通成本、决策时间、心理负担,值不值?做生意,不是每一分钱都要抠到毫厘,而是把不确定性,换成确定性。”

他顿了顿:“再说,咱们又不是签十年长约,三个月一评估,灵活调整就行。”

尤哈点头:“那咱们的物流策略,其实可以分三层:德国——高稳高信,迪拜——成本可控,韩国——效率优先。”

“没错。”刘好仃在白板上画出三个模块,又连上线,“但这三条线,还得靠一个‘中枢’来调度——库存。”

他转向阿米尔:“你说韩国人工贵,最后一程配送压力大。那咱们能不能少囤货,快周转?”

“理论上能。”阿米尔皱眉,“可万一客户突然加单,咱们没货,岂不是更糟?”

“所以得建‘预警机制’。”刘好仃拿起红笔,在“库存”下面画了个倒三角,“比如,当某型号玻璃的周订单量连续两周增长超过15%,系统自动触发备货提醒;如果客户历史履约率高,咱们可以提前调拨半成品到前置仓。”

“那仓储费呢?”小陈问。

“分仓。”刘好仃答得干脆,“不把所有货压在一个地方。首尔设一个小型周转仓,釜山港留一批应急库存,再跟当地合作厂谈‘代储代发’——咱们出管理,他们出场地,风险共担。”

“这倒是个办法。”尤哈若有所思,“还能顺便加深合作关系。”

“对。”刘好仃笑了,“降低成本,不是一味‘砍’,而是‘换’——换模式,换合作方式,换思维。”

他环视一圈:“所以,咱们的优化方案,核心就八个字:路线分流,库存智控。”

会议室安静下来,三个人低头在本子上记着,笔尖沙沙作响。

小陈忽然抬头:“可……这些方案真能落地吗?德国那边系统不互通,迪拜代理靠不靠谱,韩国前置仓能不能按时交接……”

话没说完,他自己先停住了。

刘好仃没立刻回答。他走到窗边,看着物流通道上一辆叉车正缓缓倒车,车尾贴着的反光条在阳光下一闪一灭,像在打摩斯密码。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他转过身,“怕方案好看,执行难。但咱们不是今天才开始干这事的。”

他走回桌前,翻开德国那份报告的附录,指着一页手写记录:“这是尤哈昨天打给汉诺威货运公司主管的通话摘要,对方答应帮我们对接铁路调度系统接口。这不是空谈。”

他又翻开迪拜的文件:“小陈拿到的包干报价,附带了违约赔偿条款,白纸黑字。这不是幻想。”

最后是阿米尔整理的韩国合作厂联络表:“这家厂的仓储经理,上周刚来咱们车间参观过,亲眼看过咱们的包装标准。这不是陌生合作。”

他合上文件,语气平静:“咱们的方案,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一步步踩出来的。每一步,都有支点。”

小陈点点头,嘴角慢慢扬起。

“那……”阿米尔试探着问,“咱们什么时候开始?”

“现在。”刘好仃拿起马克笔,在白板上写下最终方案标题:品牌全球化供应链优化实施框架。

“第一步,尤哈负责德国双轨发运流程设计,三天内出初稿;小陈对接迪拜包干合同细节,争取本周内签约;阿米尔联系韩国前置仓选址,同步启动库存预警模型搭建。”

他顿了顿,声音轻了些:“我知道这不容易。德国人要精确,迪拜人讲关系,韩国人拼效率。咱们得学着用不同语言,说同一件事——‘我们准备好了’。”

尤哈合上电脑:“那我今晚就改流程图。”

小陈掏出手机:“我现在就约迪拜代理的视频会议。”

阿米尔已经开始翻通讯录:“韩国那家厂的经理,电话还在。”

刘好仃看着他们,没再说话。他走到白板前,拿起橡皮,在“实施框架”下面轻轻画了一条横线,像是为接下来的动作划出起跑线。

窗外,叉车再次启动,托起一摞空箱,缓缓驶向仓库。阳光斜照进来,落在白板上,把那行字照得发亮。

刘好仃忽然想起什么,转身说:“对了,所有方案都得留个‘弹性口子’——比如,油价再涨10%,咱们有没有备选路线?客户突然退单,库存怎么快速调拨?”

“您是说……预案?”尤哈问。

“不光是预案。”刘好仃摇头,“是‘呼吸感’。一条僵死的供应链,再便宜也没用。咱们要的,是能伸缩、能转弯、能喘气的路。”

小陈笑了:“合着咱们不光是修路的,还是养路的?”

“对。”刘好仃也笑了,“还得是懂天气、识路况、会加油的司机。”

阿米尔忽然抬头:“那……我们是不是该建个‘全球物流数据看板’?把各国成本、时效、风险等级全挂上去,实时更新?”

刘好仃眼睛一亮:“这主意好。明天就启动。”

他正要说话,手机震动了一下。低头一看,是一条邮件提醒:德国铁路货运系统ApI接口测试权限已开通。

他抬头,正对上三人期待的目光。

“看来,”他轻声说,“第一条路,已经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