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764集:策略调整方案科学制定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764集:策略调整方案科学制定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清晨的阳光斜斜地切进办公室,照在刘好仃的钢笔尖上,墨水刚落纸面,便泛出一圈微小的晕。他没急着写,而是把昨天那封发出去的邮件又看了一遍。收件人是那个叫“Glass horizon”的论坛,正文只有一句,干净利落,像他年轻时在厂里贴质量公告的风格。

他合上电脑,起身时顺手把那本旧书《看得见的风》夹进了文件夹。书页边角翘着,像只随时准备起飞的纸鸟。

八点十五,会议室的门被推开,技术组的小王抱着一叠打印资料进来,边走边嘀咕:“这论坛真有意思,他们连玻璃的‘情绪周期’都分三阶段——清醒、兴奋、打盹。”

小李跟在后头,手里拎着两杯豆浆:“你说咱的产品要是真能打盹,客户会不会投诉它上班不敬业?”

大家笑起来,气氛轻快,像刚蒸好的包子冒着热气。

刘好仃走进来,没笑,也没急着说话,只把文件夹放在桌上,轻轻一推,那本旧书滑出半截,封面朝上。

“昨天我发了封邮件。”他开门见山,“问他们‘呼吸玻璃’能不能合作交流。今天早上,回了。”

所有人安静下来。

“对方说,可以谈,但得先签保密协议,还得交一笔技术评估费。”他顿了顿,“不是钱的事,是信号——人家已经把‘会呼吸’当成商品了,而我们还在讨论它是不是玄学。”

小陈皱眉:“可我们连‘呼吸’的原型都没做出来。”

“所以我们不跟他们拼技术。”刘好仃翻开笔记本,纸页上密密麻麻记着过去几天的观察,“我们拼策略。”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四个字:“精准调频”。

“市场变了,我们的打法也得换台。”他转过身,“不能再用一套话术打天下。得像调收音机,找到每个地区的‘频率’,然后调准,发信号。”

小李举手:“那……怎么调?”

“先看渠道。”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三条线,“我们在欧洲靠经销商,在东南亚走工程单,在北美,基本靠展会刷脸。现在问题来了——哪些渠道还在赚钱,哪些已经变成‘电费黑洞’?”

市场组的小张翻开数据表:“德国那边,传统经销商的订单量连续三个月下滑,但线上b2b平台的询盘量涨了40%。”

“所以?”刘好仃看着她。

“所以……我们可能得砍掉一部分线下代理,把资源转到线上。”小张声音有点虚,“可这会不会得罪人?”

“得罪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抱着旧船不放,等它沉。”刘好仃点头,“渠道优化,必须动。但不是一刀切,是‘换引擎’——关掉耗油的,换上省油的。”

小王突然插话:“那价格呢?现在全球报价都一样,是不是也该改改?”

“问得好。”刘好仃笑了,“北欧客户愿意为‘温暖光晕’多付30%,中东客户不在乎能耗,只看‘显贵不显贵’。我们还在用统一价,等于在北欧白送钱,在中东少赚钱。”

技术组的小陈挠头:“可成本怎么算?每个市场材料、运输、关税都不一样,算错就亏了。”

“那就一起算。”刘好仃翻开笔记本,抽出一张手绘的成本结构图,“技术组出材料成本,市场组出当地售价和消费心理区间,财务组算税和运费——三张表一叠,价格框架就出来了。”

他停顿了一下:“不是拍脑袋,是拼图。谁缺一块,谁补上。”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小李忽然笑出声:“刘工,你这哪是调策略,简直是搞‘玻璃界联合作战’。”

“对。”刘好仃点头,“一个人看世界,看得窄。一群人看,才能看清风往哪吹。”

他走到窗边,拉开百叶窗。厂区里,一辆叉车正把新一批“极光”玻璃装上货车,车身上贴着“发往迪拜”的标签,在阳光下反着光。

“我们不做‘全球统一款’了。”他转过身,“要做‘你家窗外那块最懂你的玻璃’。”

小张眼睛一亮:“那我们是不是该给不同市场设计不同的宣传语?比如北欧主打‘温暖陪伴’,中东强调‘奢华之光’?”

“不止。”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渠道优化 价格重构 内容定制。”

“三管齐下,才算调频成功。”

小王举手:“可……万一调错了呢?比如我们砍了某个渠道,结果那边突然爆单?”

“风险当然有。”刘好仃没回避,“但比风险更可怕的,是原地不动。”

他翻开笔记本,指着其中一页:“这是我这几天记的。北欧客户想要‘会跳舞的光’,德国竞品在推‘星尘叙事’,新加坡设计师在论坛里说‘玻璃不该只是材料,该是情绪载体’。”

他合上本子:“这些不是数据,是信号灯。红灯亮了,你还踩油门,那就是撞车。”

小李低声说:“可我们从来没这么做过……以前都是厂里定参数,市场部照着发新闻稿。”

“所以现在要学。”刘好仃语气平和,“八十年代,我们学日本;九十年代,我们学德国;现在,我们得学会自己看路。”

他环视一圈:“方案,今天就得定。不是为了明天汇报,是为了后天不被淘汰。”

会议室再次安静。

小张深吸一口气:“那……我们先从哪个市场试点?”

“东南亚。”刘好仃答得干脆,“那边渠道杂,客户类型多,试错了成本低,试对了,经验能复制。”

小陈皱眉:“可那边价格敏感,我们要是降了价,会不会拉低品牌?”

“降价不是降质。”刘好仃摇头,“是‘价值重构’——比如,我们不卖‘会发光的玻璃’,卖‘让办公室变治愈的空间解决方案’。”

小李笑:“这名字也太长了吧?”

“长不长不重要,客户买不买才重要。”刘好仃也笑了,“你去问十个老板,他们更关心‘玻璃参数’,还是‘员工愿不愿意来上班’?”

没人回答,但大家都懂了。

小王突然说:“那……我们是不是还得改官网?现在首页还是‘高强度、高透光、高耐候’,跟卖水泥似的。”

“改。”刘好仃点头,“首页放客户案例,放设计师访谈,放‘玻璃的一天’——早上怎么唤醒办公室,晚上怎么安抚加班的人。”

小张眼睛发亮:“我们还能拍短视频,比如‘这块玻璃,让咖啡馆营业额涨了20%’。”

“对。”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角落写下:“试点市场:东南亚;核心动作:渠道重组、动态定价、内容升级。”

他转过身:“现在,谁负责哪块?”

大家开始认领任务,笔尖在纸上沙沙响,像春蚕啃叶。

刘好仃坐回位置,翻开笔记本,翻到一页空白,写下:“方案制定完成时间:今日17:00。”

他抬头,看墙上的钟,指针指向九点四十分。

“还有七小时二十分钟。”他轻声说。

小李凑过来:“刘工,你说这方案真能行吗?”

刘好仃没直接回答,而是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照片——是新加坡那家商场的“极光”玻璃,光晕柔和,像被阳光亲吻过。

他指着旁边那块“星尘”玻璃:“他们讲故事,我们讲参数。现在,轮到我们讲故事了。”

小李看着照片,忽然笑了:“那咱们的故事,叫什么名字?”

刘好仃合上笔记本,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在“精准调频”下面,写下四个新字:

“光,懂人心。”

会议室里,有人小声念了出来。

刘好仃没再说话,只把钢笔帽拧紧,笔尖朝下,插进桌上的笔筒。

阳光移了一寸,照在白板上,那四个字微微发亮。

他转身走向门口,手搭上门把时,停下。

“对了,”他说,“那个论坛的回复,我打印出来了,在桌上。谁想看,自己拿。”

门被拉开,走廊的光涌进来。

他走出去,脚步声渐渐远去。

会议室里,小张伸手去拿那张打印纸,指尖刚碰到纸角,小王突然说:

“你们说,‘呼吸玻璃’……真的能感知人的情绪吗?”

没人回答。

窗外,一辆货车缓缓驶出厂区,车尾的“发往迪拜”标签在阳光下闪了一下,像眨了眨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