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763集:国际市场变化洞察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763集:国际市场变化洞察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清晨的深圳,厂区外的木棉花刚开了第一朵,粉红的花瓣被晨风一推,轻轻落在刘好仃的办公桌上。他没在意,正低头翻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海外销售数据表。纸张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边角微微卷起,像极了昨夜那张地图上被红笔描了又描的新加坡圈。

他没急着开会,而是先泡了杯茶。茶叶是女儿从云南寄来的普洱,说是“老树陈年,喝一口能静心”。他不信玄学,但今早确实需要一点“静”。

半小时前,市场部小张发来一条消息:“刘工,我们最新的‘极光’玻璃,在北欧的退货率上升了0.3%。”数字不大,可在他心里,像一颗小石子砸进湖面,涟漪一圈圈往外扩。

他盯着那行数据,眉头没皱,也没叹气,只是把茶杯往桌上一放,热气往上蹿,模糊了纸上的曲线。

八点整,会议室门被推开,技术组和市场组的人陆续进来。有人手里拎着早餐肠粉,有人边走边刷手机,气氛轻松得像来参加茶话会。

刘好仃坐在主位,没说话,只是把桌上那叠资料一人发了一份。

小陈翻了两页,抬头:“刘工,这不就是我们上个月的海外销售分析吗?数据挺好看啊,订单涨了18%,咋了?”

“涨得有点太顺了。”刘好仃终于开口,声音不高,但像一块石头落进水里,“顺得我都快忘了,市场这东西,不是一直往上涨的。”

小李咬了口包子:“可客户反馈都挺正面的,视频点赞也多,咋会出问题?”

刘好仃笑了笑,翻开自己那份资料,指着其中一页:“你看,德国那边,有客户说‘光晕太冷,像冬天的路灯’。丹麦一个设计师直接问:‘能不能让玻璃像极光一样跳舞?’”

他顿了顿:“咱们的玻璃是‘醒了’,可人家现在不满足于‘醒’,他们想让它‘跳舞’。”

会议室安静了一瞬。

小王挠头:“那……我们是不是该研究下怎么让玻璃蹦迪?”

有人笑出声。

刘好仃也笑了,但没接话,而是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旧书,封面已经磨得发白,书脊用胶带缠了两圈。他轻轻放在桌上,说:“这书,我看了三十年。八十年代厂里差点倒闭,就靠它活下来的。”

没人说话。

“那时候,我们还在做普通平板玻璃,日本的镀膜技术一进来,订单全跑了。我们不懂市场,只懂炉温。”他翻了一页,纸张脆得像要碎,“后来,我们开始看海外杂志,听代理商说话,才明白——客户要的不是玻璃,是‘看不见的墙’。”

他合上书,看着大家:“现在,又到了这时候。我们不能再靠‘它会发光’讲故事了,得知道,它为什么发光,发给谁看,怎么发才让人愿意掏钱。”

小陈若有所思:“所以……我们要开始研究市场变化?”

“不是‘开始’,是‘必须’。”刘好仃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四个字:“国际洞察。”

“咱们的产品已经铺到三十多个国家,每个地方的光不一样,人也不一样。热带地区怕热,玻璃要‘凉’;北欧缺光,玻璃要‘暖’;中东喜欢奢华,玻璃得‘亮’。”他转过身,“可我们还在用同一套话术,同一个参数表,卖给所有人。”

小李皱眉:“可我们一直做b端,跟经销商打交道,哪有那么多精力去研究每个国家?”

“那就得换方式。”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圈,“我们不是一个人在看世界,代理商、设计师、终端客户,他们都在帮我们看。问题是我们——听到了吗?看懂了吗?”

他顿了顿:“从今天起,我们要建一个‘国际观察小组’,专门盯三件事:一是市场趋势,二是用户情绪,三是竞争对手在干什么。”

小张举手:“可……很多信息拿不到啊。比如欧美那边的行业报告,动辄几千美金,我们买不起。”

“买不起,就借。”刘好仃说,“联系海外代理商,问问他们当地的客户在聊什么;参加线上论坛,看看设计师们在用什么材料;甚至——”他笑了笑,“去人家的官网,看他们新品发布会的ppt,截图分析。”

小陈笑:“这算不算‘偷师’?”

“不算偷,是学习。”刘好仃正色道,“当年日本技术先进,我们看不懂,就派人去展会‘抄’参数。现在信息多了,反而不敢看了?”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小王忽然说:“可……我们产品卖得挺好,有必要这么折腾吗?”

刘好仃没生气,反而点点头:“你问得好。”

他从包里拿出一张照片,递给小王。是新加坡一家商场的照片,他们的“极光”玻璃装在中庭,光晕柔和,确实漂亮。

“可你看旁边。”他指着照片边缘,“那块黑色玻璃,是竞争对手的新品,叫‘星尘’。参数没我们好,但人家打广告说‘每一块玻璃,都藏着一片银河’。”

小王仔细看,发现那块玻璃上确实有细密的光点,像星空。

“更关键的是——”刘好仃又拿出一份文件,“他们上个月在德国推出了‘情绪感应玻璃’,能根据室内温度和音乐变色。虽然技术不成熟,但已经申请了专利。”

会议室一下子安静了。

小李低声说:“这……我们还没开始做呢。”

“所以,我们得跑得更快。”刘好仃收起资料,“市场不会等我们慢慢想。客户今天喜欢‘会醒的玻璃’,明天可能就要‘会恋爱的玻璃’。”

他环视一圈:“接下来两周,所有人分头行动。市场组负责收集海外用户评论、社交媒体动态;技术组分析竞品技术路线;我来联系几个老朋友,看看能不能拿到些内部消息。”

他拿起那本旧书,轻轻拍了拍封面:“这本书叫《看得见的风》。当年它告诉我们,风往哪吹,船就得往哪偏。现在,风又变了——我们得重新学会看风。”

散会后,刘好仃没走,坐在会议室里,翻着那本旧书。书页泛黄,有些地方还留着当年的铅笔批注,字迹潦草,但有力。

窗外,阳光正好,照在厂区的玻璃幕墙上,反射出一片银白。远处,一辆货车正缓缓驶出大门,车身上贴着“发往哥本哈根”的标签。

他合上书,正准备起身,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小张发来的消息:“刘工,我发现一个叫‘Glass horizon’的论坛,里面有人提到我们竞争对手在测试一种新型纳米涂层,能让玻璃‘记忆颜色’。但要进核心板块,得付费会员。”

他盯着那条消息,没回。

片刻后,他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标题打上:“国际市场变化初步观察”。

光标在标题下闪烁,像在等待什么。

他没急着打字,而是从抽屉里拿出一支旧钢笔。笔帽有点锈,拧开时发出轻微的“咔”声。墨水是蓝黑色的,写出来有点洇,但清晰。

他写下第一行字:“1. 北欧市场:客户不再满足于静态光晕,开始追求‘动态情绪表达’。”

笔尖划过纸面,沙沙作响。

第二行:“2. 竞品动态:德国‘星尘’玻璃主打‘星空叙事’,弱化参数,强**感价值。”

他停下,抬头看了眼墙上的世界地图。新加坡的红圈还在,但旁边,他又用铅笔轻轻画了个小星号,标在北欧三国的位置。

第三行:“3. 潜在技术方向:记忆涂层、声光联动、季节感应——非必需,但已是趋势。”

写完,他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眼睛。

手机又震了一下。

还是小张:“那个论坛,有人回复我了,说他们内部测试了一款‘会呼吸的玻璃’,光晕会随呼吸频率明暗变化。视频被删了,但截图还在。”

刘好仃盯着那条消息,手指在键盘上悬了几秒。

他没回消息,而是打开邮箱,写了一封新邮件。

收件人:[email protected]

主题:关于“呼吸玻璃”技术的咨询

正文只有一句:

“我对贵论坛提到的‘呼吸玻璃’很感兴趣,愿支付会员费,换取一次技术交流机会。”

他把鼠标移到“发送”按钮上,停住。

窗外,一阵风掠过厂区,卷起几张废纸,又轻轻落下。

他的手指,终于按了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