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745集:国际客户需求洞察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745集:国际客户需求洞察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清晨的厂区还没完全苏醒,叉车在空地上划出一道弧线,像在练习签名。刘好仃踩着水泥地的凉意走进办公楼,保温杯在手里转了半圈,杯盖发出轻微的“咔”声。昨晚他睡得不深,梦里全是不同口音的“hello”“hola”“?????”,一个接一个,像在排队等他回应。

他没开灯,径直走到会议室门口,门牌上的漆有点剥落,“会议”两个字少了一撇,像被谁用指甲抠过。他推门进去,桌面上已经摆好了几份打印资料,最上面那张贴着便利贴,字迹歪歪扭扭:“刘工,客户分类初稿,请过目。”

他笑了笑,把保温杯放在角落,像是给这个即将开始的早晨找个支点。

九点整,人陆陆续续到了。客服小陈抱着笔记本,头发还湿着;外贸小林穿了件新衬衫,领口扣错了;物流的小王则一边啃包子一边翻文件,腮帮子鼓得像藏了颗核桃。

“开始吧。”刘好仃没绕弯子,直接点开投影。

屏幕上是一张世界地图,几十个红点密密麻麻分布在各大洲,像谁撒了一把辣椒粉。他拿起激光笔,光点在地图上跳了跳,落在巴西、德国、沙特几个区域。

“咱们的玻璃,现在能铺满三个半足球场。”他语气轻松,像在聊天气,“可咱们知道,巴西客户早上几点喝第一杯咖啡吗?德国人喜欢用手机查物流,还是电脑?沙特的客户,是更在意包装的结实,还是打开时的仪式感?”

小林咽下最后一口包子,举手:“我们……不是有客户反馈表吗?”

“有。”刘好仃点头,“但那像体检报告——告诉你血压高,没说你为啥熬夜。”

会议室安静了一瞬,随即有人笑出声。

“所以今天,咱们不搞体检,搞‘家访’。”他翻开资料,“分四组,每组负责一个区域,目标就一个:搞清楚客户真正想要什么,哪怕他们自己都没说清楚。”

小陈皱眉:“可咱们现在服务也不差啊,清关快、发货稳,客户也没大规模投诉。”

“是没投诉。”刘好仃不急,“可你有没有发现,最近续约的客户里,主动提‘合作愉快’的越来越少?”

他打开另一份表格,数据静静躺着:“上季度,有七个国家的客户在反馈里写了‘还可以’‘没问题’——听起来挺好,对吧?可‘还可以’的意思,往往是‘也就这样’。”

小王停下咀嚼,包子在嘴里悬了片刻。

“咱们不能满足于‘还可以’。”刘好仃声音不高,却像敲了下钟,“我们要的是‘非你不可’。”

会议结束,各组领了任务。刘好仃没走,站在白板前,用不同颜色的笔圈出几个重点国家,又在旁边写下一串关键词:时差、语言、节日、气候、宗教习惯。

下午两点,调研开始。

客服组先翻老邮件,发现德国客户总在上午十点前发消息,而沙特的往往在傍晚才回复。小陈嘀咕:“他们是不是下午才上班?”

查了资料才明白,那边午休长,工作节奏慢,傍晚才是沟通黄金期。

外贸组联系翻译,试着用whatsApp跟中东客户聊了几句,对方秒回:“你们终于换人了?上次我问防紫外线玻璃,客服回我‘这个要问生产’,然后三天没音讯。”

小林听得脸红,赶紧记下:“沟通断层,响应链太长。”

物流组更惨,想了解南美客户对包装的偏好,结果对方用葡萄牙语发了一大段语音。小王点开翻译软件,屏幕跳出:“您的包裹像被猴子扔过一样。”

“猴子?”他瞪大眼,“我们包装很结实啊!”

后来才知道,对方是抱怨运输过程太颠,哪怕包装完好,客户也觉得“像被扔过”。

第三天,各组汇总信息。

会议室的白板快被写满了。一边是“德国客户希望物流更新精确到小时”,另一边是“印尼客户更信任电话沟通,不喜文字”;一边写着“法国设计师要求样品附材质故事卡”,另一边标着“俄罗斯冬季运输需防冻膜”。

小陈看着这些,皱眉:“这也太杂了,咱们总不能给每个国家定制一套服务吧?”

“问题就在这儿。”刘好仃站在白板前,手指轻轻敲着“沙特”那个红点,“咱们习惯用一个标准服务全世界,可世界不是标准化的。”

他转身,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纸,是前几天调研时收到的客户手绘图——一位沙特建筑师画了他理想中的包装盒,上面有阿拉伯纹样,还有个小小的二维码,写着“扫描听祝福语音”。

“他没提技术参数,也没问价格。”刘好仃说,“他关心的是——打开箱子那一刻,有没有被尊重的感觉。”

没人说话。

窗外,一辆货车缓缓驶过,轮胎压过减速带,发出“咚”的一声,像心跳。

第四天,行业专家来了。一位白发老太太,戴着眼镜,翻着调研资料,时不时点头。

“你们发现的这些,不是偶然。”她指着“环保要求”那一栏,“北欧客户最近三年对碳足迹的关注度涨了四倍;日本客户开始要求提供回收证明;连巴西的工地,都在问‘这玻璃能再利用吗?’”

她合上文件:“这不是趋势,是底线。”

刘好仃记下这句话,又问:“那个性化呢?我们看到不少客户提定制图案、尺寸,甚至颜色。”

“当然。”老太太笑,“现在谁还想要‘别人家同款’?他们要的是‘我的玻璃’。”

会议结束,刘好仃让所有人把资料交上来。他坐在办公室,一页页看,笔尖在纸上划出无数条线,像在织一张网。

深夜十一点,他还在整理。手机震动,是小林发来的消息:“刘工,刚收到越南客户新需求——他们想在玻璃上做微雕二维码,扫出来是客户公司的创立故事。”

他盯着那条消息,看了很久。

然后起身,走到窗边。厂区内只剩几盏灯亮着,像守夜的人。远处的港口,一艘货轮正缓缓靠岸,甲板上的灯一闪一闪,像在眨眼睛。

他忽然想起早上开会时,小王问的那句话:“咱们真要为每个客户改服务吗?”

当时他没回答。

现在,他对着玻璃上的倒影,轻声说:“不是为每个客户改,是为每个‘人’改。”

第二天上午,全员再聚会议室。

刘好仃站在投影前,屏幕上是最终的洞察报告,标题很朴素:《我们不认识的客户》。

“过去,我们以为客户要的是便宜、快、稳。”他点开第一页,“但现在我们知道了,他们还要被理解、被记住、被当成‘特别的’。”

他翻到下一页,列出六大共性需求:及时响应、语言适配、文化尊重、环保承诺、个性表达、情感连接。

“听起来像做梦?”他抬头,“可每一个,都有客户用真金白银投过票。”

小陈举手:“可这么多需求,咱们怎么落地?资源有限啊。”

“我知道难。”刘好仃点头,“但难,不代表不做。就像十年前,没人相信咱们能三天清关全球,现在呢?”

他顿了顿,声音沉下来:“客户不指望我们完美,但他们希望我们——在努力。”

会议室安静。

他最后说:“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件更难的事:把这些‘难’,变成‘新’。”

有人问:“从哪儿开始?”

他正要开口,手机响了。

是巴西客户发来的视频,没文字,只有画面:一个工人拆开包装,拿起玻璃,对着阳光看了很久,然后笑了,用葡萄牙语说了句什么。

翻译软件跳出一行字:

“这块玻璃,看得见用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