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516集:培养方案细致制定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516集:培养方案细致制定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站在会议室门口,手里拿着一沓打印出来的“岗位需求映射”草图。纸张边缘已经有些卷边,像是刚从打印机里跳出来就急着赶路似的。

会议室里,阿芳正用白板笔在玻璃墙上写着“三级能力模型”几个字,小张则坐在会议桌一头,对着笔记本电脑发呆,手指在键盘上悬了半天,就是没敲下去。

“来了?”阿芳头也不抬。

“来了。”刘好仃走进来,把图纸摊在桌上,“你们谁先炸锅?”

“我。”小张终于敲下键盘,“我把行业对标数据整理完了,但……有点乱。”

“怎么个乱法?”刘好仃坐下,顺手把枸杞茶推到手边。

“就是……”小张调出数据表,“不同岗位对国际化能力的要求,差得有点离谱。比如采购岗,人家外企要求能说三门语言,我们这边一个老采购,只会‘hello’和‘thank you’,但客户满意度比人家还高。”

“那是因为他会看人。”阿芳插话,“上次那个日本客户,他只用眼神就看出对方不满意了。”

“所以国际化能力,不是语言的事。”刘好仃点头,“是理解的事。”

“那我们怎么评估?”小张问,“总不能让面试官看眼神吧?”

“不急。”刘好仃翻开笔记本,“我们先从‘岗位需求映射’开始。”

阿芳点点头,在白板上写下:

岗位需求映射

“比如,”她继续道,“销售岗需要跨文化沟通,物流岗需要国际节奏感,客服岗需要多语种应对能力。”

“但这些能力,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刘好仃补充,“我们要做的是,把岗位和能力一一对应,不是一刀切。”

“比如老赵。”小张忽然想起什么,“他现在在仓库,但他在德国学的开会方式,是不是也能用在别的地方?”

“当然。”刘好仃笑了,“他不是国际化人才,但他有国际化能力。”

“那问题来了。”阿芳停下笔,“我们怎么知道,谁适合哪个岗位?”

“靠数据。”刘好仃翻开笔记本,“你不是说要收集员工的国际化能力现状吗?”

“对。”阿芳点头,“我已经让hR整理员工履历,看看有没有国际项目经验、跨部门协作记录,或者……有没有画问号的人。”

“那些问号,是种子。”刘好仃说,“不是问题。”

“那我们就从种子开始。”阿芳在白板上加了一句:

“种子识别:从履历中找国际化能力痕迹。”

小张开始敲键盘,阿芳继续在白板上写:

“岗位能力模型”

她顿了顿,笔尖在“映射”两个字上略微停顿了一下,像是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谜。

“你想到什么?”刘好仃问。

“我在想,”阿芳放下笔,“如果我们只看岗位,会不会忽略了一些人?比如,一个质检员,可能没被安排过国际项目,但他其实很懂怎么跟不同国家的人打交道。”

“这倒是。”刘好仃点头,“我记得有个质检员,名字我一时想不起来,但他参与过好几个国际客户对接项目。”

“我查过。”小张翻出履历,“他从来没被纳入人才储备。”

“为什么?”阿芳问。

“因为他不是管理层。”小张说,“大家总觉得国际化是管理层的事。”

“不是。”刘好仃摇头,“国际化是每个人的事。”

他翻开笔记本,在“国际化能力”旁边画了个箭头,写着:

“隐藏人才 ≠ 管理层”

“所以,”他合上笔记本,“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培养,更是发现。”

会议室里,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白板上的“隐藏人才”几个字上,像是给它镀了一层金边。

“那我们怎么开始?”小张问。

“从数据开始。”刘好仃说,“你继续整理行业对标数据,阿芳负责岗位能力模型,我去找老赵。”

“找他干嘛?”阿芳问。

“让他帮忙看,我们的岗位需求映射,有没有漏掉什么。”刘好仃起身,“毕竟,他是第一个让我们意识到,国际化不是走出去,而是让世界走进来的那个人。”

“那你快去。”阿芳笑了,“我怕他等会又去仓库搬货了。”

刘好仃点头,拿起笔记本就往外走。

“对了,”小张忽然叫住他,“老赵的名字旁边,我画了个星号。”

“为什么?”刘好仃回头。

“因为他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小张说。

刘好仃笑了笑,没说话,推门走了出去。

会议室里,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吹得窗帘轻轻摆动,也吹得那份员工履历上的“质检员”字样微微颤动。

国际化人才的土壤,就这样,悄悄开始松动了。

老赵正在仓库门口抽烟,手里拿着一支还没点燃的烟,眼神落在远处一辆正在卸货的物流车上。

“你怎么知道我在这儿?”他头也不回。

“你不是说你刚理完货单吗?”刘好仃走过去,站在他旁边。

“是啊。”老赵笑了笑,“但我不急着回去。”

“正好。”刘好仃掏出打火机,“给你点个火。”

“我不抽。”老赵摇头,“我是在看那辆车。”

“看它干嘛?”刘好仃收起打火机。

“它从德国来的。”老赵说,“车尾的标志,是他们工厂的。”

“那你认得?”刘好仃问。

“当然。”老赵点头,“我在那待过三个月。”

“所以我想请你帮忙。”刘好仃说,“我们正在做岗位需求映射,想知道不同岗位需要哪些国际化能力。”

“你们不是已经有模型了吗?”老赵问。

“有,但不够细。”刘好仃说,“比如你,你在仓库,但我们发现你在跨文化协作上,比很多管理层都强。”

“那我能帮你们什么?”老赵问。

“你能不能说说,你在德国学到的那些开会方式,如果用在我们现在的岗位上,会不会有用?”

老赵沉默了一会儿,忽然笑了:“刘哥,你是不是觉得,国际化不只是走出去,而是让世界走进来?”

刘好仃也笑了:“你怎么知道我说过这话?”

“阿芳在白板上写的。”老赵说,“我刚才路过会议室,看见了。”

“那你能不能写下来?”刘好仃问,“不是写德国的开会方式,是写你怎么理解国际化能力。”

“好。”老赵点头,“但我得找个本子。”

“我有。”刘好仃从口袋里掏出笔记本,翻开一页,“你写。”

老赵接过笔,想了想,在纸上写下:

“国际化能力 = 文化尊重 沟通适应 实际应用”

他把本子还给刘好仃,笑了笑:“这比‘语言能力’靠谱多了。”

刘好仃看着那句话,点了点头。

远处,那辆德国来的物流车缓缓驶进厂区,车尾的红色尾灯在阳光下像一颗渐渐靠近的火种。

刘好仃合上笔记本,转身往会议室走。

老赵站在原地,看着那辆车,忽然说:“其实我们仓库的标签系统,如果能用多语言,效率能提高不少。”

刘好仃停下脚步,回过头:“这个可以记下来。”

老赵笑了:“我已经记下了。”

刘好仃也笑了,继续往会议室走。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会议室的地板上,照得白板上的字闪闪发亮。

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吹得窗帘轻轻摆动,也吹得那份员工履历上的“质检员”字样微微颤动。

国际化人才的土壤,就这样,悄悄开始松动了。

“刘哥,行业对比数据出来了。”小张拿着打印出来的报告进来。

“好。”刘好仃合上笔记本,“我们继续。”

阿芳擦掉白板上的旧内容,重新写下:

“国际化人才稀缺分析——第二阶段:岗位需求映射”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岗位需求映射”几个字上,像是给它镀了一层金边。

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吹得窗帘轻轻摆动,也吹得那份员工履历上的“老赵”字样微微颤动。

国际化人才的土壤,就这样,悄悄开始松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