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517集:内部培训全面开展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517集:内部培训全面开展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站在车间门口,手里捏着一张打印出来的“国际化能力种子名单”,纸边被他捏得有点发软。阳光从头顶的天窗斜射下来,在他脚边投下一个歪歪扭扭的影子。他低头看了看名单上的名字,又抬头看了看正在换班的一群员工,深吸了一口气,像是准备跳进冷水里。

“刘哥,真要在这时候宣布?”阿芳站在他旁边,手里抱着一沓宣传单,上面印着“国际化能力种子识别计划”的字样,底下还有一行小字:“你也可以成为世界的窗口”。

“得趁热打铁。”刘好仃把名单折好塞进口袋,“不然等他们下班回家,连影子都找不着了。”

阿芳点点头,走到晨会集合区前,拍了拍手:“大家先别急着换工装,厂里有个新计划要宣布。”

人群里有人皱眉,有人低头看手机,还有人已经开始往更衣室方向挪动。

“这计划,是关于‘国际化’的。”刘好仃走上前,声音不大,但足够让前排的人听见。

现场顿时安静了几秒,像有人往水里扔了块石头,激起一圈圈涟漪。

“国际化?”一个声音从后排传来,“我们这玻璃厂,也轮得到我们去国际化?”

“你们以为国际化是去国外开会?”刘好仃笑了笑,“其实它早就进来了。你们每天打包的玻璃,可能下一秒就在纽约的写字楼里反光;你们贴的标签,可能被德国的质检员盯着看了十分钟。”

人群里开始有人抬头。

“我们不是要选‘管理层’,而是要选‘有国际化能力’的人。”阿芳接着说,“哪怕你只跟一个外国客户打过交道,哪怕你只是听懂过一句英文指令——你就是我们要找的‘种子’。”

“我!”一个声音从角落里冒出来,是老赵。他正蹲在角落抽烟,烟还没点着,但已经把手举起来了,“我在德国待过三个月,学会怎么开会。”

人群里爆发出一阵笑。

“笑什么?”刘好仃也笑了,“你们谁开会不是吵吵嚷嚷的?人家开会,是讲逻辑的。”

“那我也有话说。”一个质检员站出来,“我之前在越南工厂实习过,他们那的质检流程跟我们不一样。”

“你叫什么?”刘好仃问。

“李强。”

“好,李强。”刘好仃在名单上划了个勾,“你愿意来参加培训吗?”

“愿意!”

人群里开始有人小声议论,像是被点燃的火药桶,随时会炸开。

“国际化不是走出去,而是让世界走进来。”刘好仃最后说,“我们不挑出身,只看潜力。”

晨会结束,人群散去,但几个年轻人围在阿芳身边,问这问那。刘好仃看着他们,心里忽然踏实了些。

食堂的灯泡还没全亮,天花板上的吊扇缓缓转动,卷起一股陈年油烟味。桌椅横七竖八地摆着,地上还有几粒饭粒,像是昨天的午餐还没彻底散场。

“这地方……真能上课?”小张皱眉。

“当然。”刘好仃已经卷起袖子,搬起一张桌子,“你负责贴国际订单样本,我来挂客户反馈墙。”

“客户反馈墙?”

“对。”刘好仃指着一面空白的墙,“把客户写的评价贴上去,让他们看看,自己做的玻璃,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比如‘颜色偏蓝’‘边缘有裂纹’‘包装不规范’……”

“明白了。”小张开始整理文件,“那我再加点图片。”

“对,视觉冲击力强。”

食堂一角,阿芳正在调试投影仪,老赵站在她旁边,手里拿着一张照片。

“这是我拍的。”老赵指着照片里一个德国工人,“你看,他跟我一样,都是站在仓库门口抽烟。”

“那你俩谁更帅?”阿芳开玩笑。

“我。”老赵一本正经,“他没我有眼神。”

“那你第一节课就讲‘如何用眼神读懂客户情绪’吧。”

“好。”老赵点点头,“不过我得先学会用ppt。”

“你不会?”

“我会开会,不会做ppt。”老赵耸肩,“这不也是国际化能力的一部分吗?”

“是是是。”阿芳笑,“我教你。”

培训当天,食堂门口挂着一条横幅:“国际化能力种子班第一课”。几个字是刘好仃用毛笔写的,墨迹还没干,风一吹就有点晕开。

“这字……有点抽象。”小张说。

“抽象点好。”刘好仃端着枸杞茶,“说明我们有国际范儿。”

第一课开始前,十几号员工陆续走进食堂,有人穿着工装,有人换了干净衣服。他们看着墙上贴的客户反馈,有的皱眉,有的点头,还有的忍不住笑出声。

“‘包装像快递’……这客户是真不会夸人。”一个搬运工说。

“但他说的是实话。”刘好仃走上讲台,“我们包装确实像快递。”

台下安静了几秒,然后有人鼓掌。

老赵站在投影仪前,手里拿着遥控器,像个临时上岗的讲师。

“我在德国三个月,最大的收获不是技术,是他们怎么开会。”他开口,“他们开会,不是吵架,是讲逻辑。”

台下有人点头。

“比如,客户来仓库验收,我一眼就能看出他不满意。不是他说了什么,是他的眼神。”老赵指着自己的眼睛,“眼神,是最直接的语言。”

台下有人掏出笔记本开始记。

“所以,国际化能力,不是你会几门语言,是你能不能读懂别人。”老赵继续说,“哪怕对方一个字不说。”

刘好仃在笔记本上写下“文化尊重”,然后画了个问号。

课后,几个员工围在刘好仃身边,问这问那。

“刘哥,这种课,以后还会有吗?”

“当然。”刘好仃笑着点头,“下周我们讲‘车间里的国际化案例’。”

“那我得准备点东西。”一个搬运工突然说,“我之前和一个意大利客户用手势沟通,居然成交了。”

“那你来分享。”刘好仃拍拍他肩膀,“国际化,不是管理层的事,是每个人的事。”

员工们陆续离开,食堂恢复了安静。刘好仃站在讲台上,看着空荡荡的椅子和墙上的客户反馈,忽然觉得这地方有点像一个舞台,虽然简陋,但有人愿意上台表演。

“你觉得,他们真能学会吗?”阿芳走过来。

“不是学会,是唤醒。”刘好仃说,“他们不是没能力,是没机会。”

“那下一步呢?”

“下一步,我们让他们讲自己的故事。”刘好仃翻开笔记本,在“沟通适应”下面写下:“= 非语言 理解力”。

窗外,夕阳落在玻璃厂的屋顶上,反射出一片金光。远处一辆国际物流车缓缓驶入厂区,车尾的标志在阳光下格外清晰。

刘好仃合上笔记本,准备离开。

“对了,”阿芳忽然说,“李强刚刚问我,他能不能申请下一阶段的培训。”

“当然可以。”刘好仃笑了笑,“他不是质检员,他是国际化种子。”

风从窗外吹进来,掀动了讲台上的讲义,也吹动了墙上贴着的一张客户反馈纸。

“包装像快递。”那句话在风中轻轻摇晃,像是被重新审视的价值。

刘好仃走出食堂,阳光洒在他脸上,暖暖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