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976集:沟通协调实施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976集:沟通协调实施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悬了两秒,才点开那条新评论。老陈问得实在:倒计时该不该算周末?他没回,而是把手机翻过来,屏幕朝下扣在桌角,起身时顺手拎起保温杯,水还是温的。

走廊灯亮着,他脚步没停,直奔培训室。门没关严,缝里漏出小王的声音:“……我觉得‘文化提示灯’可以先用颜色区分,红黄绿,简单直接。”老周在笑:“你这是要把办公室变路口?”

刘好仃推门进去,两人抬头。他没寒暄,把杯子放在桌上,说:“圆桌会今天开。”

小王愣了下:“现在?名单还没发。”

“就现在。”刘好仃打开投影,“人少不怕,先试水。规则不是等所有人点头才生效的,是边走边调的。”

老周拧开杯盖,吹了口气:“中东组那边说,48小时响应期是底线,不能动。”

“东欧组刚发消息,”小王翻着平板,“他们觉得24小时都算拖沓,正常节奏是12小时内回应。”

刘好仃点头,调出上周的客户日志,投影到墙上。一行行投诉记录往上滚,最后停在一条加粗的:“你们说‘尽快’,我们等了三天,流程断裂。”

他指着那行字:“这不是我们在定规矩,是客户在教我们活。”

没人说话。

他接着说:“请各位组长,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说说‘尽快’等于几个工作小时。不用翻译,先录下来。”

小王操作设备,五段录音依次播放。有的说“两小时”,有的说“不超过一个工作日”,还有的说“等领导批了再说”。翻译把内容同步打在白板上,差异一目了然。

刘好仃关掉投影,说:“咱们不争对错。从今天起,谁发请求,谁标‘期望响应时段’,对方确认,就算生效。责任共担。”

小王在电子笔记上记下这句话,顺手把“期望响应时段”四个字标红。老周喝了口茶,嘀咕:“这下可好,连‘快点’都得先算时辰。”

“算时辰比背锅强。”刘好仃笑了笑,“谁也不想半夜被邮件炸醒,还被人说态度不行。”

会议结束,小王留下整理文档,老周拎着保温壶回工位。刘好仃站在窗边,厂区那排玻璃幕墙映着天光,亮得晃眼。他正要走,手机震了一下。

平台提醒:波兰团队在协作区留言——“又一次‘立即执行’?我们不是机器人。”

他点开,深圳执行组已经跟了三条回复,语气急:“我们通宵改图,怎么就成了命令狂魔?”“你们能不能别玻璃心?”“要不你们来干?”

火药味浓得几乎要溢出屏幕。

刘好仃没删帖,也没私聊调解。他在下面回了一条:“感谢指出。请深圳组补充:‘立即’具体指几小时内响应?波兰组也请说明,你们希望收到怎样的表达?”

发完,他私信小王:“把‘文化提示灯’草图做成问卷,今晚发,匿名。”

小王秒回:“要不要加个选项——‘最讨厌的词top3’?”

“加。”刘好仃回,“再加一条:你觉得哪种表达让你感觉被尊重?”

他关掉手机,走向车间。路过茶水间时,听见老周在跟两个年轻员工说话:“你们填了‘别用感叹号’那条没?我刚看到,挺多人选的。”

“我也选了。”一个年轻人说,“上次他们发‘马上办!’,我第一反应是——谁惹你了?”

老周笑:“语气不是内容,但能决定内容怎么被听。”

刘好仃没进去,转身去了办公室。他打开协作平台,新建公告,标题写着:“文化协调员轮值制度试行通知”。

正文很短:每区域推一人,任期两周,职责包括预审跨区请求措辞、组织月度反馈会。末尾加了一句:“协调不是灭火,是通气——让不同节奏的呼吸,慢慢同频。”

他点开报名名单,在第一栏填上自己名字,备注:“首任,下周移交。”

关掉页面,他翻开硬皮本,写下这句话,又在下面画了条横线,像是给某个看不见的节点画上刻度。

第二天晨会,人到得差不多了,小王才匆匆进门,手里还捏着打印纸。

“不好意思,”他一边找座位一边说,“我在帮越南组改邮件标题,他们想发个技术确认,但开头写了‘请马上处理’,我顺手改了,还点了协调员报名。”

老周抬头:“你报了?”

“报了。”小王坐下,“反正我每天都要看系统,顺手的事。”

刘好仃没说话,但嘴角动了下。他打开投影,调出昨晚的问卷结果。屏幕上,一张饼图缓缓展开。

“最让人不适的词”前三名是:“立即”“马上”“赶紧”。而“最希望听到的表达”里,排第一的是:“我们将在周三前回复”。

有人笑出声:“原来不是不能快,是得说得明白。”

“对。”刘好仃说,“快不是问题,模糊才是。‘尽快’像雾,谁也看不清路。”

会议快结束时,中东组组长发来消息:“我们确认了,‘期望响应时段’可以接受,但建议加个说明——如果是非工作日,是否自动顺延?”

刘好仃回:“可以。请你们提个建议格式,我们放进模板。”

他刚发完,小王举手:“我有个想法——能不能让系统自动识别‘期望响应时段’这个短语,一旦出现,就弹个提示框,让发送人确认是否已标注具体时间?”

“行。”刘好仃说,“但别搞得太复杂。咱们不是做软件公司,是做玻璃的。系统只是帮手,人得自己长记性。”

老周打趣:“那以后发邮件,是不是还得先过一遍‘刘老师审核’?”

“不用。”刘好仃合上本子,“等你们自己开始改别人的邮件,就不用我了。”

散会后,刘好仃回到办公室,发现门缝底下塞了张纸。他捡起来,是张手写的报名表,字迹歪歪扭扭,署名是车间新来的小李。

背面还有一行小字:“我不知道啥叫文化差异,但我知道,上次我写‘赶紧回’,波兰那边三天没理我。我想学。”

他把纸折好,放进“待验证假设”文件夹。外面阳光正好,照在桌角的保温杯上,杯身微烫。

下午三点,协调员名单公示。深圳、波兰、越南、沙特四个区域都有人报名。刘好仃的名字排在第一位,下周移交的备注被加粗了。

他正准备关电脑,平台又弹出一条留言。是波兰组的年轻工程师,姓马尔科。

“昨天那条‘立即执行’的留言,我有点激动。其实我知道你们在赶工期。我只是……希望下次能提前知道节奏。”

刘好仃盯着那行字看了几秒,回了一句:“谢谢你说出来。我们正在学怎么听。”

发完,他点开“文化协调员”报名后台,发现新增了三条记录。其中一个名字是老陈。

他笑了笑,顺手把名单截图保存,命名:“第一梯队”。

晚上七点,厂区灯陆续熄了。培训室还亮着,小王在调试问卷系统,老周坐在旁边,手里拿着打印出来的“缓冲语模板001”,念叨:“我们珍视您的建议,将在下次会议前给予充分考量——这话谁说得出口?太绕了。”

“绕才安全。”小王头也不抬,“直来直去容易碰壁。”

“那也不能像念悼词。”老周撕了那张纸,“明天我录个语音版,让大家听听什么叫自然。”

刘好仃站在门口听了会儿,没进去。他转身下楼,路过公告栏时,那张“文化差异案例分享会”的通知还在,边角卷了,但没掉。

他伸手按了按,纸边贴回墙上。

第二天早上,晨会刚开始,小王就举手:“马尔科刚刚在系统里发了个新帖——他建议把‘期望响应时段’改成‘共同确认时间窗’,说这样听起来更像合作,不像下达任务。”

老周笑出声:“外国人也玩文字游戏?”

“不是游戏。”刘好仃说,“是信号。他们愿意改措辞,说明开始参与了。”

小王正要记录,手机响了。他看了一眼,抬头说:“马尔科刚报名了协调员,备注写的是:我想试试怎么让‘尽快’变得不让人紧张。”

会议室安静了一瞬。

刘好仃翻开本子,在最新一页写下:“当对方开始提建议,说明路已经通了。”

他合上本子,说:“今天谁去跟中东组对接?”

小王举手:“我去。他们约了十点开线上会,我已经标了‘期望响应时段’,还加了时差提醒。”

“好。”刘好仃点头,“记住,不是让他们适应我们,也不是我们迁就他们。是把各自的节奏,慢慢调到能听见彼此。”

小王起身往外走,经过茶水间时,看见老周正往白板上写新标语:“发邮件前,问一句:这话要是我收到,会舒服吗?”

他没停步,继续往前。推开玻璃门时,阳光扑进来,照在走廊地面上,像铺了一层刚出炉的玻璃液,亮得能映出人影。

他低头看了眼手机,马尔科的消息还挂着:“你觉得‘共同确认时间窗’怎么样?我们可以先试两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