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977集:管理效果初步显现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977集:管理效果初步显现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小王盯着屏幕右下角的时间,23:59。他点了提交,系统自动弹出绿色提示框:“问卷数据已归档,待分析。”他长出一口气,把椅子往后一推,后背贴上墙。培训室的灯还亮着,门缝底下没再塞纸条,也没人突然推门进来问“缓冲语怎么念”。

刘好仃是早上七点到的。他没去办公室,先绕到车间,在小李工位前站了会儿。小李正把一张打印纸用胶带贴在操作台侧面,边角已经有点翘。纸上是加粗黑体字:“请标注期望时间窗,谢谢配合。”下面还画了个笑脸。

“贴得挺牢。”刘好仃说。

小李抬头,咧嘴一笑:“怕被风吹走。”

刘好仃点点头,走了。路过质检台时,顺手翻了下昨日协作日志。三十七条跨区沟通记录,二十九条带了明确响应时段,三条用了“共同确认时间窗”,剩下五条……他眯眼看了看,是老周发的,写着“明早十点前回我,不然我当通过了”。

他笑了下,把本子合上。

八点半,圆桌会准时开始。人比往常多,四个区域的代表都在线上连了线。刘好仃没开场白,直接投影出三道题:

“最近一次协作,顺畅吗?”

“冲突是不是好解决了?”

“你清楚对方怎么说话了吗?”

“就这?”老周端着杯子,“比考勤打卡还简单。”

“越简单,越真实。”刘好仃说,“谁填了就知道,这不是打分,是照镜子。”

小王在后台切到数据面板,提交率78%,比预想高。最出人意料的是波兰组,全员提交,还有六条留言。他一条条看过去,其中一条写着:“建议把‘共同确认时间窗’放进系统默认选项,我们不想每次都解释。”

他把这条转投到大屏上。

“哎哟,外国人开始提需求了。”老周笑,“这不是要咱们给配秘书?”

“是信任。”刘好仃说,“以前他们怕说错,现在敢提建议了,说明觉得说了有用。”

会议室安静了两秒,有人轻轻鼓了下掌。

散会后,刘好仃叫住小王:“把留言整理出来,别删,也别改,原样存进‘规则演进’文件夹。”

“还要留着?”小王问。

“留着。”他说,“哪天咱们忘了为啥出发,就翻翻这些话。”

中午饭点,茶水间里老周正跟两个年轻员工掰扯。

“你们真写了‘越南组反应慢’?”他嘬着牙花,“人家那边午休到两点,你十一点发‘赶紧回’,能不慢?”

年轻人讪笑:“当时急着交图。”

“急也不顶用。”老周把保温壶拧紧,“现在不一样了,标个‘请在48小时内确认’,对方反而提前回。怪不怪?”

“不怪。”小王端着饭盒进来,“你给了底线,人家才敢提速。没底的事,谁敢拍胸脯?”

老周摇头:“以前哪想这么多,发个消息跟扔石头进井里似的,听个响就完。现在倒好,得先想好落点,再扔。”

“那也比瞎扔强。”小王咬了口饭,“至少知道石头有没有到底。”

下午两点,系统警报响了。沙特组发了一条加急请求,标题是“立即处理”,收件方是越南技术组。三小时后,对方未回复。系统自动标红,弹窗提醒刘好仃。

他没打电话,也没发消息。第二天晨会,他把这条记录调出来,放进案例库。

“咱们看看。”他说,“如果是‘请在24小时内确认,超时默认推进’,会不会不一样?”

没人说话。

老周喝了口茶,慢悠悠开口:“我前天发类似内容,对方回得比平时快。为啥?他不用猜我是不是真急,也不用担心回晚了被骂。有规矩,心就定。”

有人笑:“心一定,手就快。”

“对。”刘好仃点头,“不是大家不想配合,是以前不知道怎么才算配合。模糊的命令,只会换来沉默的抵抗。”

小王在笔记上记下:“规则不是约束,是解放。”

会后,小李又来找他,手里捏着半张A4纸。

“能不能再打一批模板?”他问,“我们班的人都想贴一张。”

“行啊。”小王说,“下次我多印点,还加个二维码,扫一下就能看完整版。”

小李眼睛一亮:“那太好了,我识字不多,听语音更明白。”

“那就加语音。”小王说,“反正系统能支持。”

刘好仃在旁边听着,没插话。回办公室路上,他打开数据汇总表。三项指标平均值都在82%以上,最亮眼的是“冲突化解效率”,从三个月前的41%升到79%。他盯着看了一会儿,把表格截图发到项目群,配文只有一句:“大家的努力,看得见。”

群里静了几分钟,然后一条接一条冒出来。

“原来我们真的在变。”

“昨天中东组主动标了时差,感动。”

“我昨天用‘我们将在周三前回复’开头,对方回了个笑脸。”

老周发了个语音,六秒钟:“老子活了五十多年,头一回觉得写邮件像在聊天。”

刘好仃听完,笑了。他翻开硬皮本,写下一行字:“管理不是消灭差异,是让差异不再成为障碍。”写完,习惯性往夹层里塞——结果一张纸滑了出来,飘到桌角。

是小李的手写报名表。背面那行小字还看得清:“我不知道啥叫文化差异,但我知道,上次我写‘赶紧回’,波兰那边三天没理我。我想学。”

他没捡。

傍晚六点,他站在公告栏前。那张“文化差异案例分享会”的通知还在,边角卷得更厉害了,但整体还贴着。他伸手按了按,纸没掉。

转身时,看见小王正往墙上贴新东西。是张浅蓝色的纸,标题是“跨区协作小贴士”,下面列了三条:

发请求前,请标注期望响应时段。

避免使用“马上”“立即”“赶紧”。

若超时未回,请启动确认流程。

底下还画了个小太阳。

“没写完?”刘好仃问。

“写完了。”小王退后一步看了看,“就是觉得,缺个署名。”

“不用署名。”他说,“当大家觉得这东西本来就应该在这儿,就不需要谁来挂名了。”

小王点头,拿胶带把四角都压牢。

第二天晨会,中东组组长上线第一句话是:“我们这周协作七次,六次顺利。唯一一次卡住,是因为技术方案分歧,不是语气问题。”

会议室有人轻轻“哦”了一声。

“以前卡住,都是‘你什么意思’‘你怎么这样说话’。”他笑,“现在能直接谈事了,挺好。”

刘好仃看着大家:“以前吵的是话外之意,现在吵的是事本身。这不是退步,是进步。说明我们把情绪那层雾,擦掉了一半。”

老周举手:“我补充一句,上周我发了个带缓冲语的邮件,对方回得飞快,还说‘感谢清晰表达’。我差点以为发错人了。”

众人笑。

小王突然说:“我刚收到系统提醒,波兰组马尔科提交了一条新建议。”

“念。”刘好仃说。

“他说,能不能在‘共同确认时间窗’后面,加个选项——‘是否包含非工作日?’”

老周摇头:“外国人真是,连周末都要算清楚。”

“这不是较真。”刘好仃说,“是尊重。他知道我们愿意听,所以才敢提。”

会议快结束时,小王收到一条私信。是小李发的,只有几个字:“模板贴好了。”

他回了个 thumbs-up 表情。

刘好仃合上本子,起身准备离开。手机震了一下,是系统自动推送:今日协作满意度评分更新,平均分4.6(满分5)。

他没点开,把手机翻过来,屏幕朝下扣在桌上。

走到门边,听见小王在背后说:“我刚刚看到,越南组那边有人把‘缓冲语模板’抄在了笔记本首页。”

“挺好。”他说,手搭上门把。

“他们还加了一句自己的话。”小王抬头,“写的是:说清楚,不伤人。”

刘好仃顿了一下。

他转过身,没说话,只是笑了笑,然后拉开门。

走廊灯光亮着,他走出去,门缓缓合上。

小王低头继续敲字,屏幕上的文档标题是:“跨文化管理规则·试行V0.3”。

光标在最后一行闪烁:

“当一群人开始互相调整说话的方式,不是因为谁对谁错,而是因为——我们都想把事做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