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968集:培养方案科学制定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968集:培养方案科学制定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站在培训室门口,手里捏着小王刚递来的手机。屏幕上那条消息还亮着:“三天内提供英文测试报告,否则首单取消。”他没说话,转身推开门,拍了拍墙上的白板,“都来一下,十分钟。”

小王和班组长几乎是跑着进来的,技术骨干老陈也撂下扳手赶了过来。屋里还没开灯,但没人去按开关。刘好仃把手机往桌上一放,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打印稿,正是昨晚那份《需求分析报告》的最终版。

“沙特要的不是一份报告,”他说,“是信任。咱们现在能做的,是边交报告,边建规矩。”

“可这报告谁翻?”老陈问,“咱们没人专门干过这个。”

“那就边干边学。”刘好仃把报告摊开,“但不能只救这一次火。今天咱们要定的是——以后再有这种事,谁上,怎么上,靠什么上。”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三角,顶点写“能力”,左边写“岗位”,右边写“资源”。底下再画三条横线,分别标上“基础识读”“应用沟通”“战略对接”。

“咱们不搞大水漫灌。”他指着图,“谁离客户最近,谁先学。销售回邮件,售后解参数,质检核单据,这三个口子,优先打通。”

小王盯着图看了会儿,点头:“那工人呢?他们报名最多。”

“工人的需求不一样。”刘好仃翻开调研数据,“他们不想当翻译,就想看懂包装上的字。比如‘高温’‘防水’‘承重’,认得这几个词,就不会发错货。”

班组长皱眉:“可这么分,会不会让人觉得,我们只顾上面,不管下面?”

“那就把下面的事也做实。”刘好仃转头看他,“你明天就组织一次‘标签识读课’,十分钟,轮班来。教五个词,配图,带读,考完当场发小奖品——一瓶冰镇酸梅汤。”

屋里静了一秒,随即笑出声来。

“酸梅汤比奖金管用。”老陈乐了,“谁不想下完班喝一口?”

“对。”刘好仃也笑了,“咱们不靠口号激励人,靠一点甜头,加一点成就感。”

他接着在白板上列出四根柱子:目标、内容、资源、评估。

“第一根,目标。”他写,“一年内,关键岗位人人都能看懂外文单据、写简单邮件、核对技术说明。不是要他们流利对话,是要他们不卡壳。”

“第二根,内容。”他划出三块,“术语识读、邮件写作、标准翻译。先学‘怎么写’,再学‘怎么说’。”

“第三根,资源。”他点名,“老陈你带两个懂技术又有英语底子的年轻人,先试翻测试报告。小王负责收集常用句式,建个内部小词典。班组长你组织工人试点识读课,看看效果。”

“最后一根,评估。”他在白板角落画了个表格,“每季度抽查一次,随机抽岗位,考实际任务。比如给销售发一封客户邮件,看能不能准确回复。结果不打分,但记档,作为后续培训调整依据。”

老陈听完,点头:“听着不像搞运动,倒像修水管——哪漏补哪,不折腾整条线。”

“就是要这样。”刘好仃说,“咱们不是搞国际化表演,是让厂里的活,顺顺当当走出去。”

小王突然举手:“那……现在这份报告怎么办?真要等三个月培训出人?”

“当然不等。”刘好仃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纸,“我已经让小张开始翻了,老陈你今晚校一遍。我们边翻边改,改完存档,以后同类报告直接套模板。”

他在白板角落写下六个字:“双语标准模板库”,圈了起来。

“什么意思?”小王问。

“意思是从今天起,”刘好仃说,“咱们每一份对外文件,不管是标签、说明书还是检测报告,都要有标准译法。不是临时拼凑,是固定下来,谁都能用。”

班组长眼睛一亮:“那以后新员工培训,也能用这套?”

“当然。”刘好仃点头,“这不光是应付客户,是给咱们自己留本事。”

屋里安静了几秒,像是某种共识在慢慢落地。

小王打开笔记本电脑,新建文档,输入标题:“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V0.1)”。他抬头:“权限怎么设?”

“编辑限核心成员。”刘好仃说,“改动必须留记录,谁改的、什么时候改的,清清楚楚。别搞到最后,连自己都看不懂版本差异。”

“还要备注吗?”小王问。

“加一句:所有修改,必须基于岗位数据和实际需求。不许空谈‘国际化’,只许算‘能不能用’。”

文档保存成功,右下角时间显示:10:47。

刘好仃看了看表,又走到墙边,把那份正在翻译的英文测试报告打印稿钉在了白板旁。纸角有点卷,是他刚才在办公室反复翻看时弄的。他没展平,就让它卷着。

然后,他拿起一张空白A4纸,贴在报告旁边,用粗记号笔写下标题:“第一份,从这里开始。”

字迹粗黑,一笔到底。

班组长看着那张纸,忽然说:“要不……咱们以后把每份新译文都贴这儿?让大伙儿都能看见。”

“好。”刘好仃点头,“谁翻的,署名。错了不怕,改了再贴。咱们不藏短处,也不抢功劳。”

老陈笑了笑:“那我可得认真校,不然贴出去,全厂都看我出错。”

“就该这样。”刘好仃说,“公开,才有压力;有压力,才有进步。”

会议结束,人陆续离开。刘好仃没走,站在那张“第一份,从这里开始”的纸前,看了一会儿。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红笔,在标题下方画了一条横线,不长,但够醒目。

像是划下一道起点。

小王回来拿落下的笔,看见他还在,问:“刘师傅,下一步是不是该找人讲课了?”

“不急。”刘好仃摇头,“现在最要紧的,是把这三件事做实:模板库建起来,识读课试起来,抽查机制定下来。咱们不求快,求稳。”

“可沙特那边……”

“报告今晚就能出初稿。”刘好仃说,“但我们交出去的,不只是文件,是一套能重复用的流程。他们要的是证据,咱们给的是体系。”

小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转身要走,又停下:“对了,刚才质检小李问我,能不能把‘耐高温’这个词印在新批次的标签上,中英对照。”

刘好仃笑了:“告诉他,印。不止印,还要配上温度数值,加个图示。以后所有出口产品,统一标准。”

“那国内款呢?”

“国内也印。”刘好仃说,“让客户不管在哪儿买的,都能看懂。咱们的好产品,不该被一张标签挡住。”

小王走了。屋里只剩刘好仃一人。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橡皮,把之前画的三角擦掉一半,重新补上一条连接线,指向“双语标准模板库”。然后在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标准走出去,才是真出海。”

他退后一步,看了看。

墙上,那份未完成的英文报告静静贴着,A4纸上“第一份,从这里开始”几个字黑得发亮。窗外阳光斜进来,照在“开始”两个字的末尾,像一道刚划下的刻痕。

刘好仃转身拉开培训室抽屉,取出一盒新的记号笔,拆开包装,把黑色和红色各放进笔筒。他把空盒子折了折,扔进垃圾桶。

抬头时,看见小王又探进头来。

“刘师傅,刚技术部说,他们愿意把每周二下午定为‘双语文件攻坚时间’,集中处理翻译和校对。”

刘好仃点头:“告诉他们,算上。”

“还有……”小王顿了顿,“工人那边,有人问,能不能把识读课录成小视频,发到内部群?说怕轮班错过。”

“能。”刘好仃说,“让班组长牵头,每期十分钟,开头写清楚‘本期关键词:高温、防水、承重、抗压、耐候’。拍完发群里,标题统一格式:‘出口标签识读·第x期’。”

“那……要不要起个名字?比如‘玻璃厂外语角’?”

刘好仃想了想,摇头:“不用。就叫‘十分钟识读课’。咱们不玩虚的,教什么,就叫什么。”

小王记下,正要走,手机响了一下。他低头看了一眼,眉头微动。

刘好仃问:“怎么?”

“沙特客户回消息了。”小王抬头,“说他们看到我们官网更新了英文版产品页,问是不是在准备合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