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969集:培训交流推进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969集:培训交流推进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小王的手机在裤兜里震了一下,他掏出来瞄了一眼,抬头看向刘好仃。刘好仃正站在车间工具间门口,手里捏着一张打印纸,眉头微皱,像是在数上面的字。

“他们回了。”小王说。

刘好仃没抬头,只“嗯”了一声,把纸往墙上一贴,拿胶带四角固定。那是首期“十分钟识读课”的脚本,标题是“出口标签认一认”,下面列着五个词:高温、防水、承重、抗压、耐候。每个词后面都跟着一行手写拼音和一句简单解释,像当年黑板报上的安全提示。

“拍吧。”他说,“趁早班还没开工,十五分钟搞定。”

班组长老周赶紧招呼两个报名讲课的质检员站到镜头前。手机支架是临时拿扳手和铁皮夹子拼的,镜头歪了两回,拍出来的画面像是喝醉了走路。第一个词刚念到“高——温”,背景里就有叉车“嘀嘀”倒车,录音全废。

“再来。”刘好仃说,“别笑,也别快。咱们不是拍广告,是教人认字。”

第二次录到“耐候”时,质检小李卡了壳,把“候”念成了“后”。老陈在边上听得直摇头,走过来一把抽走稿子:“你这发音,外国人听了以为咱们护角能抗台风还能抗感冒?”

一群人笑作一团。刘好仃也笑了,但还是喊了停。

“老陈,你来念。”他说,“你嗓门大,还稳。”

老陈推辞不过,站到镜头前,清了清嗓子,像当年广播站念通知似的,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录完一遍,回放时发现最后半秒镜头扫过墙上的标签样稿,英文写着“weather Resistant”,括号里一行小字:“待沙特确认”。

没人说话。那行字是小李昨天夜里加的,客户还没回,但厂里已经按这个译法打了三批样品标签。

“留着吧。”刘好仃说,“反正拍都拍了,错就错了,改了再录。咱们不遮不掩。”

视频存进内部群文件夹,命名很直白:“出口标签识读·第1期”。小王顺手发到工人微信群,不到十分钟,评论区冒出二十多条。

“我夜班看不到,能回看吗?”

“防水那个图能不能再大点?”

“下次教‘易碎品’不?”

刘好仃一条条看完,把手机递给小王:“告诉他们,能看,也能改。明天继续录,轮着来,谁会谁上。”

技术部那边,周二下午两点的会议室门一开,就听见吵声。

“crush proof怎么不行?听着多带劲!”

“带劲顶什么用?检测报告上写‘带劲’,客户能信?”

刘好仃进门时,桌上摊着三份“抗压”翻译稿,两种说法,两种风格。他没坐主位,拎了把椅子靠墙坐下,从包里掏出刚打印的识读课视频截图。

“工人学的是‘pressure Resistance’。”他说,“你们文件里一会儿‘crush’,一会儿‘Load bearing’,同一个词七个样,他们怎么记?”

没人吭声。

“咱们现在干两件事。”他把图钉在白板上,“一是让工人看得懂标签,二是让文件经得起看。两边得对得上。”

他提议建个“三审流程”:技术定义、翻译初校、他最后把关。每个词入库前,必须写清用在哪儿——是贴包装,还是进报告,还是回邮件。

“不是比谁英文好,是比谁写得准。”他说,“咱们不搞花活,搞统一。”

会议开了四十分钟,最终敲定五个核心术语的官方译法。老陈负责建电子台账,每条记录都要附上使用场景和审核人签名。散会前,刘好仃在“crush proof”旁边画了个圈,批了句:“口语化,暂不入库”。

“留着讨论?”老陈问。

“留着。”刘好仃点头,“万一客户自己就这么叫呢?咱们得听得懂,但不急着跟。”

回车间路上,小王把手机递过来:“沙特那边又来了消息。”

刘好仃停下脚步,接过手机。屏幕上是客户发来的截图,他们官网的英文产品页已经更新,页面底部还加了句备注:“technical specs available upon request.”

“他们问,”小王说,“是不是已经在准备合作了?”

刘好仃盯着看了几秒,转身往培训室走。

公告栏上还贴着上次的客户留言截图,边上新添了一张打印纸,标题是“他们看见了”,下面并排贴着两样东西:沙特的提问,和刚录完的识读课视频截图。

他没多说话,召集各班组代表开了个短会。

“不讲大道理。”他说,“就看两样。”

他指着公告栏:“客户看到咱们改了官网,以为我们要合作。咱们改的,不只是网页,是态度。”

又指了指视频:“工人录的课,教五个词。这些词,现在贴在出口箱上,写在检测报告里,也回在邮件里。他们学的,不是英语,是饭碗。”

老李在后排嘀咕:“可学这个,不如多装一箱货实在。”

刘好仃听见了,没反驳,只问:“上个月退货那批,因为啥?”

“标签没写耐高温。”

“客户看不懂。”

“咱们自己人也搞混了批次。”

“一箱货两千块,退一趟,三万打水漂。”刘好仃说,“学一个词,省十万。你说哪个实在?”

屋里静下来。

散会后,老周追出来,在走廊上叫住他:“刘师傅。”

“嗯?”

“这课……要是真传出去了,能不能……署我们厂名?”

刘好仃愣了一下。

“你是说,视频底下写‘深圳玻璃厂出品’?”

老周搓着手,有点不好意思:“也不是非要出名。就是……咱们自己教的,自己拍的,能让外人知道是咱们干的,心里踏实。”

刘好仃笑了:“能。不但写厂名,还写讲课的人名。谁翻的报告,谁录的课,全署上。咱们不抢功,也不藏本事。”

老周点点头,走了两步又回头:“那……下周我能不能试试讲课?就‘防水’那个。”

“当然能。”刘好仃说,“你班上谁会,谁都能试。咱们不看资历,看愿意。”

下午三点,首期视频正式归档。刘好仃把U盘插进培训室电脑,新建文件夹,命名为“十分钟识读课·合集”。里面除了第一期,还多了几个草稿:《检测报告常用句》《包装标识对照表》《客户邮件回复模板》。

他顺手点开第一期视频,拖到结尾。画面最后半秒,镜头晃过墙上的标签样稿,“weather Resistant”下面那行“待沙特确认”清晰可见。

他没删,也没改。

第二天一早,技术部的攻坚会再次召开。刘好仃提前十分钟到,发现门口贴了张新纸条:“请轻声,正在录音”。

他推门进去,看见老陈正戴着耳机,对着电脑一句句校对测试报告的翻译。屏幕上是刚定稿的术语表,每一行都标了使用范围和审核记录。

“压力测试”对应“pressure test”,用途标注为“检测报告专用”。

“承重极限”译作“max Load capacity”,场景注明“出口标签及产品页”。

刘好仃站在后排没出声。老陈察觉到动静,抬头看见他,摘下一只耳机:“正对最后一段。你听听,这句行不行——‘本产品经第三方实验室验证,可在零下二十至八十摄氏度环境下长期使用。’”

他念完,刘好仃点头:“行。就是‘长期’那个词,再查查。”

“查了。”老陈指着旁边的词典,“‘Long-term’没问题,但客户要是问‘多久算长期’,咱们得有数。”

“那就加个备注。”刘好仃说,“写‘≥5年’。咱们不模糊。”

老陈记下,正要继续,手机响了。是小王。

“刘师傅,质检那边问,新批次的标签能不能把‘耐候’的英文加上?他们说,客户都问了,咱们自己得先定下来。”

刘好仃看向老陈。

老陈盯着屏幕,沉默两秒,点头:“加。就用‘weather Resistant’。等客户确认了,再调。”

“那括号里的‘待确认’呢?”

“留着。”刘好仃说,“让他们知道,咱们也在等答案。”

小王在电话那头应了声,又问:“那视频呢?下周谁讲?”

“老周。”刘好仃说,“他报名了,讲‘防水’。”

电话那头顿了一下:“他刚才来问我,能不能在视频里放厂徽。”

刘好仃笑了:“放。不光放厂徽,还放车间实景。咱们不演,就干活。”

挂了电话,老陈看着他:“你真打算让工人一个个上镜?”

“怎么?”

“不怕讲错?”

“讲错了就改。”刘好仃说,“可要是没人敢讲,咱们就永远没人会讲。”

老陈没再问,重新戴上耳机,继续校对。

刘好仃站在窗边,看着外面装卸区。一辆出口货柜车正缓缓启动,车身上贴着新标签,中英双语,字体清晰。司机摇下车窗,朝质检员比了个oK的手势。

质检员笑着回了个手势,低头在单据上签字。

刘好仃掏出手机,打开内部群。识读课视频的播放量已经破千,评论区最新一条是老周发的:“报名下周讲课,求指导。”

他点了个赞,正要退出,小王的消息跳出来:“沙特客户说,他们收到了官网更新通知,想安排一次线上技术交流。”

刘好仃盯着那行字看了两秒,把手机放回口袋。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记号笔,在“三审流程”旁边写下一行新标题:“线上交流准备事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