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967集:培养需求分析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967集:培养需求分析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小王冲进办公室的时候,刘好仃正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表格发愣。数据已经整理好了,87份问卷,每一条都标了颜色:绿色是愿意学的,黄色是有点犹豫的,红色是明确说“年纪大了,算了吧”的。可光看颜色,看不出谁该先学,学什么。

“刘师傅,沙特那边又来消息了。”小王把手机递过去,“问我们有没有高温测试报告的英文版。”

刘好仃接过手机,没急着看内容,先问:“上次那个耐沙漠高温的问题,咱们是怎么回的?”

“……自动回复的。”小王挠头,“系统说‘我们的产品适合所有气候条件’。”

“那不是套话嘛。”刘好仃笑了,“沙漠白天六十度,晚上零下,也适合?”

“所以客户又来了,这回要证据。”小王语气有点紧,“他们说,没有证明,就不走单。”

刘好仃点点头,把手机放在桌上,打开内部系统,调出那份刚汇总完的调研表。“行,正好。咱们现在不光是要回答问题,还得知道以后这类问题会越来越多。得搞清楚,到底谁来答,用什么答,答到什么程度才算数。”

他翻开笔记本,画了个方框,写上“岗位”,又画一个,写“沟通频率”,再画一个,写“语言难度”。三个框连成三角,中间画了个圈:“咱们的目标不是让人变成翻译,是让客户的问题,有人能接得住。”

小王凑过来看:“这叫啥?”

“土办法。”刘好仃笑,“但我管它叫‘谁最急,谁先学’模型。”

两人正说着,班组长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叠工单。“刚翻了下最近半年的出口单,有三笔退了货。”他把单子放在桌上,“原因写着‘标签信息不全’。”

“标签?”小王愣了,“不就是贴个产品名和规格吗?”

“有一单,客户要的是耐高温款,我们发的是普通款。”班组长指着其中一份,“包装上写了中文‘高温适用’,可外文标签没印,人家收货一看,没英文说明,直接当错发处理了。”

刘好仃拿起那张退货单,看到批注栏写着一行字:“customer requires proof of heat resistance test.” 他盯着看了几秒,转头问小王:“这句,你能看懂吗?”

小王摇头:“大概知道是要证明,但‘resistance test’是不是测抗压?”

“是耐热测试。”刘好仃说,“可咱们的标签上,连这个词都没有。”

办公室安静了几秒。班组长叹了口气:“说到底,不是光会说英语就行,还得知道人家关心啥。”

“对。”刘好仃在本子上写下:“读写 > 口语,先活下来,再谈交朋友。”

他抬头:“咱们现在的问题,不是没人想学,是不知道该学哪块。有人想练发音,有人怕记单词,还有人问能不能学阿拉伯语——可咱们第一个要解决的,是让产品说明、测试报告、标签信息,能让人看懂。”

小王突然反应过来:“所以不是所有人都得会聊天,而是关键岗位得能写、能读、能看懂客户要求?”

“聪明。”刘好仃点头,“比如销售,得回邮件;售后,得解释技术参数;质检,得核对外文单据。这些岗位,优先级得提上去。”

他翻开调研表,开始分类。销售岗12人,7人报名,其中3人有基础;技术售后5人,4人报名,但全都不会专业术语;质检8人,2人报名,其余说“看不懂外文标准”;一线工人报名最多,23人,但几乎全是零基础。

“工人也想学?”班组长有点意外。

“有人写,‘想试试跟外国人说话’。”刘好仃念了一句,“还有人说,‘学好了,以后能当翻译’。”

“热情是好事。”班组长苦笑,“可真让他们看技术文档,估计头都大了。”

“所以不能一刀切。”刘好仃在本子上画了三条线:基础层、应用层、战略层。

“基础层,是能读邮件、看标签、写简单回复;应用层,是能打电话、开视频会、解释产品特性;战略层,是懂文化习惯,能预判客户疑问。咱们现在,只求第一层。”

他圈出几个岗位:“销售、外贸对接、技术售后,这三个,列为重点。下周,先做一次摸底测试,看看到底卡在哪。”

小王记下,又问:“那工人呢?他们报名这么多,不安排?”

“安排。”刘好仃说,“但方式不一样。他们不需要开口说,但得认识关键词。比如‘高温’‘防水’‘承重’,这些字印在标签上,得认得。咱们可以搞个‘标签识读培训’,十分钟一课,轮班来学。”

班组长笑了:“这法子好,不耽误干活。”

“还有。”刘好仃翻开另一份文件,“老李在问卷里写了一句话:‘我带徒弟十年,手艺没问题,但外国人看不懂咱的操作流程。’”

“这倒是新问题。”小王皱眉,“咱们的作业指导书全是中文,连图示都没配英文。”

“所以培养不只是教人学外语。”刘好仃在报告草稿末尾写下一句:“培养不仅是让人会说外语,更是让我们的标准被世界看懂。”

他合上本子,抬头看墙上的钟:十点二十三分。机器声照常响着,像从没停过。

中午吃饭,他没去食堂,泡了杯速溶咖啡,继续看数据。小王送来一份分类汇总表,按岗位、基础、需求、意愿四个维度做了交叉分析。刘好仃一张张翻,突然在“技术售后”那一栏停住。

有个员工写:“客户问材料耐温曲线,我说不清。”下面还画了个笑脸:“但我愿意学,能不能教点专业词?”

他在旁边画了个红圈,写上:“需能解释材料耐温曲线”。

下午两点,他召集小王和班组长开短会。白板上贴着三张纸:一张是岗位需求分级表,一张是典型客户问题清单,一张是培训优先级建议。

“目前最急的,是能对外提供技术证明。”刘好仃指着退货单,“客户要测试报告,我们拿不出英文版,等于没证据。所以第一件事,不是开课,是先把关键文档双语化。”

“可谁来翻?”小王问。

“先内部试。”刘好仃说,“找懂技术又有点英语基础的,比如那个写‘想学专业词’的小张,让他试试翻一份测试报告。我们再请人校对。”

“万一翻错了呢?”

“那就边错边改。”刘好仃笑,“总比没有强。而且,改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班组长点头:“这法子实在。咱们不求一步到位,先能交差,再求漂亮。”

“对。”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先能活,再求好。”

会议结束,小王留下来整理记录。刘好仃坐在桌前,打开电脑,新建文档,标题打上:“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分析报告(初稿)”。

他一条条写:

核心需求:读写能力 > 口语交流;

重点岗位:销售、技术售后、质检;

关键能力:技术术语表达、邮件回复、文档理解;

潜在方向:作业指导书双语化、标签关键词识读、测试报告标准化翻译。

写到一半,他停下来,翻出上次直播的后台数据。有条评论写着:“你们厂看着挺土,但护角真结实。”下面有人回:“关键是他们敢晒生产过程,不像有的厂,连厂名都不敢写。”

他盯着看了会儿,回到文档,在附录加了一句:“品牌出海,不仅是产品走出去,更是信任建立的过程。语言是桥梁,标准是底气。”

天快黑时,报告终于成稿。他没发通知,也没叫人来看,只是把文件存进“国际化人才储备——第一阶段”文件夹,权限设为仅相关人员可见。

下班前,他去了一趟培训室。门开着,灯关着。他走进去,打开灯,站在白板前,拿起笔,把之前写的“国际角”三个字,重新描了一遍。笔画更粗,更稳。

写完,他退后一步,看了看,没擦。

走出门时,小王追上来:“刘师傅,刚收到新消息,沙特客户说,如果三天内能提供英文测试报告,就下首单。”

刘好仃站住,转身。

“咱们现在有吗?”小王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