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963集:产品设计创新推进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963集:产品设计创新推进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把公文包放在办公桌角,顺手拉开抽屉,取出一沓刚打印好的市场调研报告。纸张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他一张张翻过去,目光在“消费者偏好”那一栏停了停——超过六成的客户希望产品更轻便,同时抗压性能不能降。

他刚在本子上画了个圈,门就被推开了。小王探头进来,手里拎着两杯豆浆,一进门就嚷:“刘师傅,您猜我昨晚刷客户评论刷到几点?”

“三点?”刘好仃头也不抬。

“差不离!我发现个事儿——好多人吐槽‘运输后边缘微裂’,但没人提‘太重搬不动’。可数据又说,轻量化是趋势。这不矛盾吗?”

刘好仃把报告推过去:“不矛盾。他们嘴上不说重,身体很诚实——选货的时候,优先看的是结实。可真让他们天天扛着二十公斤的包装箱上下楼,迟早换牌子。”

小王一拍大腿:“所以咱们得做‘看不见的轻’?”

“对。功能不能减,重量得压下去,成本还得稳。”刘好仃翻开方案文件,“今天召集大家,就是要把这‘不可能三角’,变成‘铁三角’。”

会议室里,老李正和小陈低头核对设计草图。听见脚步声抬头,看见刘好仃进来,立刻把保温杯往边上挪了挪,腾出位置。

“开始吧。”刘好仃坐定,打开投影,“先过一遍市场数据。咱们的设计,不是画着好看,是得让客户用着顺手。”

小王抢着说:“我做了个用户画像——主力是三四线城市的建材经销商,年龄三十五到五十,最关心三件事:耐用、省运费、售后响应快。”

老李点头:“那护角设计就不能搞花哨造型。上次那个波浪边的样稿,好看是好看,但模具成本高,还容易积灰。”

小陈翻出设计稿:“可客户也提过‘希望包装有辨识度’。咱们总不能年年用白盒子黑字体吧?”

刘好仃笑了:“谁说创新就得大动干戈?咱们可以在细节里藏巧思。比如护角颜色,能不能按运输距离分个‘冷暖色系’?长途用深蓝,代表稳重;短途用浅灰,显得清爽。不改结构,也能传递信息。”

小王眼睛一亮:“还能扫码显示运输建议!比如‘本批次建议立放,避免叠压’——这不比贴纸条高级?”

讨论渐渐热起来。有人主张加LEd灯带,显得科技感强;有人反对说太贵,不如把钱花在材料升级上。正争着,刘好仃敲了敲桌子。

“咱们先别比谁的想法‘酷’。”他指着白板上的三角结构,“产品创新,不是选美比赛。好看重要,但得建立在‘有用’和‘可行’之上。”

他调出成本测算表:“目前这个复合护角方案,每片成本比旧款高七毛三。如果加上灯带,直接翻倍。客户愿不愿意为‘酷’多付一块钱?”

会议室安静下来。

“不愿意。”小王低头翻数据,“同类产品平均溢价空间只有百分之五。咱们再往上,就出安全区了。”

刘好仃点头:“所以咱们得‘聪明地省,精准地花’。省在表面,花在里子。”

他转向技术组:“护角材质的轻量化实验,进展到哪一步了?”

技术员小张递上测试记录:“试了三种新配方。第一种减重达标,但低温下脆性增加;第二种抗压稳,可密度下不来;第三种……目前最平衡,但供应商还没量产能力。”

“那就催他们上设备。”刘好仃说,“咱们先小批量试产。明天我去趟厂里,跟生产线碰一下排期。”

散会后,刘好仃留在办公室,把设计稿一张张摊开。小王收拾东西路过,见他还在看,犹豫了一下,又折回来。

“刘师傅,我刚才算了个数——如果我们把护角厚度从八毫米降到七点二,再用新配方材料,理论上能减重百分之十二,抗压只降百分之一点五。”

“但质检标准卡在八毫米。”刘好仃抬头,“差这零点八,客户认吗?”

“我们做个对比实验。”小王掏出手机,“拍三组视频:一组旧款摔测试,一组新款摔测试,一组并排对比。让客户自己看,差不差得出来。”

刘好仃盯着他看了两秒,笑了:“行啊,你这脑子,现在是往数据里钻了。”

“被您带的。”小王挠头,“天天看报表,看多了就上瘾。”

“那以后市场数据这块,你多盯一盯。”刘好仃顺手把一份分析模板推过去,“下次开会,你来主讲。”

小王愣了一下,赶紧点头:“成!我回去就整理。”

刘好仃看着他背影,低头在本子上记了句:小王,数据敏感,可担分析主责。

两天后,新护角的首版样品出炉。刘好仃带着团队在测试间蹲了整整一个下午。抗压机压下,数据屏跳动,最终停在“4.8吨”——比标准高出0.3吨。

“成了?”小陈盯着屏幕,声音发颤。

“别急。”老李指着样品边缘,“你看这儿,有细微裂纹。虽然没破,但密封性可能受影响。”

刘好仃戴上手套,轻轻掰开护角连接处:“胶层有点厚,热胀冷缩时容易脱胶。咱们得调结构。”

技术组连夜改图。第三天一早,新模具送进车间。刘好仃站在生产线旁,看着机械臂把第一块新型护角压进边框。

“这次胶道窄了两毫米,角度也调了。”小张紧张地盯着监控屏,“就看密封测试能不能过。”

测试间里,样品被放进恒温恒湿箱,模拟长途运输环境。八小时后取出,放入水压测试仪。

水柱缓缓上升。

“2.5兆帕……2.8……3.0……”小陈低声读数。

“滴”一声,警报响起。

“漏了!”有人惊呼。

刘好仃凑近观察,发现是角落一处微小气泡导致渗水。他用记号笔圈出来:“就这儿,结构应力集中,胶水没填满。”

小张立刻记录:“我回去改三维模型,把那个角做成圆弧过渡。”

“同时换密封胶。”老李提议,“上次采购送来的那款柔性胶,试试看。”

又一轮修改。第四天下午,第三版样品进入测试。

水压升至3.5兆帕,持续十分钟,仪表纹丝不动。

“过了!”小陈一拳砸在桌上。

刘好仃没说话,拿起样品反复检查,最后点点头:“结构、材料、工艺,这三块,总算咬住了。”

他转身对团队说:“现在,咱们做十套完整样品,发给五家老客户、三家新客户,让他们实际用一用。反馈回来之前,不宣传,不报价,只听声音。”

小王举手:“要不要附个反馈表?简单勾选就行,比如‘比旧款轻吗’‘安装顺手吗’‘有没有新问题’。”

“加一条。”刘好仃说,“‘如果这是别人家的产品,你愿意多付钱买吗?’”

众人一愣,随即笑开。

“狠啊。”老李摇头,“这问题,直接问到心窝里。”

“市场不骗人。”刘好仃收起样品箱,“咱们现在做的,不是让产品变‘新’,是让它变‘对’。”

一周后,首批客户反馈陆续收回。九成以上认可轻量化改进,安装效率提升明显;有两位提到“颜色可否定制”,一位建议“增加防滑纹路”。

刘好仃把建议一条条抄在白板上,最后写下:轻量达标,密封过关,体验有提升空间。

他转身问小王:“数据汇总做了吗?”

“做了。”小王打开平板,“综合评分4.7分(满分5分),最满意的是‘变轻了但没变脆’,建议最多的是‘增加颜色选项’和‘边缘做圆角处理’。”

“那就改。”刘好仃拿起笔,“颜色可以按区域定制,华南用浅绿,西北用沙色,既适应环境视觉,也方便客户分拣。边缘圆角,同步调整模具。”

老李提醒:“模具修改又要一笔钱。”

“值。”刘好仃说,“客户愿意提建议,说明他们在用,也在乎。这种在乎,比销量数字还珍贵。”

下午,刘好仃接到外部专家电话。对方在材料领域深耕多年,曾参与过航天级复合材料研发。

“你们用的这种改性聚丙烯,方向是对的。”专家在视频里说,“但我建议试试加入微量玻璃纤维,能进一步提升抗冲击性,重量还能再压一压。”

“工艺上能实现吗?”刘好仃问。

“现有设备稍作调整就行。”专家笑了笑,“我们团队前年搞了个新挤出工艺,叫‘梯度成型’,能让材料内部结构更均匀。你们要是感兴趣,我可以带人来现场交流。”

刘好仃记下笔记,挂断电话后,立刻召集团队。

“好消息。”他说,“专家给了新方向。坏消息是,咱们得再改一轮。”

没人抱怨。小张已经开始查玻璃纤维的相容性数据,小王翻出成本对比表,小陈则默默打开了模具修改申请单。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把“梯度成型”四个字写在角落,画了个星号。

他知道,这又是一次微调。但正是这些微调,像缝衣服的针脚,密密实实,才能让产品真正贴合市场的身体。

夜班交接前,刘好仃最后一次走进测试间。新型护角静静躺在工作台上,边缘泛着柔和的光。他伸手摸了摸,表面光滑,棱角圆润,重量轻得几乎不压手。

他掏出手机,拍了张照,发到项目群里,配文只有一句:

“它快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