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962集:创新方案精心策划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962集:创新方案精心策划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第二天早上八点五十五分,会议室的门被推开,小王抱着笔记本电脑,老李提着保温杯,小陈手里攥着一叠打印纸,三人几乎同时踏进屋。投影仪还没开,白板上空无一字,只有刘好仃的保温杯摆在长桌中央,杯盖拧开,热气一缕缕往上飘。

九点整,刘好仃推门进来,手里夹着那个用了多年的硬皮本子。他把本子往桌上一放,发出“啪”的一声轻响,像是敲了下开场铃。

“昨晚睡得怎么样?”他一边倒水一边问。

“没咋睡。”小王苦笑,“满脑子都是‘已经在做的事’,翻来覆去想哪些能拿出来讲。”

老李点头:“我连梦里都在评‘微创新榜’,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翻车间日报。”

小陈举起手里的纸:“我整理了客户留言里提到的具体细节,一共三十七条,从包装角度到护角材质,再到发货单上的手写备注,全都有人夸。”

刘好仃笑了:“看来咱们这‘小事经济学’,有人买单。”

他翻开本子,第一页就是昨天画的那个圈:中间是“我们”,外圈是“客户”“员工”“供应商”,再外一圈是“社会”。下面还写着一行字:“创新不是我们要做什么,而是我们已经在做什么。”

“今天不找新点子。”他合上本子,“咱们干一件更实在的事——把已经冒头的好苗子,种成一片林。”

小王立刻打开电脑:“那咱们先定方向?产品、服务、传播,三块一起上?”

“可以。”刘好仃点头,“但得有主有次。咱们资源有限,得先挑最能打的牌。”

话音刚落,三人几乎同时开口。

“我觉得产品最硬!”小王抢道,“比如那个新护角,数据摆在这儿,抗压高8%,成本只涨2%,客户一看就懂,这才是实打实的竞争力。”

“可光靠产品,太慢。”老李摇头,“现在谁买东西不先刷两眼评价?传播不做起来,好东西也藏在深巷里。”

小陈则举手:“我支持做员工故事。咱们学堂的照片发群里,连隔壁厂的工人都来问怎么报名。人活了,品牌才活。”

刘好仃没急着表态,反而把本子推到桌子中央:“你们说的,本子上都有。但咱们得想清楚——到底想让别人记住咱们哪一点?”

他顿了顿:“是‘护角更软’,还是‘工人能上学’,还是‘连包装都研究’?”

会议室安静下来。

“其实都重要。”刘好仃继续说,“但得串起来。就像织毛衣,一根线扯不动,得一圈圈绕。”

他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三个词: 产品 · 服务 · 传播

然后在每个词下面画出分支。

“产品上,咱们有环保材料、节能工艺、个性化定制;服务上,有员工学堂、师徒带教、快速响应;传播上,有客户口碑、员工发声、社会评价。”

他用箭头把三者连成三角:“哪一边断了,整个就塌。所以这次创新,不能只改一处,得三管齐下。”

小王眼睛一亮:“那产品这块,我建议主推‘定制护角’概念。不是所有客户都用一样的护角,可以根据运输距离、气候条件、包装方式,匹配不同材质和厚度。”

“比如海运的用高缓冲款,陆运的用轻量款?”老李接话。

“对。”小王点头,“咱们还能给每款护角起名字,像‘远洋守护者’‘高原抗压侠’,客户选的时候,既有参与感,又有记忆点。”

刘好仃在白板上记下:“名字可以再琢磨,但思路对路——把技术参数变成客户能感知的价值。”

小陈突然举手:“那服务这块,能不能搞个‘玻璃成长卡’?每块玻璃出厂时,附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生产日期、质检员名字、包装工人签名,甚至还能扫码看生产视频。”

“客户收到货,拆箱时发现这张卡,会不会觉得——这不只是块玻璃,是有人认真做出来的?”

老李皱眉:“工作量不小,卡片设计、信息录入、扫码系统,都得搭。”

“可一旦做起来,就是差异化。”小陈坚持,“别人卖玻璃按吨算,咱们卖玻璃按‘人情’算。”

刘好仃在“服务”下面写下:“成长卡 · 可追溯 · 有温度。”

然后转向传播部分:“这块,咱们不靠广告,靠‘人传人’。谁来传?客户、员工、甚至供应商。”

小王立刻接话:“我有个想法——拍短视频!就拍咱们车间日常,比如老师傅教新人调机器,质检员趴在地上看平整度,包装工研究怎么让箱子立得更稳。”

“不搞特效,不念台词,就真实记录。”他越说越兴奋,“标题就叫‘这块玻璃,是怎么活下来的’。”

老李笑了:“这标题,有点意思。”

“还可以让客户出镜。”小陈补充,“采访他们为什么选咱们,把真实反馈剪进去。比我们自己吹一百句都管用。”

刘好仃在白板上画了个播放键符号,下面写:“短视频 · 真实记录 · 客户发声”。

他退后两步,看着白板上的三角结构,点了点头:“产品有亮点,服务有温度,传播有声音。三块都立得住。”

“可谁先上?”小王问。

“产品打头阵。”刘好仃说,“护角改款已经测试成功,技术组小张主动提的,说明咱们内部有动力。先把这个做成标杆,让所有人看到——小改进,也能成大事。”

“服务跟上。”他指了指“成长卡”,“设计不复杂,先试点一批出口订单,看客户反应。”

“传播同步启动。”他看向小王,“你负责牵头拍第一条视频,就拍小张改护角的全过程——他怎么发现问题,怎么测试,怎么说服技术组。”

小王一愣:“拍我?”

“不,拍小张。”刘好仃笑,“但你得去车间蹲三天,跟他聊,跟工人聊,把故事挖出来。”

老李忍不住问:“万一拍出来没人看呢?”

“那咱们就再拍。”刘好仃说,“一条不行拍十条,十条不行拍一百条。咱们不求爆款,只求真实。真实的东西,迟早会被人看见。”

小陈突然说:“要不,咱们给这个系列起个名字?”

“叫什么?”

“就叫‘玻璃日记’吧。”她笑着说,“一天一页,记录咱们怎么把一块砂子,变成别人家的窗。”

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玻璃日记 · 第一季”。

然后转身,看着三人:“这个方案,你们觉得行不行?”

小王第一个举手:“行!我今晚就写脚本。”

老李犹豫了一下:“我担心执行起来人手不够。”

“那就调配。”刘好仃说,“从今天起,这个项目优先级最高。车间配合拍摄,行政支持设计,技术组提供数据。咱们不靠一个人,靠一群人。”

老李点点头:“那我也跟上。”

小陈举起手机:“我这就建个群,叫‘玻璃日记筹备组’,把相关同事拉进来。”

刘好仃笑了:“好。那咱们现在,把方案写下来。”

四人围到电脑前,小王打开文档,标题敲下: 创新方案初稿

下面分三栏:产品创新、服务升级、传播策略。

刘好仃口述,小王打字,老李补充细节,小陈调整措辞。

写到“成长卡”时,小陈提议:“卡片背面能不能印一句客户留言?比如‘听说你们连包装角度都研究,我就放心了’。”

“印。”刘好仃说,“原话印上去,不改一个字。”

写到短视频计划时,小王加了一句:“建议每条视频结尾,让出镜员工说一句自己的工作信条。比如‘我觉得,玻璃不能歪’‘我觉得,护角要扛得住’。”

“这个好。”刘好仃点头,“让工人自己说话,最有力量。”

文档一页页往下拉,方案越来越清晰。

两小时后,初稿完成。

刘好仃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没改几处,只在最后加了一段话: “本次创新,不追求惊天动地,只求把我们每天在做的事,认真地、持续地、有温度地做下去。我们相信,小改进,终将汇成大改变。”

他合上电脑,站起身:“这个方案,咱们先内部过一遍,明天提交给厂部。”

小王把文件另存为,命名: 创新方案初稿_v1

然后拖进一个新建文件夹,文件夹名字很简单: 玻璃日记

老李收起保温杯:“我去车间通知小张,让他准备接受采访。”

小陈打开手机:“我联系设计组,先做个‘成长卡’样稿。”

刘好仃拿起那个硬皮本子,翻到最后一页,把白板上的三角结构又画了一遍,然后在下面写了一行小字: “方案有了,接下来,是行动。”

他合上本子,放进公文包。

走出会议室时,阳光正好穿过走廊的玻璃窗,在地面上投出一道明亮的光带。

小王在后面喊:“刘师傅,第一条视频,您要不要也出个镜?”

刘好仃没回头,摆了摆手:“我不出镜。但你们拍的时候,记得拍一下车间门口那块标语。”

“什么标语?”

“就是那句——‘认真,是我们唯一的捷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