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939集:生产设备改造推进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939集:生产设备改造推进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把日程本翻到新的一页,笔尖在纸上轻轻一点,写下“设备采购清单”六个字。窗外那辆电动叉车已经不在原地,取而代之的是几辆贴着不同厂标的大货车,正缓缓驶入厂区。他没多看,合上本子,径直走向会议室。

门一推开,小张正拿着计算器敲个不停,老陈蹲在投影仪前调线,老周则抱着一叠供应商资料来回比对。没人抬头,但空气里有种熟悉的节奏——像是锅里煮着的水,刚冒泡,还没开。

“开始吧。”刘好仃把保温杯放在桌上,盖子拧开时发出清脆的一声“咔”。

小张立刻起身:“第一批设备的供应商初筛完成了,符合技术标准的有十二家,但价格……”她顿了顿,“有五家直接超预算三成以上。”

老陈抬头:“有一家报的价,比我丈母娘过年包的红包还离谱。”

刘好仃笑了:“那咱不娶他家闺女。”

会议室一松,紧绷的气氛裂开一道缝。老周翻开资料:“不过有三家报价合理,设备参数也达标,其中‘南光机电’我们之前合作过,售后靠谱。”

“去实地看看。”刘好仃说,“光看纸面数据,跟相亲只看照片一样,容易踩雷。”

第二天一早,四人分乘两辆车出发。南光机电的车间宽敞明亮,新下线的余热发电机组正做最后测试。技术人员带着他们一圈走下来,数据、材质、工艺讲得明明白白。刘好仃蹲在设备旁,伸手摸了摸管道外壁,又凑近看了接口焊缝。

“这活儿,做得踏实。”他站起身,对小张说,“记下来,焊缝探伤报告要原件。”

回程路上,老陈翻着对方给的彩页:“这厂子看着靠谱,就是交货期要六周。”

“能等。”刘好仃望着窗外飞驰的树影,“咱们的年度检修排在第八周,正好接上。”

接下来两周,团队又跑了另外两家候选供应商。一家设备便宜,但现场考察时发现测试机组噪音超标;另一家技术先进,可售后团队只在北边有驻点,响应时间不确定。最终,南光机电中标两项核心设备采购,合同签得干脆利落。

“不是最便宜的,但最让人心里有底。”老周收起合同副本,“就像买鞋,不一定要最贵,但得合脚。”

采购落地,设备陆续到厂。安装第一天,余热发电机组的底座螺孔和厂内预埋件对不上。工人师傅拧了半天,螺丝进不去半寸。

“差了三毫米。”安装队长擦着汗,“你们图纸给的是标准孔距,可现场实测有偏差。”

刘好仃蹲下身,拿游标卡尺量了一遍,又对照图纸核对。“老周,查一下咱们去年熔炉加固时的施工记录,是不是有人动过地基?”

老周翻出电子档案,果然发现一处隐蔽的加固桩位偏移了设计坐标。“怪不得。”他一拍脑门,“当时为了避开地下管线,微调了位置,没同步更新总图。”

“那就改设备。”刘好仃站起来,“联系南光的工程师,今晚前把新法兰图纸发过来,咱们厂里机修班连夜加工。”

当晚八点,车间灯火通明。机修班老李带着两个徒弟在车床上赶制转换法兰,火花四溅。南光的工程师远程视频指导,一边画图一边喊:“注意倒角!不然密封圈压不实!”

“知道啦,您都说了八遍了!”老李笑着回,“您这嗓门,比我们厂喇叭还响。”

刘好仃端着两杯热茶走进去,递给工程师一杯。“辛苦了,明天我让食堂加个酸辣汤。”

“这比签单还累。”工程师苦笑,“但我喜欢你们这股劲儿,事儿办得明明白白。”

三天后,余热发电机组顺利落位。调试阶段,智能温控系统的参数设置却卡了壳。界面全是专业术语,厂里技术员对着屏幕直挠头。

“这哪是调温度,这是解方程。”小张盯着屏幕上跳动的pId曲线,“比例增益、积分时间、微分系数……听着像数学课。”

刘好仃立刻联系供应商,对方派来两名工程师驻厂培训。一连三天,会议室变成了临时课堂。工程师讲,技术员记,老陈还拿手机录了屏。

“别怕复杂。”南光的王工指着投影,“这系统就跟教小孩走路一样,一开始扶着走,慢慢自己会平衡。你们调几次,就熟了。”

培训到第二天,余热发电设备在试运行中出现轻微震动。监测仪显示振幅未超限,但技术人员小赵还是记了下来。

“要不要停机检查?”他问。

“先观察。”刘好仃盯着数据流,“小毛病不等于大问题,但得记着,别让它变成老毛病。”

电动叉车的换装也同步推进。首批两辆到货当天,老陈亲自上阵试驾。结果刚开出仓库,车就“咔”地一声卡住不动。

“咋了?”小张跑过去。

“电量满格,可系统提示‘驱动异常’。”老陈拍了拍方向盘,“这车,脾气比我丈母娘还怪。”

厂家技术人员远程诊断,发现是控制软件版本不兼容。升级后问题解决,老陈嘟囔:“下次买车前,得先问问它上不上户口。”

设备安装调试期间,新问题不断冒头。有工人操作电动叉车时误触急停按钮,导致物流中断半小时;还有人把智能温控系统的手动模式当成自动,结果炉温波动超标。

“新设备是好,但得人会用。”刘好仃召集全体操作员开会,“从明天起,每天下午四点,车间一角开半小时‘新装备小课堂’,谁有问题当场问,答不上来的,我请厂家再来。”

培训课上,年轻技术员小林突然举手:“刘师傅,我发现电动叉车充电时,充电桩一直满负荷运行,其实咱们用电低谷时段充电更划算,能不能加个定时功能?”

刘好仃眼睛一亮:“这想法好。你把方案写出来,咱们和厂家聊聊,看能不能加装智能充电模块。”

小林点头记下,脸上有点红,但眼里发亮。

一周后,废气回收监测系统完成安装。三组传感器分别架设在烟囱、熔炉出口和冷却区,数据实时传回中控台。老周盯着屏幕上的曲线,忽然“咦”了一声。

“怎么?”刘好仃凑过去。

“你看,每天下午三点左右,二氧化硫数值都会轻微上扬,其他时段都稳定。”老周放大曲线,“是不是和某道工序有关?”

“记下来。”刘好仃掏出小本,“等数据攒够一周,咱们拉出来和生产排程对一对,说不定能找出优化点。”

设备改造稳步推进。余热发电进入联调阶段,预计下周试发电;两辆电动叉车已投入日常使用,司机反馈“方向盘轻,刹车灵,就是坐垫有点硬”;智能温控系统完成首轮参数整定,自学习模式开始运行。

这天傍晚,刘好仃巡完车间,顺手拐进食堂。路过意见箱时,他停下脚步,打开看了一眼。里面几张纸条,有提食堂菜咸的,有建议加个雨伞架的,最底下一张写着:“电动叉车能不能装个倒车影像?现在拐弯全靠喊。”

他把纸条拿出来,折好放进口袋。

回办公室的路上,他顺手摸了摸屋顶光伏板支架。安装工人说下周一开始铺板,预计十天完工。他抬头看了看天,晚霞正一片一片褪去。

手机响了,是南光机电的王工。

“刘师傅,跟您说个事。”王工语气轻松,“我们厂新研发的余热余压双回收模块,下个月中试,效率比现在这款高15%。您要是感兴趣,到时候来参观?”

“记下了。”刘好仃说,“等咱们这套跑顺了,再看下一步。”

挂了电话,他推开办公室门,把今天的巡检记录摊开。刚写下第一行字,小林敲门进来。

“刘师傅,我那个智能充电的方案,写好了。”他递上一份文档,“我还画了接线图。”

刘好仃接过,翻了两页,抬头:“明天早上,叫上电工班,咱们先在一台车上试装。”

小林应了一声,转身要走,又回头:“您说……咱们这厂,以后会不会全用上绿色设备?”

刘好仃没直接回答,而是拉开抽屉,取出一张手绘的厂区规划草图。上面,屋顶铺满光伏板,空地种着菜,连仓库外墙都画了垂直绿植。

他指着图说:“你看,第一步是换设备,第二步是改工艺,第三步——”

话没说完,楼下传来“叮”的一声长鸣,紧接着是老陈的大嗓门:“谁动我叉车?电充到98%就停了!”

小林一拍脑袋:“哎呀,我刚设的定时断电,忘了调时间!”

刘好仃笑了,把图纸轻轻放回抽屉。

他拿起笔,在日程本上写下明天第一项安排:试装智能充电模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