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938集:生产方案精心策划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938集:生产方案精心策划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把日程本合上,笔帽咔哒一声按紧,窗外那辆电动叉车还停在原地,车头微微倾斜,像在等人发话。他没再看图纸,也没回头说什么,只是转身把白板上的旧报价单一揭,露出底下新贴的调研问题清单。小张、老陈、老周三人站在桌边,谁也没动,但眼神都亮了。

“明天开始,咱们不查了。”刘好仃拿起马克笔,在白板上写下“生产方案策划”六个字,“咱们要动手写方案了。”

小张立刻打开电脑:“那我先把技术对比表整理成决策支持页?”

“对。”刘好仃点头,“不过这次不是列数据,是挑人。”

“挑人?”

“挑能用的。”他走到白板前,把之前调研出的几项重点技术一个个圈出来:余热发电、智能温控、废气回收、电动叉车替换、光伏玻璃涂层。

“这五项,咱们挨个过。”他说,“谁支持上,谁反对,理由是什么,写清楚。别光说‘贵’‘风险大’,要说‘贵多少’‘风险在哪一环’‘有没有备选’。”

老陈咧嘴一笑:“这不就是咱们当年搞数字化那套?先吵架,再投票,最后认命干活。”

“差不多。”刘好仃也笑了,“但这次咱们有底。上次是摸黑走路,这次是拿着手电筒看地图。”

老周翻开自己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了半个多月的调研记录,还有山东那位老技术员的电话录音整理稿。“我先说余热发电。”他清了清嗓子,“温度够,管道能接,设备占地也不大。关键是,2008年那次失败是因为温差不够,现在熔炉升级过两回,排烟温度高了将近五十度,够用了。”

“那回本周期呢?”小张问。

“按最新报价和电价算,八年回本。”老周说,“比存银行强,比买理财稳。”

老陈插话:“可要是中途政策变了,补贴砍了呢?”

“那就当省电用。”刘好仃接过话,“绿色生产不是为了拿补贴,是为了活下去。以后环保标准只会越来越严,咱们现在不动,将来就得停产整改。”

会议室安静了一瞬。小张低头敲键盘,把“余热发电”划入推荐项。

接着是智能温控。小张汇报说,两家供应商的系统都试用了模拟数据,A型贵但自学习能力强,b型便宜但依赖人工调整。“我建议选A型。”他说,“虽然贵七十万,但它能自动适应不同玻璃配方,长期看省人力、少出错。”

“那要是系统崩了呢?”老陈皱眉,“上次数字化改造,咱们可被系统卡过脖子。”

“所以得留后路。”刘好仃在白板上画了个双线结构,“主系统用智能的,副系统保留手动调节阀,万一出问题,立马切回老办法。”

“这叫双保险。”老周点头。

废气回收系统争议最大。老周说有家公司做过类似项目,三年内减排达标,但设备维护频繁,每月至少停炉半天。“咱们产能紧,停不得。”老陈摇头,“要不先上个小样?试运行三个月?”

“小样也得停炉安装。”小张算了一下,“至少影响一周订单。”

刘好仃沉吟片刻:“这样,咱们把废气回收拆成两步走。第一步先加装监测系统,把排放数据实时传上去,不改设备,先摸清规律。第二步再定怎么改。”

“聪明。”老陈笑了,“先看病人发烧几度,再开药。”

电动叉车替换倒是没太大分歧。老陈联系了三家已换车的厂家,用户反馈一致:充电比加油方便,故障率低,维修简单。“最关键是安静。”他说,“以前仓库里吵得说话靠吼,现在能听见报警声了。”

“那还等什么?”小张说,“换!”

“钱呢?”老陈反问,“十八万一辆,咱们要换六辆,一百多个小目标。”

“分期。”刘好仃说,“另外,电动叉车用电,咱们厂屋顶还能铺光伏板,发的电自己用,省电费,还能抵碳排放指标。”

“哎哟,这还能赚钱?”小张眼睛一亮。

“不一定赚,但能省。”刘好仃笑,“省下来的,都是利润。”

光伏玻璃涂层技术最玄乎。宣传说能让玻璃自清洁、隔热、发电三合一,但全国只有两家厂在试用,没长期数据。“这玩意儿听着像魔法。”老陈嘀咕,“咱们要不要当小白鼠?”

“先不做。”刘好仃果断划掉,“新技术得有人先趟路,咱们不抢这个头彩。等别人都用顺了,咱们再抄作业。”

五项技术过了一遍,会议室白板上贴满了便利贴,红的是待定,绿的是推荐,黄的是暂缓。刘好仃拿笔一勾,最终圈出三项:余热发电、智能温控、电动叉车替换。废气回收先上监测,光伏涂层暂时搁置。

“这就是咱们的绿色生产第一步。”他说。

老陈盯着那三个绿标签,忽然问:“顺序呢?是一起上,还是一个个来?”

“一起上,肯定乱。”小张说,“系统对接、人员培训、设备安装,全撞一块,非出事不可。”

“那就一个个来。”老周建议,“先上电动叉车,独立运行,不影响生产线。再搞智能温控,最后上余热发电,毕竟要动熔炉。”

“不行。”刘好仃摇头,“电动叉车看着独立,其实用电负荷大,得先确认咱们的电网撑得住。余热发电虽然动炉子,但它不占生产时间,可以趁着年度检修一起做。”

“那先搞温控?”小张问。

“也不行。”刘好仃说,“温控系统要和现有数据平台对接,得先确保It支持到位。而且它一上线就得全天跑,不能试半天停半天。”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时间轴:“咱们这么排——第一阶段,先上废气回收监测系统,简单,三天装完,不影响生产;第二阶段,趁着下个月订单淡季,换两辆电动叉车试点;第三阶段,年度检修时,同步改造熔炉,上余热发电;最后,等所有数据跑稳了,再推智能温控。”

“慢是慢了点。”老陈说,“但稳。”

“咱们不是短跑选手。”刘好仃笑,“是马拉松的。跑得慢不怕,怕的是中途抽筋。”

老周忽然想起什么:“对了,2008年那会儿,余热项目的管道设计图我还留着。虽然当时没成,但那次失败后,厂里换过一批耐高温材料,现在管道承压能力比当年强不少。”

“那正好。”刘好仃眼睛一亮,“旧图新用,省设计费。”

小张在电脑上飞快敲着,把整个方案框架搭了出来:技术选择、实施顺序、预算分配、人员分工、风险预案。每敲完一项,就抬头问一句:“这样行吗?”

“行。”刘好仃站在她身后看,“但别忘了加一条——每周开一次进度会,谁有问题当场提,别憋着。”

“还得设个意见箱。”老陈说,“有些老师傅不爱开会说话,但心里有主意。”

“可以。”刘好仃点头,“就放食堂门口,匿名投,咱们每周一收。”

方案草稿打完,已是下午四点。阳光斜照进会议室,白板上的字迹被拉得老长。刘好仃把最后一行字写完,转身问大家:“还有什么要补的?”

老周想了想:“万一改到一半,发现预算超了呢?”

“那就砍。”刘好仃说,“砍非核心的。绿色生产不是一锤子买卖,是持续改进。今天做不到百分百,做到百分之三十也是进步。”

小张忽然笑了:“要是真搞成了,咱们是不是该在厂门口立个牌子?写‘中国第一家绿色玻璃厂’?”

“别立牌子。”刘好仃摇头,“立块菜地。”

“啊?”

“咱们厂屋顶空着,铺光伏板发电,楼下空地种点青菜。”他说,“电省了,菜也新鲜。工人加班有口热汤,比啥招牌都实在。”

大家都笑起来。老陈拍桌子:“那我报名当菜园组长!”

“你先学会分清楚韭菜和葱。”小张损他。

刘好仃没笑,但眼角的纹路舒展开了。他走到窗边,看向仓库门口那辆电动叉车。阳光照在车身上,反光刺眼。他眯起眼,忽然说:“上次数字化改造,咱们也是这么坐在这儿,一张纸一个字地抠。那时候谁敢想,半年后系统能自己报警、自动调温?”

没人说话。

“现在搞绿色生产,也一样。”他说,“难是难,但只要一步一步来,没干不成的事。”

老周合上笔记本:“那我今晚就把余热发电的管道复核一遍。”

小张保存文档:“我明天一早就把方案发给财务,看预算能不能分批批下来。”

老陈站起来伸了个懒腰:“我去仓库看看那两辆旧叉车,拆点零件还能用。”

刘好仃点点头,拿起笔,在日程本上圈出下周的日期,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方案定稿,全员通报。”

小张走过来,站在他旁边,看着窗外那辆静静停着的电动叉车。

“刘师傅。”她轻声问,“你说咱们这次,真能做成吗?”

刘好仃没看她,只把笔帽咔哒一声按紧。

他转身拿起马克笔,在白板最上方写下八个大字: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笔尖在“营”字最后一划上顿了顿,墨迹未干,窗外一阵风过,吹得白板上的便利贴轻轻颤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