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940集:绿色工艺实施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940集:绿色工艺实施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第二天一早,电动叉车的电瓶显示充到九十八就停了,老陈站在车前直挠头。刘好仃路过时听见他在嘟囔:“这车比小孩还挑食,吃饱了就不张嘴。”他没接话,只拍了拍车门,径直往车间走。身后小林追上来,手里攥着一份打印纸,脸上写着“有事要说”。

会议室门刚开,一股热气涌出来,空调还没完全压住早晨的人声。小张正把投影调好,屏幕上是一张生产流程图,红蓝线条交错,像谁打翻了一盒彩色毛线。老周坐在角落翻笔记本,眉头拧成一个“川”字。刘好仃把保温杯放桌上,杯子底碰着木面,发出“咚”的一声。

“今天不是讲设备,是讲工艺。”他打开本子,“昨天试装智能充电模块,说明咱们已经能动手改东西了。接下来,轮到生产流程自己动起来。”

没人说话,但几双眼睛都亮了。刘好仃知道他们在等什么。

“我知道有人在想,新工艺一上,产量掉下来怎么办?订单交不出,客户骂上门,最后锅还得咱们背。”他顿了顿,“我也怕。可怕归怕,不能因为怕就不走。”

小张举手:“那怎么走?从哪儿开始?”

“先请人。”刘好仃一指门口。

门推开,一位穿浅灰衬衫的女士走进来,肩上挎着包,手里提着一台投影仪。她把包放下,打开ppt,首页写着“清洁生产:从源头减排”。

“我姓林,环保局技术推广组的。”她声音不高,但字字清楚,“今天不讲大道理,就说三件事:第一,你们现在排的废气里,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能降三成以上;第二,废水回用率可以提到七十;第三,只要调几个参数,不用换大设备,也能见效。”

老周抬头:“有这么神?”

“不是神,是科学。”林工点开下一页,展示一组对比图,“比如你们熔制环节的助燃风温,现在是常温进风,如果用余热预热到两百度,燃料能省一成二,排放也跟着降。这不是新技术,是很多厂早就用熟了的。”

小张盯着图看了半天:“那为什么以前没人提?”

“因为以前没人专门算这笔账。”林工笑了,“节能和减排,听着是环保的事,其实是成本的事。省一度电,少排一公斤碳,最后都是钱。”

刘好仃接过话:“所以今天这会,不是动员会,是开工会。从现在起,咱们的生产流程,一条一条过,看哪段能绿,就改哪段。”

散会后,林工留下给技术员做小班培训。刘好仃带着老周和小张去车间,找一线工人聊。走到三号炉前,老师傅老李正盯着仪表盘。

“李师傅,新工艺试运行,您觉得顺不顺?”

老李抬头:“参数变了,火候得重新找感觉。就像炒菜换了锅,油温不一样,火候就得调。”

“那能调过来吗?”

“能,就是得练。”他咧嘴一笑,“我又不是机器人,学不会。但你们得给我时间,别今天改明天就考核产量。”

“不考核。”刘好仃说,“第一周只记数据,不压指标。出问题算我的,出成绩算大家的。”

回到办公室,小林递上一份表格:“我按林工讲的内容,列了个工艺优化清单,一共九项,优先级排好了。”

刘好仃扫了一眼:余热风预热、废料回炉比例调整、冷却水循环升级……每一项后面都标着预估减排量和可能影响的生产环节。

“做得细。”他点点头,“下午召集技术组,咱们一条条过。”

下午的会开了两个多小时。讨论到第五项“玻璃液澄清剂替换”时,争议来了。

“现在用的澄清剂含砷,确实污染大。”小张说,“林工推荐的新型环保添加剂不含重金属,但价格贵两倍。”

老周翻着报价单:“咱们一年用量不小,这一项就得多花六十万。”

“可环保是长远账。”小张坚持,“客户现在都问我们有没有绿色认证,这钱花出去,能换来订单。”

刘好仃没急着表态:“有没有中间路?比如先小批量试用,看看效果?”

技术员小赵插话:“可以。我们拿一个熔炉做对比实验,一组用老配方,一组用新添加剂,看成品质量、能耗和排放数据。”

“就按这个办。”刘好仃拍板,“先试一个礼拜,数据出来再决定。”

实验第三天,问题来了。新工艺运行时,自动送料系统频繁报警,显示“料流不稳”。工人几次手动干预,耽误了节奏。

刘好仃带人去查,发现是原料配比微调后,颗粒流动性变了,导致传送带堵料。他蹲在设备旁,伸手抓了把混合料,搓了搓。

“细了。”他说,“以前粗砂多,现在细粉比例高,容易结团。”

小赵记录:“那得调输送速度,还得改料仓出料口角度。”

“改。”刘好仃站起来,“今晚就动。别等大修,小修也得上。”

当晚九点,车间一角灯火通明。电工和机修工围着送料系统拆装调节阀。刘好仃站在旁边,手里拿着对讲机,时不时和中控室核对参数。

“速度降到百分之七十五试试。”

“好,降了。流量稳定了,但产量受影响。”

“再调角度,出料口开大五毫米。”

“开大了!……稳了!没报警!”

对讲机里传来一声喊。刘好仃松了口气,抬头看监控屏,数据曲线终于平滑下来。

“记下来,”他对小林说,“新工艺适配,不只是换参数,还得动硬件。以后改一项,先做全流程模拟。”

一周后,实验数据汇总。新添加剂组的成品合格率没降,能耗低了百分之四点三,废气中砷含量检测不到。唯一问题是成本。

刘好仃在会上说:“贵是贵,但值。咱们先在一个生产线全面启用,看看市场反应。要是客户真愿意为绿色买单,那就全线推。”

决定刚下,环保监测站的第三方检测人员上门了。他们带着采样设备,在烟囱、冷却区、废水口设了五个监测点。

“我们来做一次全厂环境数据复核。”负责人说,“确保你们的减排数据真实可靠。”

刘好仃安排人全程配合。三天后,报告出来:二氧化硫排放同比下降百分之三十一,氮氧化物降百分之二十七,废水回用率提升至百分之六十八。

会议室里,大家传阅着报告。老周看完,抬头:“这数据……真成了?”

“成了。”刘好仃把报告拍在桌上,“不是靠运气,是靠一步一步改出来的。”

小张忽然说:“林工提的那个环保添加剂,我查了资料,国内有两家厂在做类似产品,价格比进口低一半。要不要联系试试?”

“联系。”刘好仃说,“不光联系,约他们来厂里做技术交流。咱们不能光用,还得懂。”

又过了十天,绿色工艺全面铺开。余热预热系统稳定运行,废料回炉比例提到百分之三十五,电动叉车全部启用智能充电,避开用电高峰。中控室大屏上,能耗曲线持续走低,排放数据稳定在低位。

这天傍晚,刘好仃巡完车间,顺手拐进化验室。技术员小赵正盯着一份新出的检测报告,眉头紧锁。

“怎么了?”

“第三方昨天在厂区东侧雨水沟采样,发现一种微量有机物,浓度不高,但不在常规检测名录里。”小赵指着数据,“他们建议我们查查来源。”

刘好仃凑近看:“叫什么名字?”

“暂定编号Voc-207,初步判断可能来自某种密封材料分解。”

“查。”刘好仃说,“从原料仓库到设备密封件,一条线捋一遍。既然我们做绿色,就得绿得彻底。”

他转身要走,小赵在后面喊:“刘师傅,林工说,有家国外企业刚发布一种生物基密封胶,零挥发,就是贵。”

“贵也记下来。”刘好仃头也不回,“先知道有没有,再想怎么用。”

回办公室的路上,他路过三号炉。老李正带着徒弟调试新装的流量计,看见他,扬了扬手里的扳手。

“新工艺跑顺了!今天产量达标,排放还低!”

刘好仃笑着点头。走到楼下,抬头看屋顶,光伏板已铺了大半,工人正在固定最后一排支架。

手机响了,是小林。

“刘师傅,我刚收到南光王工消息,他们那个余热余压双回收模块中试成功了,效率提升百分之十五,邀请我们下周去参观。”

“收到。”刘好仃说,“先把手头这套跑稳,再去想下一步。”

挂了电话,他推开办公室门,日程本摊在桌上。他翻开新的一页,笔尖顿了顿,在第一行写下:“排查Voc-207来源”。

刚写完,小赵气喘吁吁跑进来,手里举着一张纸。

“查到了!东区雨水沟的微量有机物,可能来自冷却塔的旧密封圈,材料老化后析出。库存还有二十套同批次的,还没换!”

刘好仃站起身,抓起外套。

“通知机修班,今晚就把所有在用的旧密封圈拍照登记,明早八点前拿出更换方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