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929集:优化效果初步显现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929集:优化效果初步显现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小李的对讲机还悬在半空,话音没落,刘好仃已经站起身,快步走到墙边的区域交通图前。他的手指顺着惠州出口往东一划,落在那条细长的国道线上。

“走324,”他说,“那边修路是临时的,监控说只封四小时。324虽然弯道多,但最近刚铺完沥青,车况好。让司机注意控速,别抢时间。”

小李点头,对着对讲机复述指令。刘好仃转身拨通小张的内线:“你把这趟车的实时位置调出来,盯住。另外,把今天走324的所有数据都记下来——时间、油耗、颠簸频次,一样别漏。”

“记这些干啥?”小李问。

“咱们现在不光要跑得快,还得知道为啥快、为啥慢。”刘好仃把笔搁在桌角,“以前是凭感觉改路线,现在得靠数据说话。这一趟走国道,正好补一块空白。”

小张在电脑前敲了几下,屏幕上跳出车辆定位和路况图。刘好仃站在他身后看了一会儿,又叮嘱一句:“等车顺利到杭州,把全程数据打包,发我邮箱。咱们的优化效果评估,就从这趟开始算起。”

三天后,会议室的投影亮起,一张张表格依次展开。小张站在侧边,手指点着屏幕:“运输成本下降12.7%,准时交付率提升到95.3%,客户签收后平均反馈时间缩短了1.8天。”

老吴翻着手里的生产调度表:“物流和排产对上了,仓库出货等待时间少了将近四成。以前是车等人,现在是货等车,节奏顺多了。”

刘好仃没急着说话,低头翻着一份打印件。上面是流动仓车在华东六城的运行记录,每一站的装卸时间、客户反应、补货模块都列得清清楚楚。

“b-7模块在温州缺货三次,F-3在苏州断了一回。”他抬头,“这些是不是可以提前预判?”

小张点头:“我们正在做动态库存模型,以后能根据历史订单自动预警缺货风险。”

“那就好。”刘好仃合上文件,“数据不能只用来算账,还得能‘说话’。它得告诉我们,哪儿该加货,哪儿该调人,哪儿其实藏着坑。”

话音刚落,小李忽然插嘴:“我刚发现个怪事——宁波中转仓的装卸时间,上个月平均两小时,这周突然跳到三小时二十分钟,波动太大了。”

会议室安静了一瞬。

刘好仃看向小张:“去查查那天的监控记录和人员排班,看看是不是临时换了班组,或者设备出了问题。数据不对劲,背后一定有原因。”

小张记下,刘好仃接着说:“咱们这轮优化,不是为了贴个‘先进’的标签,是为了让每个环节都经得起问。问一遍‘为什么’,就能少走十遍弯路。”

又过了五天,新一轮数据汇总完成。刘好仃召集所有人开会,投影上是一张对比图,左边是优化前三个月的平均值,右边是最近三十天的实绩。

“运输时间缩短18%,成本节省310万,客户满意度从86%升到94%。”小张指着图表,“尤其是流动仓试点区域,紧急补货响应时间从平均42小时压到19小时。”

老吴咧嘴笑了:“有个客户打电话来,说你们是不是在他厂里安了内线。”

会议室一阵轻笑。

刘好仃也笑了,但没停太久:“笑归笑,咱们得冷静看数据。运输效率上去了,可客户满意度只涨了8个百分点,跟预期差了两个点。这说明啥?”

没人接话。

“说明我们省了时间,但没完全省到客户心坎上。”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三行字:

快,是对的。

省,是必要的。

但客户要的,是稳。

“咱们现在快是快了,可一旦出点小岔子,客户还是觉得‘悬’。比如温州那三家连续加急的客户,他们不怕贵,怕断料。我们得让他们觉得——货,随时都在路上。”

小李举手:“那是不是得再加几个流动仓点?”

“不急。”刘好仃摇头,“先摸清规律。我们现在有数据了,就得学会‘听’它说话。比如,为什么苏州的F-3会断?是备货不足,还是配送延迟?为什么宁波装卸时间忽高忽低?是人的问题,还是流程的问题?”

他顿了顿:“优化不是一锤子买卖,是持续听诊。咱们现在就像医生,数据是听诊器,得天天听,时时调。”

一周后,刘好仃站在车间门口的公告栏前,手里捏着一叠新打印的报表。标题写着:“供应链优化阶段性成果汇报”。

底下是几组醒目的对比数字,还有一张客户反馈摘录表。有人写:“这次补货比孩子放暑假还准时。”也有人提意见:“流动仓来了,但型号没带全,白等半天。”

刘好仃用磁铁把报表贴好,转身进了会议室。全员大会定在下午两点,所有人都来了。

他站在台前,没拿讲稿,只说了几句:“这一个月,咱们换了路线,改了排班,试了流动仓。车跑得更稳了,货送得更快了,钱也省下来了。这些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点一点抠出来的。”

底下有人低头笑,有人互相看了看。

“有人说,这下可以松口气了。”刘好仃声音不高,“但我想说,这才哪到哪。市场不会等我们喘气,客户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今天我们省了三百万,明天可能就得省五百万;今天客户满意九成,明天就得满意九成五。”

他停顿了一下:“咱们的优化,才刚起步。”

会议室很安静。

“接下来,我们要继续盯数据,查漏洞,补短板。谁发现问题,谁提方案,谁来跟进。咱们不搞‘领导拍板’,搞‘数据说话’。谁的数据硬,谁的建议就优先上。”

散会后,小李追出来:“刘师傅,下一步是不是要扩流动仓?”

“不急。”刘好仃边走边说,“先看看宁波那波装卸数据查出来没有。一个小环节卡住,整条链子都得跟着晃。”

“可客户催得紧啊。”

“越紧越不能乱。”他停下脚步,“咱们现在像修一条高速路,路基刚稳,不能急着通车。得先把排水沟挖好,护栏立牢,标志标线画清楚。不然车开得再快,也经不起一场雨。”

小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刘好仃掏出手机,看了眼时间,又往车间方向走去。路过It组门口时,他探头问:“小张,宁波中转仓的监控调出来了吗?”

“刚看完。”小张抬头,“问题找到了——那天叉车坏了,临时换了人工搬运,又赶上夜班人手不足,堆了两小时才卸完。”

“叉车什么时候修的?”

“第二天中午。”

刘好仃皱眉:“坏了十多个小时才修?这不正常。”

“说是配件要从外地调。”

“那就得问了——为什么没备件?为什么没应急预案?”他掏出本子记下,“这事儿得立项,咱们的中转仓,不能靠运气运转。”

他合上本子,正要走,小张忽然说:“刘师傅,我还发现个事——华南那边,有三个中转仓的夜间装卸效率特别低,平均比白天慢40%。”

“为什么?”

“排班表上写着‘轮休’,但实际到岗人数经常不足。有司机反映,晚上补贴没涨,谁愿意多跑?”

刘好仃站在原地,没说话。几秒后,他掏出手机,拨通了人事组的电话。

“帮我查一下物流夜班的补贴标准,从今年一月到现在,有没有调过。”

电话接通,他刚说了两句,小李从走廊那头跑过来,手里挥着一张单子。

“刘师傅!刚收到反馈——杭州客户说流动仓到了,但带的b-7模块少了两箱,他们生产线差点停了!”

刘好仃挂了电话,接过单子看了一眼,眉头皱紧。

“是谁负责备货的?”

“调度组的小王。”

他转身就往调度室走,脚步很快。小李跟在后面,想说什么,又没开口。

推开调度室的门,小王正低头改排产表。刘好仃把单子放在桌上:“b-7少发两箱,你知道吗?”

小王抬头,脸色发白:“我……我看系统显示库存够,就没再核对实物。”

“系统不会走路,人会。”刘好仃声音不重,但字字清楚,“货发出去,不是系统点了‘确认’就行,得有人亲眼看过,亲手点过。”

他停顿一秒:“明天早会,你当着所有人,把这事儿说一遍。不是为了罚你,是为了让大家记住——数据是帮手,不是替身。”

说完,他转身走出调度室,脚步没停。穿过走廊时,他掏出本子,在“中转仓管理”那一栏下面,重重画了一道线。

拐过楼梯口,迎面碰上小张。

“刘师傅,It刚整理出一张表——过去两个月,因备货错误导致的客户投诉,一共七起,六起发生在晚上。”

刘好仃停下,接过平板,盯着那行数字看了几秒。

他抬起头,说:“把这七起投诉的全流程调出来,我要看每一个环节,是谁,什么时候,做了什么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