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921集:营销策略推进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921集:营销策略推进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把手机从耳朵边拿开,指尖在屏幕上多停了两秒,像是要确认那条消息不是自己眼花。老李转发来的那句“这绳子,真能防摔?”像颗小石子,咕咚一声砸进心里,漾出一圈又一圈的劲头。

他没回微信,也没说话,转身从抽屉里抽出一沓资料,封面上印着“同步带使用说明V1.0”。纸张边角有些毛糙,是打印机刚吐出来时没对齐,但他没去捋平,直接拍在桌上:“阿强,墨西哥那边问了,咱们得把‘防摔’两个字,写进视频前三秒。”

阿强正拧开保温杯喝热水,听见这话差点呛着。他放下杯子,抹了把嘴:“那指南里写的‘常见问题’,是不是也得提前发过去?”

“全发。”刘好仃点头,“连同那个‘每少一次失误省七分钟’的测算表。班长问了,说明他在琢磨——人一琢磨,就快进门了。”

阿强立刻打开电脑,把《应对指南》重新排版,把“自愿参与”“老员工带头”“成本节省”几条加粗加框,又塞进一个压缩包,连同操作视频一起打包。他顺手点开调研文档,翻到墨西哥部分,忽然顿住:“等等,这儿有个备注,之前没注意——车间里三十岁以下的工人占六成,去年还搞过‘青年创新日’,给提点子的发奖金。”

刘好仃凑过来看了一眼,笑了:“年轻人不怕新鲜事,怕无聊。咱们的视频,别整得太正经,加点节奏感,让他们觉得这不是培训,是车间新潮流。”

“我来剪。”小陈探头,“背景音乐用鼓点,画面快切,标题就叫《第一班,不摔跤》——听着像挑战赛。”

阿强一边发送资料包,一边给老李发了条语音:“老李,资料发你了,让他们先看看。要是有人问‘这玩意儿真有用?’你就回一句:‘你们班周一早上摔过几次?’”

刘好仃听着,点头:“对,别讲道理,讲事实。事实最有说服力,尤其是摔出来的事实。”

办公室外头,小阮正抱着一叠打印好的海报草图进来,边走边说:“新加坡工会还没回,但我把‘多元工友节’的官网翻了一遍,他们今年的主题色是蓝绿拼接,跟咱们原来的红黄配色差挺远。”

她把图摊在桌上,几张海报上,“同步带”被设计成丝带模样,绕在两人脚踝之间,背景是不同肤色的手交叠在一起。“我试着调了色,用他们的蓝绿色系,看着顺眼多了。”

小陈凑过来一看,拍大腿:“这不就是‘融入’吗?颜色一换,立马像自己人办的活动。”

“不止颜色。”小阮指着角落一行小字,“我把口号也改了——原来写‘跨文化协作训练’,现在写‘第一天,走齐了,就是一家人’。”

刘好仃盯着看了会儿,笑了:“行,温情牌打得好。等他们回信,咱们就说是‘应景投稿’,不提合作,只说‘咱们工人也有默契故事’。”

小陈立刻打开设计软件:“那我再做个动态版,加点脚步声,配上字幕:‘他们没说话,但步子齐了’。”

“别太快。”刘好仃提醒,“新加坡人讲究体面,太热闹像搞噱头。节奏慢一点,像喝茶,一口一口,味儿才出得来。”

小阮点头记下,又问:“要不要准备点实物样品?万一他们真想试试,咱们能立刻寄过去。”

“寄。”刘好仃干脆,“挑两套做工最好的,黑色尼龙带,刻度清晰,编号打上‘SG-001’‘SG-002’,像限量款。附张卡片:‘第一对走齐的搭档,名字刻在带子上’。”

阿强笑出声:“这招狠,谁不想当‘第一对’?”

“人心就这点儿,”刘好仃淡淡地说,“不怕你提要求,就怕你没存在感。”

资料发了,海报做了,样品也打包了。办公室里那股子紧绷的劲儿慢慢松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轻快的忙碌。小阮每隔半小时就刷一次邮箱,小陈在剪视频时哼起了小调,阿强甚至把手机铃声换成了老张窑号的录音片段——三声短,两声长,说是“提醒交接别漏检”。

刘好仃坐在桌前,翻着两个市场的反馈记录表。墨西哥那边,老李回话说班长把视频放给几个年轻工人看了,有人笑,但笑完说“下周换班,可以试试”;新加坡工会虽没回信,但官网流量数据显示,他们那条视频链接被点击了十七次,最长一次停留了四分半钟。

“十七次不多,但四分半钟——”小阮眼睛亮亮的,“说明有人认真看了。”

“那就再推一把。”刘好仃说,“小陈,视频再剪个一分钟精简版,重点放‘走齐’那一段,发到咱们的行业论坛,标题就写:《新搭档第一天,没摔,也没吵》。”

“要不要加个话题?”小陈问,“比如‘无声的默契’?”

“加。”刘好仃点头,“但别太刻意。就像往水里扔石头,咱们只管扔,看谁接得住。”

几天后,小阮在整理后台留言时,发现一条新消息。不是来自墨西哥,也不是新加坡,而是某个第三方行业媒体的编辑,留言问:“你们那个‘同步带’训练,是真的在工厂落地了?能不能做个专题报道?”

她立刻叫来刘好仃和小陈。

“媒体主动找上门?”小陈瞪眼,“这比咱们发通稿强多了。”

“别急着答应。”刘好仃沉住气,“先问问他们想写什么角度。要是写‘中国工人教外国人走路’,咱们不接;要是写‘不同语言的人怎么找到共同节奏’,可以谈。”

小阮立刻回复,没过两小时,对方回信:“我们想写‘现代工厂里的古老智慧’,重点是‘非语言协作’。”

刘好仃看完,笑了:“这角度对了。他们没把咱们当救世主,而是当了个解题的人。”

“那我安排采访?”小阮问。

“不急。”刘好仃摇头,“先让他们看视频,看反馈,看数据。等他们自己说出‘这东西有用’,咱们再开口。”

小陈挠头:“那咱们干等?”

“不是等。”刘好仃指了指电脑屏幕,“是让事实多走几步。咱们只管把路铺好,走的人多了,路自然就宽了。”

又过了三天,墨西哥那边传来新消息——班长组织了一次小范围试用,五对新搭档绑上同步带走了三圈,全程没人摔,交接失误率降了四成。老李转来一张照片:两个工人解下带子,互相拍了下肩膀,脸上都带着笑。

“成了?”阿强盯着照片看,“连笑都同步了。”

“不是成了。”刘好仃说,“是开始信了。”

新加坡那边也有了动静。工会终于回信,说“多元工友节”筹备组看了视频,觉得“有共鸣”,愿意把“同步带”作为互动环节的候选项目之一,要求提供更详细的流程说明和物料清单。

小阮当场打印了三份文件,一份自己留着,一份给小陈,一份递给刘好仃:“我们是不是该准备个‘欢迎仪式’脚本?比如谁带头,怎么鼓掌,要不要发纪念带?”

刘好仃接过文件,翻开第一页,拿起笔,在“仪式流程”四个字下面画了条横线:“仪式不用太复杂。两个人站一块儿,带子一扣,走一圈,大伙儿鼓个掌——这就够了。人最怕的不是改变,是孤单。只要有人鼓掌,谁都会想试一试。”

小陈忽然抬头:“我刚查了,刚果那家厂的技术顾问岗位,还没招到人。”

办公室里静了半秒。

刘好仃没抬头,继续在文件上写字:“等新加坡的仪式办完,咱们再看。”

小阮把邮箱页面刷新了一遍,新消息图标突然跳出来。她点开,是一封来自行业媒体的邮件,标题写着:“专题报道已排期,能否提供‘同步带’在墨西哥试用的第一手影像?”

她抬头看向刘好仃:“他们要视频。”

刘好仃停下笔,把文件合上,说:“把那段‘走齐了’的镜头剪出来,单独发过去。别加字幕,别加音乐,就原片。”

“就干巴巴一段?”小陈问。

“对。”刘好仃点头,“让他们自己听,脚步声里有没有节奏。”

小阮点击发送,邮件状态显示“已送达”。她松了口气,正要关页面,又一条消息弹出来——是墨西哥车间的工人在内部论坛发的帖,标题是:“那根黑带子,我们试了。”

刘好仃走过去,盯着屏幕看。

帖子里说:“第一天觉得傻,走完三圈,发现手里的工具拿得更稳了。班长没逼我们,但下周换班,我自己去领了新带子。”

下面有人回复:“我们也想试试。”

小陈咧嘴笑了:“这回不是班长问‘能防摔吗’,是工人自己问‘哪儿能领’。”

刘好仃没笑,但眼角的纹路松开了。他转身回到座位,从抽屉里取出那根“原型1号”绳子,轻轻放在桌角,像摆一件值得尊重的老物件。

办公室的灯亮着,窗外天色渐暗。小阮正准备关电脑,邮箱又“叮”了一声。

她点开,是一封来自新加坡工会的正式确认函,写着:“‘欢迎新伙伴’环节已通过,同步带训练将作为‘多元工友节’开幕互动项目之一,请于下周提交最终执行方案。”

她抬头,正要说话。

刘好仃已经站起身,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一行字:

“他们开始问,带子在哪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