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913集:文化差异深入了解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913集:文化差异深入了解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录音笔的红灯还亮着,刘好仃没关。他把阿强的录音又放了一遍,这次戴着耳机,一句一句地听,像在拆一卷老磁带。听到“三献礼”三个字时,他暂停了一下,笔尖在本子上顿了顿,写下:“祭炉,非迷信,为定心。”

他摘下耳机,抬头看墙上的“被看见”墙。SZ-wh-0001还在那儿,小阮的“呼吸法”下面,已经多了几行补充。有人写了“广西火要喘气”,有人画了个波浪线,标着“慢升慢降,火不躁”。最底下一行字是新添的:“我们东北管这叫‘火养人’。”

刘好仃站起身,把阿强的录音整理成文字,编号SZ-wh-0003,标题写:“潮汕祭炉口述,与炉温稳定性关联待查”。他没加评语,只在背面画了个小表格,分四栏:原籍、工龄、技术来源、特殊表达。

下午三点,文化融合观察小组第一次正式碰头,在茶水间角落那张小圆桌。王姐带了本子,小林拿着手机,小李拎着个塑料盒,里面是几份打印的卡片。

“咱们不能光收故事。”刘好仃开门见山,“得知道这些故事从哪儿来,往哪儿去。”

王姐翻着手里的登记表初稿,皱眉:“小阮那‘呼吸法’要是也填这表,得写半页。光‘慢’字就解释不清。”

小林点头:“我试着把‘三慢法’转成操作提示,写‘请缓慢升温’,结果越南实习生摇头。他说‘慢’不是速度,是节奏,像呼吸,得有停顿。”

“那就别写‘慢’。”刘好仃说,“写‘每升一度,停半拍’。”

小李记下,抬头:“那‘哄火’呢?我师父说‘火要哄’,不是命令,是劝。”

“劝?”王姐笑出声,“火还能讲道理?”

“他真哄。”小李认真,“调温前,会对着炉口说两句,像聊天。说‘今天稳一点,别闹’。”

刘好仃没笑:“不是哄火,是稳心。他怕炸炉,怕出废品,说两句,自己先定下来。”

小林若有所思:“所以‘哄’不是对火,是对自己的手。”

“对。”刘好仃点头,“咱们听的不是话,是背后那股劲儿——怕什么,信什么,靠什么稳住自己。”

王姐在本子上划了条线,分两边,左边写“怕炸炉”,右边写“信节奏”。小李接着写:“怕火躁”“怕心不静”“怕徒弟学不会”。

“这些才是关键。”刘好仃说,“技术可以学,但怕的东西,没人教。可它真影响操作。”

小林突然抬头:“那咱们接下来,是不是该问‘你怕什么’,而不是‘你怎么调’?”

“正是。”刘好仃翻开本子,“下次访谈,问题改一改。不问做法,问感觉。不怕答不上来,就怕没问到点上。”

王姐合上本子,嘀咕:“那得专门设个‘非文本经验’栏,不然填不下。”

刘好仃没接话,只在本子上画了个新表格,四栏加粗:原籍地、工龄、技术传承方式、关键心理支撑点。

“从明天起,所有提交材料,按这四条归档。编号不变,但加个分类码。比如潮汕祭炉,算‘仪式类经验’;越南呼吸法,算‘节奏感知型’。”

小李举手:“那四川‘哄火’算啥?”

“情感调节型。”刘好仃写下来,“还有,广西‘火要喘气’,归‘自然类比型’。”

王姐笑:“咱这是编词典还是建档案?”

“都是。”刘好仃说,“一个为记,一个为用。现在不评分,但将来可能影响培训方式。”

小林手机震了一下,他看了一眼,皱眉:“论坛又有新帖,四车间的老陈,说他们湖南有种‘火眼’说法——看火焰颜色辨温,不靠仪表。”

“发过来。”刘好仃说,“归档,编号SZ-wh-0004,分类‘感官经验型’。”

小李嘀咕:“这要是都算,以后操作手册得加附录。”

“加就加。”刘好仃说,“手册是死的,人是活的。哪天仪表坏了,靠‘火眼’也能撑一阵。”

王姐突然问:“那要是有人瞎编呢?说他家祖传‘火神附体’,一瞪眼炉温就稳,咋办?”

“那就让他演示。”刘好仃平静,“真能稳,就记;不能,就删。咱们不封嘴,也不信神。只认结果。”

小李笑:“那得加个‘验证栏’。”

“可以。”刘好仃在本子上补了一栏,“但先记后验。别因为听不懂,就当废话。”

正说着,老张推门进来,手里拿着新任务单,脸色不太好看。

“刘工,”他把单子拍在桌上,“混合二班下周接新模具,良品率目标提了五个点。你这文化周,能不能先停停?”

王姐立刻收起本子:“我们没耽误生产。”

“没耽误?”老张声音压低,“昨儿夜班,小阮交了三页纸,写什么‘火的呼吸’,班组长看了半小时,炉温差点飘了。”

小林赶紧解释:“那是我让他看的,为归档。”

“归档?”老张冷笑,“咱们是玻璃厂,不是民俗馆。现在任务压着,哪有空研究谁家祭炉要磕几个头?”

刘好仃没急着说话。他打开手机,调出混合二班过去三周的良品率曲线,递过去。

“看,连续十七炉,合格率98.6%以上,波动最小。上个月返工最少的,也是他们。”

老张盯着屏幕,没说话。

“他们班,潮汕的、四川的、越南的,方言不同,但调温节奏一致。”刘好仃指着数据,“不是因为他们听了谁的,是他们互相听懂了。”

“听懂什么?”

“听懂对方怕什么。”刘好仃说,“潮汕的怕炉不净,四川的怕火躁,越南的怕节奏乱。他们发现,怕的不一样,但要的稳,是一样的。”

老张沉默几秒:“所以你搞这个,真有用?”

“现在是查‘看不见的工艺参数’。”刘好仃说,“就像温控图以前不算分,现在算。文化经验,也可能变成稳定生产的辅助项。”

老张盯着那张良品率图,手指在“98.6%”上点了点:“那你们继续记,但别占工作时间。另外——”他抬头,“编号别乱,以后要查。”

说完,他转身走了。

王姐松口气:“他还真听进去了。”

“他只信数据。”刘好仃收起手机,“所以咱们得让文化信息也能出数据。”

小李问:“怎么出?”

“比如,”刘好仃说,“统计哪些班组提交文化卡片后,交接失误率下降;或者,哪些经验被引用在新员工培训里,上手更快。”

小林眼睛一亮:“那咱们可以建个‘文化贡献值’,不算分,但记录引用次数。”

“先不叫值。”刘好仃说,“叫‘关联记录’。不评分,只存档。等有数据了,再说用不用。”

王姐翻开本子,在最后一页画了个新表头:“文化背景登记表(试行版)”。她一笔一划写下四栏:原籍地、工龄、技术传承方式、关键心理支撑点。

小李看着,突然说:“其实……我师父那‘哄火’,我试过。”

“什么时候?”

“前天夜班,炉温不稳,我照他说的,对着炉口说了句‘别急,咱们慢慢来’。”他笑了笑,“说完自己都觉得傻,可手真稳了。”

刘好仃没笑,只点头:“不傻。心定了,手才跟得上。”

小林打开手机,把新帖转到小组群:“又一个,江西的,说他们那儿管退火叫‘火睡觉’,得轻手轻脚,不能吵。”

“归档。”刘好仃说,“编号SZ-wh-0005,分类‘拟人化表达型’。”

王姐写完,抬头:“下周交登记表初版,行吗?”

“行。”刘好仃合上本子,“但记住一条原则——不评判,先记录。听不懂的时候,别急着说不对。先记下来,让它自己说话。”

小李收起笔:“那要是有人写‘我祖上是火神后代’呢?”

“那就写。”刘好仃说,“备注:待验证。说不定,他真有种独特的观察方式,只是话没说对。”

王姐笑:“那咱们这档案,迟早成‘神仙录’。”

“成不了。”刘好仃站起身,走到“被看见”墙前,把SZ-wh-0003贴上去,位置在小阮的旁边。标题清晰:“潮汕祭炉口述,关联稳定性待查”。

他退后一步,看着墙上那一排编号:SZ-wh-0001、0002、0003、0004、0005。

“都不是神仙。”他说,“是人。”

小林突然问:“刘工,你说,这些经验,以后能进培训教材吗?”

刘好仃没回答。他拿起笔,在SZ-wh-0001旁边补了行小字:“欢迎补充说明”。

笔尖一顿,又添一句:“所有声音,都有重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