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910集:晋升机制实施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910集:晋升机制实施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刘好仃把平板往桌上一放,屏幕还亮着圣保罗发来的邮件。小周站在旁边,手指悬在键盘上,等他发话。

“操作口诀能算分,那就能算晋升资本。”刘好仃说,“咱们不是评职称,是评谁真能带人、真能解决问题。”

王姐翻开蓝皮本,纸页已经有些卷边:“上回薪酬试点,技术手稿进了系统。现在要动晋升,得先把规矩立明白。”

老张从财务室赶来,手里夹着一叠报表:“人事科那边说了,晋升必须走老流程——工龄够、空岗有、考核过。你们这‘手稿换资格’,听着像积分换鸡蛋。”

“可陈师傅带出来的徒弟,现在能独立控温了。”小周调出一段视频,“他没证,但活儿比谁都硬。”

刘好仃点点头:“那就把‘干得出来’变成标准。咱们不破规矩,咱们补一条新路。”

三人围在会议桌前,开始搭框架。绩效看数据,服务看年限和带徒记录,技能这块,得有个硬杠杠。最后定下:提交三份以上被采纳的技术文档,或连续两年指导新人通过上岗考核,可视作具备“技术指导岗”申报资格。

王姐在本子上画了个阶梯,底下是“绩效 服务”,中间是“技能贡献”,顶上写着“岗位晋升”。她没说话,但笔尖在最后一级多停了两秒。

文件刚打印出来,人事科长就来了。他站在门口,没坐下:“手稿能加分,我认。可晋升是大事,总不能拿几张纸就顶替职称吧?”

“不是顶替。”刘好仃把陈师傅那份温控图打印件推过去,“是补充。他没考过证,可全厂一半的炉前工都照他的图调参数。这算不算能力?”

科长翻了两页,眉头没松:“可制度上没这一条。”

“那就加一条。”刘好仃打开电脑,调出《技术贡献认定细则》草案,“注明:经生产、技术两科联合评审通过的技术文档,纳入晋升评估依据。不替职称,但作参考。”

办公室安静了一会儿。科长盯着屏幕,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三下:“你们……真打算这么干?”

“不是想不想。”刘好仃合上电脑,“是早就该干了。”

当天下午,晋升标准贴上了车间公告栏。标题很简单:“绩效 服务 技能”三维评估体系试行办法。下面列了三项打分项,每项都有例子。陈师傅的名字出现在首批候选人名单第一位,理由写得清楚:20年工龄,带徒8人,近三年无缺勤,提交有效技术文档4份。

小林站在名单前看了很久。他是年轻班组长,绩效连续两年A,可服务分差2分,没进名单。

旁边有人小声说:“老员工占着位置,我们拼死拼活也没用。”

这话传到了刘好仃耳朵里。他没急着解释,而是让小周把所有候选人的三项得分明细做成表格,贴在名单旁边。

“小林绩效第一。”他在车间例会上说,“服务分差2分,是因为工龄不够。但制度可以调——从下一轮开始,连续两年绩效A的,服务分按50%折算。”

有人问:“那培训分呢?我上了六次课,能不能抵?”

“能。”刘好仃说,“培训一次算0.2分,累计满1分可参与‘青年骨干加速通道’评审。”

话音刚落,公告栏旁边有人用粉笔写了句:“那我攒够培训分,能跳级吗?”

没人擦,也没人答。那行字就留在那儿,像一道待解的题。

评审会定在周五上午。生产主管一进门就摇头:“陈师傅技术是好,可‘技术指导岗’要带新人,得有正式资质。他没证,怎么让人信服?”

刘好仃没争,打开投影。画面里,陈师傅蹲在炉前,手绘温控曲线,一边画一边念口诀。镜头切到徒弟,复述一字不差。

“这是上周考核录像。”刘好仃说,“八名新人,七个靠这口诀过了实操。”

主管还是皱眉:“可这是不是偶然?万一他教错了呢?”

“那就现场考。”刘好仃说,“请候选人演示一项关键技术操作,由在场三位技术员打分。满分通过,就算能力达标。”

陈师傅被叫进来时,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他没说话,接过操作台的温度调节杆,闭眼听了三秒炉内气流,然后调整参数。三分钟后,炉温稳定在±0.3c区间。

三位技术员同时亮出满分牌。

主管沉默片刻,终于点头:“行。这关,他过了。”

名单通过那一刻,王姐在会议记录本角落画了个阶梯图,标注“服务分→技能分→岗位升”。她没抬头,但嘴角动了动。

散会后,小周追上刘好仃:“如果以后有人造假手稿呢?随便画几张图也想算分?”

“那就建个‘技术档案库’。”刘好仃说,“每份文档编号存底,谁提交、谁评审、谁采纳,全留痕。改不了,也赖不掉。”

小周点点头,又问:“那青岛和圣保罗的工人呢?他们也适用吗?”

“适用。”刘好仃停下脚步,“标准统一,执行分地。深圳有陈师傅的手稿,青岛有赵工的调休记录,圣保罗有技工的操作口诀——只要是实打实的付出,换哪种形式都该算。”

小周笑了:“这系统快成万能秤了。”

“不是秤。”刘好仃也笑了,“是梯子。有人爬得慢,有人起步晚,但只要肯往上走,就该有台阶。”

第二天,新公告贴出:“青年骨干加速通道”实施细则。末尾加了一句:“所有技术文档提交至技术档案库,编号管理,公开可查。”

王姐路过时,看见一个年轻工人正趴在公告栏前抄写细则。他用的是工地常用的黄色记事本,字迹歪歪扭扭,但一笔一划很用力。

她没打扰,转身回了办公室。翻开蓝皮本,在最新一页写下:“今天,有人开始记自己的分了。”

下午,刘好仃接到电话,是人事科打来的:“档案库的编号规则定了吗?要不要加个验证码防伪?”

“不用那么复杂。”他说,“只要提交人签名、评审人签字、日期手写,三者齐全就行。真想造假的人,连签名都敢模仿,验证码拦不住。”

“那……存档用纸质还是电子?”

“都用。”刘好仃说,“一份进柜子,一把锁;一份存系统,一个备份。双保险。”

电话那头沉默几秒:“你考虑得挺细。”

“不是我细。”他说,“是这事拖太久了。现在补,得一步到位。”

挂了电话,他打开电脑,调出档案库模板。第一行编号是:SZ-JS-0001。提交人:陈国强。文档名称:《炉前温控手稿(2023版)》。评审人:李伟、张敏、赵立新。状态:已采纳。

他光标停在“备注”栏,想了想,敲了几个字:“首份入库,见证起点。”

小周进来时,正看见这一幕:“要不加个‘入库仪式’?让第一个提交的人亲自存档?”

“别整虚的。”刘好仃笑了,“他要是愿意,就让他自己来。不愿意,咱们替他收好就行。”

“可总得有个说法吧?这么大的事。”

刘好仃想了想,打开打印机,把SZ-JS-0001的存档单打出来。在右下角空白处,他手写了一行字:

“光能照进来,也能留下来。”

小周念了一遍,没说话,但眼神亮了。

下午四点,陈师傅来了。他穿着干净的工装,手里拎着一个牛皮纸袋。

“听说……我的图,要进档案库?”

“是。”刘好仃把存档单递过去,“您签个字,咱们一起放进去。”

陈师傅接过笔,手有点抖。签完名,他盯着那行手写字看了很久。

“这字,能留多久?”

“多久都留着。”刘好仃说,“柜子上锁,系统备份,谁也拿不走。”

陈师傅点点头,把纸袋交给刘好仃。里面是三份手稿的原件,用橡皮筋整整齐齐扎好。

刘好仃打开档案柜,把文件放进编号0001的格子里。关上柜门时,金属锁发出“咔”的一声。

“成了。”小周说。

刘好仃没答话。他站在柜前,伸手摸了摸柜门上的编号贴纸。纸面平整,字迹清晰,像一条刚刚铺好的路。

车间那边传来打卡机的提示音,下班时间到了。有人在走廊喊:“老陈!吃饭啦!”

陈师傅应了一声,转身要走,又停下:“那个……下次我再画新图,还能交吗?”

“能。”刘好仃说,“随时都收。”

陈师傅笑了,点点头,走了。

办公室安静下来。小周收拾平板,王姐整理本子,老张从财务室探头问:“下一批什么时候评?”

刘好仃看着档案柜,说:“下个月一号,收第二批材料。”

他话音刚落,小周突然抬头:“要是有人交十份呢?直接跳两级?”

刘好仃还没答,王姐先笑了:“那得看他写的是不是真东西。”

老张也笑:“真东西不怕查,假的才怕留痕。”

刘好仃没笑,但眼角有了纹路。他转身打开电脑,新建一个文档,标题打了一半——《晋升机制运行反馈收集表》。

光标在标题后闪烁,像一颗等待落笔的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