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909集:薪酬调整推进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909集:薪酬调整推进

作者:辜彼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4:14 来源:小说旗

清晨六点四十分,电脑屏幕亮起的蓝光映在刘好仃的眼镜片上。他没急着点开文件夹,而是先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张折好的A4纸,轻轻铺在桌角。那是昨天贴在会议室门后的照片——陈师傅蹲在炉前画温控图的背影,旁边写着“第一束光,从看见开始”。他盯着看了三秒,然后双击鼠标,打开了人事系统的登录界面。

小周来得比平时早,手里拎着两杯豆浆。他把其中一杯放在刘好仃手边,探头一看:“这就动真格的了?”

“光不能只挂在墙上。”刘好仃抿了一口豆浆,烫得龇牙,“得照进工资条里。”

财务助理小林也到了,三人围在一台主机前。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员工编号、岗位、工龄和近五年绩效评分。刘好仃翻出王姐的蓝皮本,一页页对照着念:“李红梅,质检组,连续三年无缺勤;张建国,夜班组长,带徒七人,三人已独立上岗;陈国强,炉前工,十年零事故……这些,系统里都没体现。”

小周敲着键盘:“要不加个‘服务沉淀分’?每满五年加一分,带一个徒弟再加半分?”

“行。”刘好仃点头,“但得加个前提——近一年绩效不能是c或d。”

小林皱眉:“那陈师傅呢?他去年绩效是b,可前年因为腰伤休了半个月,系统自动降了一档。”

办公室安静了几秒。刘好仃摘下眼镜,用衣角擦了擦镜片,又戴上:“把‘稳定贡献’单列一项。十年以上老员工,只要不是重大过失,绩效最低按b算。”

小周笑了:“这叫‘老马识途分’?”

“叫‘厂龄不白跑分’。”刘好仃也笑了,“别整虚的,就是让人知道,待得久,真有用。”

他们花了两个小时搭出模型框架:基础绩效占六成,服务沉淀占两成,技能认证预备分占两成。后者暂时按“参与培训次数 带徒记录 技术手稿提交”三项累计。刘好仃在Excel里把陈师傅的名字标成黄色,备注栏写上:“炉前温控图手稿,是否计入技术贡献?”他没点保存,而是把表格打印出来,揣进兜里。

上午十点,他走进深圳车间。茶水间里几个年轻工人正围坐着吃饭。

“听说这次调薪看闪光墙?”一个小伙子咬着包子说。

“那我上个月替三个人顶班,咋没见贴我?”另一个接话。

“你那是加班,又不是‘闪光’。”有人笑,“闪光得有故事,比如谁冬天帮人暖手套。”

角落里传来一声轻哼。老师傅赵建国放下饭盒:“我干了二十年,连个照片都没上过。你们贴个名字就叫‘被看见’?工资涨了吗?”

没人接话。空气有点僵。

刘好仃端着水杯走过去,没说话,听完了整段对话。他把打印好的模型单页放在桌上:“这次调薪,服务每满五年加一分,但近一年绩效得达标。比如赵师傅,您二十年工龄,光这一项就加四分,全厂最高。”

赵建国愣了一下:“真算?”

“算。”刘好仃点头,“不光算,还写进标准里。干得多要认,来得早也要认。”

一个女工小声问:“那要是调去青岛呢?那边也这么算吗?”

刘好仃记在本子上:“这个问题,下周给答复。”

他刚要走,质检员小李追上来:“刘工,我能看看自己得分吗?”

“能。”刘好仃从兜里掏出那张打印件,“下周公示首批试点名单,每人三项得分都列出来,错一个可以提。”

小李笑了:“那我得赶紧把上个月的设备改进报告补交上去。”

中午,刘好仃去了人事科。科长坐在办公桌后,手指敲着桌面:“系统数据不能随便导,流程没走完,谁动谁负责。”

刘好仃没争,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叠复印件,轻轻放在桌上。是王姐三年来手写的137张生日卡,背面还有员工回写的字——“谢谢,我妈贴 fridge 上了”“第一次有人记得我生日,我哭了一场”“卡片我收着,等退休带回家”。

人事科长翻了两页,没说话。

刘好仃轻声说:“我们不是在改流程,是在补记录。有些人干了一辈子,系统里只有一串编号。现在想把他们的名字,连着事儿,一起写进去。”

科长沉默了三分钟,终于点头:“我开临时权限,只能导深圳车间的数据,三天后关闭。”

“够了。”刘好仃说,“三天,能把光先照进去。”

下午三点四十分,系统导出首批27人名单。陈师傅排第三,服务沉淀分满分。刘好仃盯着屏幕看了很久,然后把名单打印出来,带回会议室。

他在门后那张照片旁边,贴上新的A4纸,标题写着:“薪酬调整首批试点依据说明”。下面列着三项标准,每项都附了例子。陈师傅的服务分写着“20年工龄,带徒8人,近三年无缺勤”,技能预备分写着“提交炉前温控手稿1份,参与培训6次”。

他蹲下身,用签字笔在纸底写了一行字:“本次为试点,后续每季度动态评估,人人有机会。”

傍晚六点,车间快下班时,有人在纸边用圆珠笔写了句:“那我明年能进吗?”

刘好仃路过时看见了,没擦。他掏出笔,在旁边回了一句:“能,我等你数据。”

第二天早上,小周带来新消息:“青岛那边问,调休积分能不能折算进薪酬评估?”

“能。”刘好仃说,“只要是实打实的付出,换哪种形式都该算。”

小林从财务室跑来:“老张说,如果把调休、培训、带徒都折成分数,系统得分要重新加权,不然不公平。”

“那就重新算。”刘好仃打开电脑,“把‘可兑换贡献’单列一类,调休一小时算0.1分,培训一次0.2分,带徒成功一人加1分。”

小周一边录入一边嘀咕:“这系统快成积分超市了。”

“不是超市。”刘好仃看着屏幕,“是记账本。有些人账上存了二十年,该取一次了。”

中午,王姐来了,手里拿着一本旧笔记本:“我翻了翻以前的排班表,有几个老师傅常年顶夜班,节假日从不请假,系统里只记了考勤,没算额外贡献。”

“加进去。”刘好仃说,“叫‘坚守分’,每年春节值班加0.5分,夜班满一百次加1分。”

王姐笑了:“这名字接地气。”

“就得接地气。”刘好仃也笑,“天上挂的光再亮,照不进裤兜,谁信它是暖的?”

下午,名单在车间公告栏贴出。一群人围着看,指指点点。

“哎,我差0.3分就进了?”

“你上个月请假两天,服务分扣了。”

“那我下季度拼一把。”

有人发现陈师傅的名字在列,低声说:“该他。”

另一个接话:“他那手稿真算分了?”

“算。”旁边人指着说明,“写了,‘技术手稿视为技能贡献’。”

晚上七点,刘好仃准备下班。他最后检查了一遍文件夹,把所有打印件按顺序放好。走到会议室门口,他停下,看着门后那两张纸——一张是陈师傅蹲在炉前的身影,一张是密密麻麻的评分说明。

他伸手摸了摸第二张纸的右下角,那里有一行手写的小字,是小周下午加的:“光不止一种,工资条也是。”

他没说话,只是轻轻按了按那行字,仿佛在确认它真的存在。

走廊尽头传来脚步声,小周抱着平板跑过来:“刘工!圣保罗那边刚回邮件——他们问,如果员工提交操作口诀,能不能也算技能分?”

刘好仃转身,接过平板,手指划过屏幕上的问题。

他抬头说:“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